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AI软件公司Snowflake公布财报后股价大涨32.71%,带动软件、网络安全概念和云等板块上涨。 ②Snowflake的大客户同比增长了25%,达到542家。 ③Snowflake还宣布与大模型初创公司Anthropic建立多年合作关系。
编者按:他们创办的公司或已是独角兽,或刚启动种子轮,或已家喻户晓,或长期身居幕后,或正起于微末,但他们都是中国新经济的微观脉搏,是这轮产业和技术升级的微观主导者和实践者,不同行业成千成万的他们的身影汇聚,投射变革的洪流。
《科创板日报》 “连线创始人/CEO”栏目,主要关注创新创业型企业,以企业创始人/CEO的访谈为一手信源,让成长中的创业公司走入公众和市场视野,并发掘最新技术和产业趋势,每周五21时准时推送。
《科创板日报》8月23日讯(记者 黄心怡)在酒店客房里,门铃响起,机器人把外卖送到了门口后,自行乘坐电梯返回;在餐厅内,机器人穿过来往的客人,把餐食送到了顾客餐桌;在医院内,机器人将检测标本第一时间送到检验科……这是擎朗智能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场景。
2010年成立的擎朗智能,从0-1开创了全球首个餐饮配送机器人行业,并继续深耕商用服务机器人多样复杂场景应用。除配送机器人外,擎朗目前还拥有清洁机器人、引导机器人、消毒机器人等品类。
从自研核心技术、自建供应链,一步步商用,验证服务机器人的价值,到如今成为全球市场的行业领跑者,擎朗智能机器人的业务已覆盖海外60多个国家。
“擎朗Keenon名字的内涵就是Keen on robotics,对机器人始终保持深度与热爱。”擎朗智能创始人兼CEO李通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要做科技创新,开拓一个又一个行业,整个过程的挫折和困难非常难以言喻,需要持续的耐心和长期的信心。如果没有真正的热爱和兴趣,是坚持不下来的。”
李通认为,相比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最大的源产地在中国,中国拥有海量的服务应用场景、智造产业集群、规模化制造工厂、关键零部件和供应链中心,研发和生产制造成本都是显性优势。
“机器人运动的核心是算法,算法来源于数据的积累。海量应用场景不断积累数据、而后优化算法、从而反哺到产品改进形成了一个增长飞轮。服务型机器人在第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是解决复杂环境下的移动问题,第二阶段是打通更多应用场景,使其能完成更多服务,更智能更通用。数据和算法,对场景的深入实践,是除了成本外的更关键因素。中国市场在这方面有先天优势。”
▌创业6年后,获得3000万元A轮融资
当初选择机器人方向完全是因为兴趣使然。“在读书的时候,我就和伙伴们一起在研究机器人,也和团队参加了很多国内外的机器人赛事。虽然我们的专业都不是机器人。”李通回忆道。
2010年,在上海一个一室两厅70平米的毛坯房里,李通和几个小伙伴凑了20万启动资金,创立了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彼时的机器人市场还是一片空白,“去工商注册的时候,人家都搞不清我们到底是做什么的。”李通直言。
之后,创业团队花费了三年时间选择落地方向。“教育、仿真、清洁等各种领域都尝试过,最终选择了商用服务机器人赛道。”
相比工业机器人在国外起步较早,全球形成四大家族垄断市场,服务机器人当时还处于起步阶段,有更大的潜在发展空间。
“如果说工业机器人对标的是第二产业,那么服务机器人对标的是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人口数量更多、市场规模更大。未来,机器人在方方面面各个角落里为人服务。”李通称。
不过,2013年的行业仍处于机器人发展的波谷,没有人相信服务机器人能够成功。直到2015年,人工智能行业开始喷涌爆发,深度学习开始规模化落地,AI智能化时代正式到来。彼时,云启资本合伙人陈昱碰巧遇见了擎朗机器人在服务,对其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我们的机器人在商场运行。投资人在星巴克谈项目时,看到了机器人经过,就通过其他途径找到我的手机号,给我发了一个短信。当时一看,还想会不会是骗子,但仍决定去聊一聊。”
2016年,谷歌的AlphaGo引爆了一波人工智能热潮,也是在大环境的助推下,让擎朗有幸遇见了“伯乐”。随后,擎朗智能完成了云启、松禾3000万元的A轮融资。
▌量产扩张 出海扬帆
在2016年拿到首笔融资之后,擎朗智能开始寻找机器人量产落地的途径。“demo和真正能够商业化的产品之间,距离是挺遥远的。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寻找市场需求,直到遇到了客户——海底捞。”
彼时,正加速扩张的海底捞,在积极探索如何为过重的人工成本“减负”。于是,擎朗与其一拍即合、达成合作,正式开启了送餐机器人的规模化扩张之路。
“我们帮助海底捞做了智慧店,完成整个门店机器人的规划落地。之后以其为标杆,在餐饮业打开了市场,并逐步把触角伸向了酒店、医院等各个领域,开始规模化的扩张。”
在2021年因疫情的新一轮波谷里,擎朗又通过提前布局海外市场突围,迈向了全球化的星辰大海。
目前,擎朗智能的业务已遍布全球60余个国家,其海外营收与国内营收各占一半。
李通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擎朗智能在海外迅速扩张。首先得益于在海外搭建了本土化的团队。
“我们的海外同事包括日本、韩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美国人、澳大利亚等当地的员工,他们会根据当地的需求进行挖掘,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需要有什么样的产品,才能真正实现落地。”
其次,擎朗智能在海外更进一步打磨产品,跨过服务机器人欧美日韩等多国的行业标准问题,在60多个国家参与并完成机器人出海认证,比如成为美国UL首个服务机器人标委会成员。2023年,擎朗云平台通过了欧盟GDPR法案认证,在行业里是首个通过该认证的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GDPR是迄今为止覆盖面最广以及最严格的全球性数据隐私保护法规。
▌“让机器人越来越聪明”
机器人作为大模型与具身智能的重要载体,已成为风口,量产时间和商业化落地方向受到市场关注。
李通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擎朗智能作为具身智能商业化落地公司,通过大模型的运用,不断深耕服务场景下的机器人应用,让机器人越来越聪明,越来越通用,这也是目前擎朗智能的重点发力方向。”
在今年7月,擎朗智能与微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共同合作的基于ChatGPT的具身智能实验平台在微软实验室五周年庆典上正式亮相。
目前,擎朗正在让现有机器人具备更强的环境感知、决策规划与执行能力,以适应更加复杂多变的场景需求。后续,擎朗将推出具备商业化落地前景的具身形态的服务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