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
君联、隐山加码 锂电回收龙头恒创睿能完成C轮融资
科创板日报记者 敖瑾
2024-08-27 星期二
原创
①恒创睿能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国芯创投,以及老股东君联资本和隐山资本;
②今年7月,恒创睿能进行了名称及注册地变更,企业已从深圳迁至安徽省滁州市;
③受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影响,锂电回收行业近两年经历了资本退潮。
创投风向标
聚焦PE/VC、产业基金等最新动向,揭示数字/人物变动背后的资本密码。
关注

《科创板日报》8月27日讯(记者 敖瑾) 近日,锂电回收企业安徽恒创睿能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恒创睿能”),宣布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国芯创投,以及老股东君联资本和隐山资本。

恒创睿能于2017年成立,专注于锂电池综合回收利用,业务涵盖电池梯次利用、材料再生等,已取得双白名单资质。截至目前,公司已共计完成5轮融资,其他投资方还包括广发系资本、瀚晖资本、恒信华业等。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7月,恒创睿能进行了名称及注册地变更,企业名从原来的深圳市恒创睿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了现在的安徽恒创睿能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相应地,注册地也从原来的深圳市宝安区,变更为安徽省滁州市。

对于本轮融资详情及上述工商变更情况,《科创板日报》于26日致电公司相关人士,但对方回应称并无更多可披露信息。

实际上,受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影响,锂电回收行业近两年经历了资本退潮。

从财联社创投通数据可以看到,今年截至目前,包括恒创睿能在内仅两家锂电回收企业宣布获得融资。与此同时,对创业板IPO发起冲刺的吉锐科技,则在今年初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材料。

号称进入苹果供应链

据公开信息,恒创睿能针对回收电池主要有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两种处理方式。其于2020年同时获批“梯次利用白名单”“再生利用白名单”资质,成为锂电回收行业持牌企业。

当前,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白名单企业已发布五批,共计156家。统计显示,前四批名单中梯次利用企业成为重点,而在第五批名单中仅批准梯次利用的企业占比显著下降,市场推测,拆解回收成为电池回收利用重要发展方向。

恒创睿能董事长兼创始人陈志鹏在2022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回收规模已跻身国内前三。2020年营收4.5亿元,2021全年已达10亿元,预期2022年有望达20亿元的营收规模。”

2022年正处于锂电回收行业发展火热期,资本都在加速涌向这一赛道。彼时的恒创睿能亦接连完成了两轮融资,获得普洛斯隐山资本、君联资本以及广发系资本等的出手,累计融资金额超4亿元。

不少锂电回收企业都在这一窗口期加快了资本运作。财联社创投通数据显示,当年锂电回收领域共计发生投融资事件22起。

上述IPO折戟的吉锐科技,也是在2022年进行了变更为股份公司后的第一次增资,一口气引入了包括毅达资本、江西金投等在内的多个资方。从营收情况来看,吉锐科技2020年的营收仅2099.32万元,2023年上半年的营收则飙升至8.57亿元。

而大量资金在手的锂电回收企业,也加快了产能的扩张。

当时的媒体报道,2022年8月,恒创睿能在湖南湘江新区新能源特色产业园招商推介会上签约投资,建设年产10000吨锂电池材料回收和三元材料前驱体生产项目,投入使用后预计年产值10亿元。此外,公司还在江门和赣州分别建立了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产业基地,实现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处理能力达15万吨/年。

另外据恒创睿能方面称,公司已进入了苹果供应链,时与深圳巴士集团、广州公交集团达成战略合。《科创板日报》记者就这些项目合作详情对上述恒创睿能人士进行了提问,对方亦未做出回答。

原料价格下降引发行业退潮

而在火热期后,拐点旋即到来。2022年时的烈火烹油,主要来自于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的一路飙升,而之后原材料价格便持续在地位徘徊。

资本热度即刻退潮。2023年,锂电回收领域发生的投融资事件数量腰斩,仅13起,而到了今年,截至目前也近发生了两起,除恒创睿能外,另一家收获融资的为主攻物理法回收的瑞科美。

项目运营方面也因此产生遇到了逆风。有一级市场投资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在走访多家锂电回收企业后发现,回收的账已经很难算得过来,行业竞争激烈,加工费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目前已离开锂电回收行业的从业者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锂电回收领域竞争相当激烈,“并不是那么好做。”

由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近期共同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回收拆解与梯次利用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2023年,全国实际回收锂离子电池62.3万吨,而仅是156家“白名单”企业的名义产能就达到379.3万吨/年,全行业名义产能利用率仅16.4%。另据企查查数据,当前国内现存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已超过14万家。

彼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陈志鹏表示,恒创睿能产品破碎回收端产能约为5万吨,2023年扩产至15万吨;湿法冶炼产能2万吨,2023年预计将达6万吨。

尽管遭遇短期逆风,但随着动力电池退役潮的逼近,市场和企业对锂电回收领域都表示长期看好。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在纷纷出台政策,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

以恒创睿能迁往的安徽为例。7月末,安徽多个部门联合印发《安徽省汽车办等关于印发支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支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明确到2027年,创建一批省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基地,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集群。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安徽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还包括: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安徽绿沃循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驯鹰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海螺川崎节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新闻
抄底成功
相关企业家
联系Ta
联系企业家
为保护双方个人信息请联系您的专属助理进行接洽
我再想想
点击复制
复制成功,请去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