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玻尿酸、肉毒毒素、光电仪器等医美领域竞争日益白热化,企业想要保持业绩高速增长并非易事。 ②越来越多传统药企在转型医美赛道的同时,医美行业上下游的固有边界也正逐渐被打破。 ③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两三年医美行情不会比今年好太多。
财联社8月30日讯(记者 付静)当前,各地数据交易所正积极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财联社记者获悉,随着国家数据局正式揭牌成立,各地数据交易场所即将转入一体布局、统筹管理、规范发展的新轨道。
为助推数据交易场所高质量发展,繁荣场内数据交易市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发布了《数据交易场所发展指数研究报告(2024年)》。《报告》显示,我国数据交易场所发展提速,数据交易场所监管和政策环境向好,同时我国数据交易场所发展正处在机遇与挑战交织、数据交易改革创新难度加大的发展新起点。
财联社记者最新获悉,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数博会”)期间,全国第一家数据流通交易场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携手生态伙伴发布了《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发展指数评估报告1.0》。
围绕数据交易场所发展的话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主任工程师宁越接受了财联社记者专访,他表示,希望通过指标体系建设尽量全面完整准确地反映场内发展的实际情况。全国一体化的数据市场正在起步建设,以评促管、以评促改、以评促进,对于构建高标准的数据交易市场具有意义。下一步,希望与更多数商或数据交易所共同完善指数。
以下为采访实录:
财联社:中国信通院发布《数据交易场所发展指数研究报告(2024年)》,在市场上引起了强烈反应。请您谈谈,建立这一指数的初衷,以及指标设计的主要考虑。
宁越:初衷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目前自上而下的全国的数据工作体系初步建成,全国一体化的数据市场正在起步建设,我们认为在这个阶段来推进评估工作,以评促管、以评促改、以评促进,对于构建高标准的数据交易市场是很有意义的。
第二点,我们认为当前各地对数据流通交易的理解以及推进举措是差异性比较大的,到底哪些举措有效,哪些举措效果并不那么理想,需要有一个量化工具,需要有一个评估手段来摸清楚,这样的话也有利于咱们整个数据交易规则体系的一个迭代更新、能够更加完善。
至于指标体系建设的考虑,我们主要是希望能够尽量全面完整准确地反映数据交易场所的发展情况,也就是场内交易发展的一个实际情况。为此我们围绕数据交易场所的外部发展环境、内部基础条件,以及市场表现、经济效益、综合社会效益以及对全国数据交易市场的贡献,从这些出发来构建数据交易场所指数。
其中一级指数共分为5个,也是围绕这几个维度进行设计,包括发展环境指数、基础支撑指数、市场交易指数、生态构建指数以及辐射影响指数。
财联社: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发布了《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发展指数评估报告1.0》。作为评估单位,请您谈谈选取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作为试点评估的考虑是什么?
宁越:选取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合作主要有三点考虑。
第一点考虑是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是全国第一家大数据交易所,在很多方面都很具代表性,所以我们觉得对它进行深入挖掘很有意义。
第二点是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扎根西部地区,却能在全国这些这么多的数据交易场所中脱颖而出,表现得很优秀,我们认为很多经验非常值得其他特别是后发省份借鉴和学习,所以我们选择了贵阳大数据交易所。
第三点是在我们与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接触的时候,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也有同样的意愿,所以我们双方就达成了合作,同时他们也帮我们验证了我们指数的合理性,以及对指数进行了协同优化。
财联社:通过评估,您对数据交易场所发展有什么建议?
宁越:我们基于这次评估分析了三个主要突出的问题。
第一点是,供需两端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供需两端相对独立运行,匹配度很差,这个严重影响了供需两端市场的有效对接。
第二点是,整个数据交易所在智能化应用方面的探索,其实刚刚起步,都没有太实质性的、好的进展。
第三点是,所商协同的生态不够好,数商在场内的活跃度不高。
基于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希望贵数所能够发挥它连接供需两端的枢纽作用,整合供需两端信息,建立传导机制,放大市场信号,同时培育一批能够补齐市场短板的数商主体,共同推动供需两端相向而行,形成持续完善的供需市场体系,能够协同起来。
针对第二点,我们认为整个数据流通交易过程中的诸多环节,都有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尤其是大模型技术来进行辅助的一个潜力,尤其在比如说质量审核、定价、合规审核、交易撮合、智能推荐(等环节)都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我们认为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可以牵头推进相关的工作,做一些引领工作。
第三点在所商协同方面,我们认为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应该进一步地把更多精力放在如何搭平台等工作上,让数商来唱主角,更多地参与数据双方的供需撮合工作。交易所给数商赋能、数商来活跃市场,从而构建一个共生的紧密的合作关系。
财联社:此次信通院携手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开展评估工作,是数据交易市场建设的有益探索。下一步,信通院对指数的扩展和应用有什么规划或考虑?
宁越:下一步我们也希望能够跟更多的数商或者交易所接触交流,共同来完善指数。现在指数只是1.0版本,还要持续迭代。同时我们也要加强跟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的深度合作。
我们希望能够把场内的指数逐步拓展到整个数据要素市场的层面来衡量整个市场,但是现在整个市场的数据获取难度还是很大的,还需要逐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