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宜宾市发布60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群,其中将在未来3年新设超300亿基金群,由宜宾发展集团、五粮液集团发起设立。 ②会上,宜宾市吸引了IDG资本、中金资本、力合资本 、晨道资本、中信建投等80家机构现身。
发展“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上海张江,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以其独特的创新生态和前沿技术,不断孕育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质生产力。为调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成果,张江科学城、财联社、《科创板日报》联合推出“新质生产力看张江”。
我们深入一线采访:张江的企业如何创业创新,活力四射;张江的产业如何向“新”而行,提“质”而上。
本期专访企业:御风未来(上海)航空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御风未来)
御风未来副总裁岳婷婷
《科创板日报》8月30日讯(记者 张洋洋) “张江真的是创新热土,很多年轻人,很多工作机会,很多高精尖前沿科技的事物。”谈及对张江的印象,御风未来副总裁岳婷婷不假思索地陈述了一系列形容,快言快语中透露着难以掩饰的激动。
岳婷婷是典型的张江青年。2008年从上海理工大学毕业后,她在张江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期间历经盛大网络、沪江网、美团等多家互联网知名企业,除了中途在美团4年去往其他地方办公,她工作和生活的10多年时间都留在了张江这片土地。
“张江一定程度上是高科技的代名词。”岳婷婷说,这也成为她后来选择去往御风未来的原因。
在科创巨头林立的张江科学城,御风未来是为数不多的低空经济赛道上的一家创业企业,而且是最受各界关注的主机厂。
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具有高科技主导、高效能运营和高质量发展等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特征。在今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后,行业迎来风口,业内的企业也顺势“起飞”。
岳婷婷于2022年加入御风未来,在此之前她的从业经历都在互联网行业,“当时就想换个有成长空间的高科技赛道,瞄准的方向是新能源、硬科技、高端制造,但万万没想到低空经济后来火的这么快。”
近几个月来,全国多地密集发布相关政策抢滩“低空蓝海”,上海也在8月中旬发布了《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和《上海市信息通信业加快建设低空智联网助力我市低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以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天空之城”。
作为上海张江土生土长的低空经济赛道上的创业企业,御风未来也密切参与了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建设浪潮。
御风未来是一家从事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研发、制造、销售、运营的高科技公司,在上海张江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多地设有研发、制造、试飞等多个基地。公司现已形成从25公斤级到100公斤级到2吨级的全系列纯电、混动无人机产品线。其中御风未来旗下工业无人机品牌福昆,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300%。
目前,御风未来自主研发的M1B型(即M1货运型) eVTOL飞行器型号合格证申请已获受理,岳婷婷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预计明年可以拿到货运适航证,公司将率先实现货运的商业化,而后再过渡到载人。
御风未来2吨级载人eVTOL首架机
▍从张江“飞出来”的eVTOL
低空经济涵盖了航空器研发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低空运营服务、低空飞行保障等各产业。同时,应用场景丰富,既包括传统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其中,eVTOL因其安全性、智能化程度高,价格、噪音、碳排放、运营成本、场地要求等相对较低等优势,成为城市上空“飞的”的最佳载体。
在张江科学城,从浦东一个民宅里“飞出来”的企业御风未来,如今已是全球低空飞行产业新赛道最有力的中国竞争者。
2016年御风未来的两位创始人谢陵和刘十一离开位于张江的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随后就在上海浦东创立了御风未来的前身—福昆航空。不过,可能没有人能够想到,走在科技最前沿的御风未来,最初却是在浦东周浦镇上一个简陋的民房里诞生起步,很快在工业无人机领域崭露头角。团队又在2021年开始继续在张江“二次创业”,投身做载人eVTOL业务。
御风未来创始人谢陵和团队成员
在工业无人机领域,御风未来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多个领域广泛应用,而且也成功打入了国际市场。公安和应急管理部门广泛采用该公司的无人机进行公共安全维护、基础设施巡检维护、海洋巡检、应急消防等任务。
“我们核心创始团队来自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有过国产大飞机C919核心系统的研发经历,是一个具备设计载人飞机“基因”的团队。创业之初资本市场环境并不足以支撑团队的‘大飞机’梦想,资本门槛相对较低、能够快速商业化的行业应用无人机成了团队创业之初的切入点。”岳婷婷说,“一直到了2021年,无人机业务为我们团队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和商业经验,叠加上整个行业政策、技术、供应链、资本等多个方面的条件初步成熟,我们才开始切入载人eVTOl领域去实现梦想。”
