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该公司新能源汽车检测业务重点聚焦于新能源汽车的三电领域。在积极探索内生增长和外延并购双轮驱动; ②对于持续上升的存货金额,该公司表示主要是“新能源电池后处理系统”相关新签合同额快速增长,该产品属定制化产品,合同执行周期较长,在执行合同额增加使得存货增加,不存在供大于求的情况。
财联社8月21日讯(记者 曾楚楚)在今日举办的璞泰来(603659.SH)半年度业绩会上,公司核心业务负极材料与固态电池材料的相关布局成为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据财联社记者统计,在投资者共计提交的50个问题中,约有50%与上述方面有关。
对于负极材料价格,公司董事长梁丰在业绩会上表示,由于盈利减少和融资收紧,行业新增产能投资速度已大幅放缓,预计未来价格继续下降的空间有限。
负极材料未来降价空间有限
负极材料是璞泰来核心业务,财报显示,2024年1-6月,公司负极材料出货量为66992吨,同比有所减少,去年同期,公司负极材料业务实现出货量68197吨。
璞泰来在半年报中解释称,受行业短期供求错配的影响,负极材料价格低位徘徊,部分负极材料细分领域的市场价格低于合理的生产成本,叠加欧洲方面需求仍不及预期,公司适当减少和控制部分低价产品的出货,合理安排产品的供销,确保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因而负极材料业务收入和销量同比有所减少。
这意味着,为了应对超跌的市场价格,负极材料龙头企业已经开始减少出货。在今年3月,比亚迪开始给负极头部厂商的超低价订单涨价时,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负极底部已经确认。
负极材料行业情况也是多数投资者关心的问题。“近年来,由于负极新增产能快速释放,负极材料市场呈阶段性供求错配格局,市场竞争加剧导致负极材料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调。”梁丰表示,整体而言,行业新进入者及其新增产能较难形成行业有效竞争力,且负极材料价格已逼近生产企业的成本线,多数企业已出现亏损;由于盈利减少和融资收紧,行业新增产能投资速度已大幅放缓,预计未来价格继续下降的空间有限。
梁丰进一步表示,未来缺少差异化产品优势、研发优势和生产成本优势的劣势产能将面临淘汰,而具备差异化产品优势、研发技术优势、资本优势和海外产能布局能力的头部企业,有望迎来新一轮行业整合机遇。
璞泰来还披露了负极材料在建工程进展,其中,四川紫宸负极材料一期10万吨预计2024年底投产,二期10万吨将在2024年底完成厂房建设。
负极材料海外布局方面,璞泰来高管表示,目前,瑞典紫宸年产10万吨锂离子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项目的前期设计和规划已经展开,并正着手准备项目实施主体的登记设立等事项的本土审批工作。
“下一代”电池材料的布局关注度高
除了负极材料之外,投资者对于璞泰来有关“下一代”电池材料的布局关注度较高,包括硅碳负极、固态电解质。
在半年报中,璞泰来已披露,公司2022年开始启动固态电解质材料的研发,现已完成固态电解质LATP(磷酸铝钛锂)和LLZO(锂镧锆氧)的中试,产品离子电导率达 10^(-3)S/cm,产品粒度可控,已在四川基地建成年产200吨固态电解质中试产线。
在业绩会上,有投资者表示,固态电池的研发是否还需要负极材料和隔膜?是否会对公司业务有冲击?
对此,梁丰表示,作为一家给下游客户提供各类材料和工艺设备综合解决方案的服务商,公司加大了对固态电池各环节的研发与产业化配合工作。目前来看,纯固态电池产业化过程需要解决的技术、电化学性能、成本等问题非常多,现有锂电池以及半固态电池依然在相当长时间内是主流解决方案。固态电池依然需要负极,如硅碳、锂金属负极,这些都是公司产业化的领域,部分固态电池不需要隔膜,但需要电解质膜与涂覆工艺的配合,这也是公司擅长的领域。
负极材料方面,梁丰表示,公司在硅碳负极和锂金属负极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布局,其中新型硅碳负极可以做为半固态/固态电池的负极材料,目前在客户导入中进展顺利,出货量持续增长,安徽紫宸硅碳负极产能建设工作也在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