①此次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略超市场预期,但是其他增量政策仍在推进、弱于市场预期。 ②对资产质量和节省银行资本有利,但大规模置换之后,银行信贷规模和利息收入均会出现一定缺口。 ③下一步还要关注政策在区域落地差异和城投平台问题。
财联社8月30日讯(编辑 李响)续银行披露半年报后,旗下理财子的年中业绩表现也陆续浮出水面。
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30日,已披露的理财子共计13家。从业绩来看,各家机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与银行理财整体市场规模持续攀升,其中兴银理财以2.15万亿元的产品规模暂居首位。
值得关注的是,在资产配置结构方面,随着规模扩增,理财委外业务和同业业务增速较为显著,对理财较高收益回报提供支撑,上半年理财市场整体处于良性循环的增量市场中。
展望下半年,不少机构预计银行理财仍有望呈现“逐季回升”态势,在产品多样化和投资策略灵活度上有望得到提升,但增速会逐渐放缓。此外对于市场关注的对于未设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存量理财逐步压降,业内人士表示对债市冲击预计较为有限。
固收产品占比持续上升,理财委外业务增长较快
据Choice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理财子交出的年中成绩单普遍较为亮眼。其中兴银理财以2.15万亿元的产品规模暂居首位,信银理财、交银理财等4家理财公司规模也都超过了1万亿元,此外苏银理财和南银理财作为城商行旗下的理财公司,也分别以超6000亿元和超4300亿元的理财产品规模实现了不错的增长。
财联社统计发现,不少银行理财公司在今年上半年规模扩展的窗口期,积极发行创新产品,扩大委外和同业业务,并拓展销售渠道。
如兴银理财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持续完善产品布局,通过投资策略的丰富和投资工具的拓展促进产品创新,围绕跨境资产、黄金及红利等主题发行创新型产品超50亿元,实现“固收+”含权及多策略产品较上年末增加超160亿元,满足客户多样化理财需求。持续拓宽渠道覆盖,截至报告期末,累计开拓中小银行代销合作机构超510家,在中小银行代销渠道的理财余额1,95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超140亿元,坚定挺进中小金融机构理财蓝海,深入践行普惠金融。
在委外和同业业务方面,随着理财规模扩张带来资产配置需求的增加,公募基金、拆放同业及债券买入返售规模和占比大增。
据国盛固收团队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银行理财投资公募基金增加0.49万亿,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增加0.44万亿,占比分别达到了3.6%和5.9%。债券类仅增长0.53万亿。从配置债券类别看,截至6月理财持有债券类16.98万亿,包括信用债12.57万亿、利率债0.82万亿、同业存单3.61万亿。与去年底相比,这半年减持利率债0.11万亿,增持信用债0.33万亿,增持存单0.32万亿。
不过固定收益类产品仍占主导地位,从半年报中理财存续产品的投资性质来看,不少机构固定收益类产品占存续产品的比例超过99%。
半年报显示,如浦银理财存续规模达11379.2亿元,其中固收类产品6月末规模为11365.5亿元,占存续规模比例为99.88%。又如平安理财存续规模为10402.5亿元,较去年末增长约3.19%,其固收类产品规模为10327.7亿元,占存续规模比例较去年末增长0.33个百分点至99.28%。
理财规模扩张带来资产配置需求增加,而债市行情的演绎造成盈利难度增加,因此理财加大基金委外规模,借助基金投资能力提高收益。
“这些委外资金主要聚焦于短期纯债基金,其交易属性更强,对于回撤控制要求较高,给产品带来了很强的竞争力表现”,业内人士指出。
理财进行拆分同业和债券买入返售规模的增加也带动理财收益率持续保持相对优势。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4年上)》,截至2024年6月末,全国239家银行机构和31家理财公司的4万只存续理财产品中,平均收益率达到2.80%,相较1年期存款利率不少跌破2%相比,优势明显。
在“比价效应”驱动下,理财市场开启良性循环,理财客户群体也不断壮大。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末,风险偏好为一级(保守型)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较年初增加0.64%。在“手工补息”监管以及银行主动加强存款成本管理下,与低风险、高流动性的存款具有高度重合性的银行理财,成为储户的理想选择。
理财规模仍将继续增长,但需降低投资回报预期
展望下半年,受益于经济持续复苏、投资需求增加以及政策支持等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不少机构普遍预计下半年银行理财规模将继续增长。不过,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可能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需要投资者降低对理财的投资回报预期。
中信证券研究报告也认为,今年下半年,银行存款利率继续下行,在风险收益回报继续下降的预期下,市场对于稳利低波品种的配置偏好有望延续,利好理财规模扩张,尤其是固收类理财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据媒体报道,目前有部分省份要求未设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在2026年底前逐步压降存量理财业务规模,或意味着未设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机构4.19万亿元(截至2024年6月末)的理财在2026年底或面临退出,这部分理财规模占全市场14.71%。
不过国盛固收首席杨业伟表示,未设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存量理财逐步压降,影响在于部分低等级信用债和二永债可能有一定抛售压力。但是考虑到城农商行理财规模占比较低,而且预计压降时间较长,因此对债券市场冲击预计较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