遵循民航局在《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中所提出的“先郊后城,先货后人,先隔离后融合”理念,御风未来在“低风险场景、长时间飞行”中积累了关键数据后,逐步突破飞控及惯导算法、多物理仿真等核心技术,后来逐渐构思并打造出高安全性、高性价比和高智能化的载人eVTOL。
2021年4月,御风未来品牌正式成立,开始进军eVTOL赛道;同年5月,实现载人eVTOL二分之一缩比验证机首飞;2022年9月,载人eVTOL M1设计方案正式发布;2023年3月,2吨级eVTOL M1系列首架机在金山无人机基地下线;去年10月正式首飞成功。
M1正在试飞
今年1月10日,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正式受理御风未来自主研发的M1B型(即M1货运型)电动垂直起降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型号合格证申请。完成货运取证后,御风未来将先实现货运的商业化,而后进入载人阶段。
▍“技术和商业路线只是选择,没有对错”
御风未来的eVTOL飞行器是自研的2吨级eVTOL M1。按照公司的设想,M1在今后将主要用于解决城市内、城市间的两到三个小时车程以内的中短途空中出行需求。
根据岳婷婷的介绍,M1采用的是复合翼构型,使垂直起降动力系统和巡航飞行动力系统完全独立。飞机共有20个螺旋桨,其中16个用于垂直起降,4个提供向前推力。动力方面,使用了纯电动力,设计航程250公里,巡航速度可达200公里每小时,最大载重700公斤,可容纳5名乘客。安全方面,我们希望未来城市上空高频运行的飞行器安全性指标达到民航客机的水平。
造出安全性足够高,成本足够低的飞机,是岳婷婷在这次访谈中反复提及的一句话。前者意味着技术和研发实力,后者意味着商业化潜力。
飞机最关键的技术集中在三个环节:“大脑”即飞控系统、“心脏”即动力系统和“皮肤骨架”即复合材料。在这三方面,御风未来的M1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均已实现国产化。
M1的动力系统主要是依托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来打造电动航空的动力系统,“骨架”和“皮肤”则是采用全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制造,核心部件实现了100%的全国产化。
飞行器最核心的“大脑”飞控系统上,这是御风未来的核心优势,两位创始人本身是C919大飞机飞控系统出身,设计M1时坚持自主研发符合适航标准要求的飞行控制系统,这一方面确保公司对产品的功能、性能、安全性和成本的绝对把控,另外一方面也是两位“飞控”出身的创始人的个人情怀。
要与低空飞行器高额的研发成本对冲,在商业化方面,不同厂商根据各自的资源禀赋和行业理解也走出了不同的商业路线——先载货后载人者有之,直接载人者也有之。
御风未来选择的路选是先货后人,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让一部分潜在投资人认为这家公司“不够专注”。
“技术路线和商业路线,是基于不同公司对行业的认知以及团队能力、资源禀赋的战略选择,能按照自己的选择完成既定的目标都可以,没什么对错之分。”在岳婷婷看来,先取得货运适航证并尽早投入商业运营的目的,在于为未来载人低空出行探索低空场景运营标准、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甚至是低空空域管理方式,还能获得一定的现金流,这些是团队基于过去产品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的战略选择。
“但eVTOL最具想象力的场景一定是载人低空出行,只是这条路或许会花比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因此中间过程需要逐步做好商业化保存足够的技术和资金实力为载人商业化做支撑。”她说。
M1在空中飞行
“未来研发首选张江”
岳婷婷是在2022年加入御风未来的,base上海、新能源硬科技高成长赛道、公司有潜力能快速发展,这是她当时选择职业的优先项,御风未来抛来橄榄枝之后,她毫不犹豫就加入了。
“在张江,很多高精尖和前沿事物在此汇聚,新兴赛道有潜力快速发展,意味着你能在未来看到更多可能性。”她说,“御风未来当时是唯一一家在张江的eVTOL公司,但在2年前其实这个行业是很少受到人关注的、比较小众。”
乘势而上的低空经济行业,让如今的岳婷婷和公司团队看到了更大的希望。最近,御风未来也即将公布新一轮融资,这一轮融资将引入更多的地方政府基金、助力行业和公司快速发展。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岳婷婷坦言浦东和张江相关部门给予了大量政策和资源扶持,比如办公场地会有一些优惠、一些重点展会有参展补贴、员工可以申请低于市场价的人才公寓等。
“我们前段时间参与了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作为一家创业公司能跟微软、高通、华为、百度等众多巨头企业一起探讨热点议题,也是张江给我们的展示机会;在低空经济还远远没人关注的时候是浦东和张江的媒体最早关注到我们,给了这个行业和御风未来很多的报道机会,让这个新兴行业被更多的人知道。”岳婷婷说。
“御风未来的研发中心一定会首选在上海张江。”谈及之后的业务布局,岳婷婷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当初公司选择把eVTOL业务落地在此,主要也是因为上海尤其是中国商飞所在的张江有很多C919、ARJ21等大飞机的设计、研发和适航审定的成功经验,可以提供给企业丰富的人才资源和适航审定经验,还聚集了很多航空公司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2016年我们从张江起步,现在又再次在张江起飞,张江对我们来说是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