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昌发展集团与申万宏源、君联资本、水木创投、辰德资本四家机构现场签约了四支医药健康子基金。 ②以昌发展公司为主平台设立的昌平科技产业母基金群已与24支优质的医药投资基金合作,基金规模达到了164亿元,重点布局创新药、精准医疗等领域。
《科创板日报》8月29日讯 (特约记者 高青)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了国内IVD企业一个扶摇直上的机会,当疫情像潮水般退去后,市场同样试图了解,这些企业未来还有哪些增长路径可走。
8月29日,之江生物发布2024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之江生物实现营收9459.59万元,同比下降35.61%,实现净利润2600.5万元,同比下降17.76%。
公司在半年报中表示,营收同比下降主要系分子诊断仪器类产品等产品销量下降的原因所致。
▌“新冠概念股”褪去光环
截至8月29日收盘,之江生物总市值为29.05亿元,疫情期间,这个数字甚至和他的营业收入相去不远。
这家IVD企业和硕世生物、圣湘生物、东方生物等一样,都曾是疫情中的“明星”个股,受益于当时国内外检测需求的猛烈爆发,业绩一度狂飙。
从年报数据来看,2019年时之江生物营业收入仅为2.59亿元,但在疫情三年中业绩却飙升至20.52亿元、20.19亿元、23.26亿元,业绩增长近十倍。
这对于一家上市企业来说,既是新冠给予的契机也是业绩“奇迹”,当时实现业绩突破的IVD企业不止一家,大众熟知的九安医疗,就曾凭借新冠抗原检测产品的出海,8个月创收130亿元,让业界为之惊叹。
之江生物的业绩爆火和九安医疗一样,旗下新冠检测试剂盒扛住了营收的大头。
2020年,公司作为首批获得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注册证的企业快速量产,随后,公司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先后通过欧盟CE认证,澳大利亚、南非、菲律宾、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际认证,被列入WHO应急使用清单(EUL)。
之江生物曾在公司相关报道中提到,公司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和仪器设备销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疫情的防控提供了重要保障。
好景不长,随着疫情防控渐渐常态化,之江生物的业绩也被打回了原形。2023年上半年,之江生物营收净利润同比降幅都在90%以上,业绩表现重回疫情前的水平。也就是说,此次半年报的业绩表现,之江生物在去年跌幅猛烈的情况下,又探了探底。
▌未来高增长“解法”待寻
业绩在新冠前后“变脸”的自然不只是之江生物一家,同属于IVD行业的东方生物、硕世生物、科华生物等企业一度都出现过降幅超过100%的业绩表现。这也是曾经业绩高企的IVD企业们在后新冠时期普遍遭遇的业绩拷问。
在剔除了新冠核酸检测的相关收入后,之江生物的业绩看点还有哪些?
中国是全球最大和增长最快的IVD市场之一,也是全球IVD市场的重要战略高地,分子诊断是IVD中技术要求最高、发展较快的细分领域。之江生物的重心,聚集在了分子诊断最大下游传染病领域,是目前国内感染性疾病分子诊断领域产品最为齐全的企业。
疫情发生前,之江生物主营业务是诊断试剂产品的销售,主打呼吸道+妇科类检测,覆盖绝大多数法定传染病,其中高危型HPV检测和呼吸道类为公司优势领域,也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次引发关注的公共卫生类事件中,都有之江生物的身影,例如此前引起众多讨论的“猴痘”疫情。
从这个逻辑来看,之江生物未来的高增长可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存量市场之外,业绩新增和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息息相关。
“出海”和国际化也是IVD企业在新冠后的共识路线之一。
在相关的调研报告中,之江生物董事长邵俊斌表示,国际化发展是公司2024年工作的重点之一。据邵俊斌介绍,公司已与美国、新加坡、日本、欧洲、中东的客户进行了全面沟通,并在海外设立分公司以辐射全球客户。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之江生物的海外业务主要集中在欧洲、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公司在美国圣地亚哥设立的研发中心,以研发和国际注册及先进技术对接为主;在新加坡设立的机构作为海外生产基地的布局。
公司在分子诊断试剂方面,共有500多项产品,已形成20大系列,适应症包括传染病、肿瘤等,覆盖了绝大多数国家法定传染病。
“出海”的确是一条闪烁着熠熠金光的致富之路,但风险和艰辛同样不能小觑,意味着国内企业或将直接跨国巨头们的竞争。全球IVD市场格局目前已呈现出高度集中的状态,五大巨头罗氏、雅培、丹纳赫、西门子和赛默飞全球市场总占比超50%。
在这条路上,谁会是下一家给投资者带来惊喜的公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