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27家基金公司入驻小红书; ②基金公司在小红书上发布的内容多为基金知识普及、投资思维介绍等; ③基金公司表示,入驻小红书能加强与年轻群体的沟通和互动。
财联社8月15日讯(记者 封其娟)过去两年虽然遭遇A股下跌,但不少二级债基、偏债混合类产品仍然给投资者创造了较好的持有体验。博道基金固定收益投资总监陈连权也认为,这类低波型二级债基产品比较符合投资者短期避险、长期低波的诉求。
陈连权称得上固收增强策略的先行者,也是市场上较早利用量化体系实践“固收+”多策略的基金经理。相对于“固收+”的说法,他更偏好用“二级债基”划分产品类型。在他看来,二级债基这类股债混合的产品,最直白、朴素的愿望就是在债券收益的基础上,通过股票进一步增厚收益。
近年来市场波动加剧,这类股债混合的二级债基产品也面临一些挑战,陈连权分析发现,过去有不少二级债基产品在股票端均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价值型β。“如果追求长期向上的净值曲线,至少在股票端也即β端要做到稳趋势,除大盘价值外,不可或缺的还有红利资产。”
基于过往研究,陈连权认为优秀二级债基的超额收益主要来自两大核心能力,一是资产配置能力,即股债配置比例;二是选股能力。而这两方面,量化都大有可为。
二级债基中β的选择和α的输出
据统计,过去两年,二级债基、偏债混合类产品中约有60%-70%的权益端长期配置价值股,特别是大盘价值,而价值型β叠加过去两年债券市场表现,大部分产品还是具有赚钱效应的,因而投资者持有体验较好。
陈连权认为,价值型β内在就具备一定“向上基因”,这是由价值股本身的股性决定的。他指出,比如看估值PE这个指标,一般用来衡量股票是便宜还是贵了,PE低的时候应该买入,PE变高之后被剔除,所以,仅用PE一个简单指标去全市场选择低估值股票,会自动形成一个再平衡的、自动的优胜劣汰机制,这种内在的新陈代谢机制是价值曲线的“向上基因”。就自身特征而言,价值型股票也更适合跟债券加在一起,为投资者提供相对低波动的一类产品。
但是,这种方式也有弊端,就是“价值陷阱”,价值股用PE选股会把顶部风险去除一部分,但是风险反而出现在底部,暂时便宜但基本面好的股票最终会价值回归,但有些时候“便宜没好货”,需要警惕的是,因兑现差的基本面而导致股价更便宜的情况。为了避免价值陷阱,陈连权在模型中对相关的因子会更加精雕细琢。比如,他会留意公司员工的薪酬增长跟公司增速水平是否匹配等等。
大盘价值之上,如何把握红利资产,怎么去选择有质量的红利?这也有很多细分指标,比如他会更关注分红模式的稳定性,举个例子,财报派息时间如果稳定,分红相对会更加确定,这些都可以利用量化的方式去精细刻画。在他看来,通过对每个因子都有比较精细的雕琢和刻画,提升因子的有效性才会最终有超额,才能输出α的能力。
在量化基本盘稳定之上主动进化
如何更有效的输出α?陈连权选择交给量化模型。对于量化,他也有自己的独特理解。
陈连权谈到,在数量经济学的第一堂课上,老师通常会问逻辑重要还是数据重要。通常而言,会把逻辑放在首位,先有逻辑,后有数据和模型。特别是机器学习时代,因为数据会说话,数据也会说谎。
因而,他表示自己会更偏逻辑一点。一两百个选股因子中,偏基本面的因子会更多一些,偏量价的因子会少一些。基本面因子中既有成长因子,也有价值因子。成长因子长期来讲也是有效因子,它也有超额,但需要承担相应的波动率。
据了解,陈连权平常的工作内容就是写代码、读文献资料。他直言,量化模型并非不懂基本面,比如,他的模型也会关注公司舆情,比如说爆雷、退市等等事件,只是说更深度的研究,主动管理会更有优势。
在他看来,量化的好处之一就是能够容错,因为一个模型系统有太多的因子,每一个因子都重要,同时,每一个因子可能也没那么重要。这句看似矛盾的话恰恰就体现了量化模型的系统性特点。“如果有一个因子错了就必须迭代,其实就证明系统错了”。
所谓量化,它追求系统性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从元素的角度来讲,第一,不应该单一因素决定很多,第二,不应该在时序上天天变,基本盘要保持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去主动进化,主动拥抱市场变化。在交流中,陈连权特意区分了“进化”和“迭代”,他更愿意用“进化”,日常中发现有更好的做法,主动加上去,而不是因市场压力被迫改变。
对于量化模型而言,不少投资者也对其有“择时”的期待。在交流的过程中,陈连权坦言,在他的框架中,量化发挥作用的地方更多会在超额的获取上而非择时,特别是近年来反复波动的行情,资产价格变化与基本面出现背离,各类投资方法都会面临挑战,但从过往实盘业绩来看,超额能力的输出却是相对稳定的。
债市调整之时或是中长期配置时机
当然,二级债基的底盘仍旧是债券资产,在债券端,陈连权认为低息环境仍旧有望延续。
对于近期债市的大调整,市场普遍认为,主要由于前期无风险利率下行过快,央行操作加码、监管力度增强,债市承压转向调整,特别是近期央行反复提醒长端利率的风险。
陈连权表示,监管关注长端利率,本质上是为了增强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栏中也表达了类似的关切。整体而言,央行对债市关注,是希望打破债市过热情绪和一致做多的市场预期,引导债市收益率重新围绕基本面健康运行。
下一阶段债券市场的波动可能会收敛,若不爆发流动性风险,短期内,10年国债收益率较难突破2.3%,30年国债收益率较难突破2.5%,本轮行情应当是一轮小级别的调整,且收益率继续上行的空间有限。
中期来看,国内稳增长诉求升温,在基本面暂未出现根本性的变化的前提下,利率中枢仍然缺乏向上的弹性,低息环境有望延续,债券市场短期的调整仍是中长期的配置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