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珞石机器人前CTO创业 顺为、达晨都投了
①千寻智能创始人韩峰涛为珞石机器人前CTO,在机器人行业拥有十余年经验;
                ②据不完全统计,以“先进制造-机器人”为标签,今年已有135笔融资发生。

《科创板日报》8月14日讯(记者 陈美) AI浪潮之下,机构加速进军“具身智能”领域。

近日,AI+机器人企业千寻智能(杭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寻智能”)宣布完成近2亿元种子轮+天使轮融资,由弘晖基金领投,达晨创投、千乘资本跟投;作为种子轮老股东,顺为资本和绿洲资本持续押注。

作为大模型时代的产物,《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近一年来,具身智能机器人融资数持续走高,且明星公司吸金能力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以“先进制造-机器人”为标签,今年已有135笔融资发生。

投资方之一的千乘资本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代人形机器人与之前有很大的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电动驱动的方案。

“之前1000万到2000万元的人形机器人,其典型代表是波士顿动力的‘阿特拉斯’机器人,这款机器人采用的是液压的方案,成本很高。目前采用电驱方案的机器人成本已经降到百万元以内。”

珞石机器人前CTO创业,4个月完成两轮融资

从融资节奏来看,千寻智能热度颇高,4个月即完成两轮融资,而这家公司于今年1月才成立。

具体来看,千寻智能成立后,于今年3月完成种子轮融资,顺为资本和绿洲资本入股;之后于近日完成天使轮融资。快速受到资本认可的背后,是创始人韩峰涛在业内的“影响力”。

履历显示,韩峰涛为前珞石机器人CTO,在机器人行业拥有十余年经验。在珞石机器人期间,韩峰涛将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比作汽车的驾驶员,强调控制系统在机器人整机性能中的核心地位。同时,注重底层技术的研发和积累,通过模块化机电设计技术和高性能控制系统平台,提高产品的可延展性。

技术创新上,韩峰涛亦带领珞石机器人开发了新一代的xCore控制系统,提供了更开放、更兼容的操作平台。

韩峰涛之外,千寻智能还有一员大将——高阳。其为千寻智能联合创始人,是清华大学交叉信息学院助理教授,清华大学视觉与具身智能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在具身智能、机器视觉和机器学习研究领域,具有十年经验。

前珞石机器人CTO+清华大学助理教授的组合,构成了千寻智能的核心技术团队,并被投资机构认可。

对于本轮融资,千寻智能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更强的泛化操作能力是千寻智能的特色,该能力将结合视觉语言模型、具身大模型、模型预测控制的分层路线实现。商业化落地方面,商用、服务和家用均是初步考虑的落地场景。**公司透露,首款Demo视频将于近期亮相。

机构纷纷入局“具身智能”

在AI大模型和多模态技术发展之下,具身智能机器人越来越受机构青睐。

以千寻智能种子轮投资方顺为资本、绿洲资本为例,两者均在具身智能以及机器人领域多次出手。其中,顺为资本在机器人领域有过多笔大额出资。

于近日完成近10亿元B2轮融资的宇树科技,就获得了顺为资本的多次出资:其曾于2021年领投宇树A轮融资,并在B轮融资中持续下注。2024WAIC大会上,宇树科技CEO王兴兴表示,具身智能是实现AGI的最有效途径,AGI需要实物机器人的交互才能强化学习。

今年3月,在千寻智能种子轮融资中,顺为资本亦现身;同时其还入局了飒智智能近亿元A轮融资,后者也是一家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

韩峰涛曾担任CTO的珞石机器人,亦被顺为资本在2018年看中,领投了B轮融资。另外一笔机器人投资是智愈医疗,顺为资本于2021年参与其天使轮投资。

总体来看,顺为资本对机器人领域颇为青睐。在行业趋势上,《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雷军旗下的小米集团也紧跟趋势,推出了机器狗、人形机器人,并联合武大成立机器人系、牵头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等。

绿洲资本方面,《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其也做了大量布局,参与投资了无问芯穹、逐际动力等。本土化投资机构达晨和千乘资本则是首次出手,押注了千寻智能。

据不完全统计,“先进制造-机器人”领域今年已吸引了奇绩创坛、红杉资本、联想创投、险峰投资等机构入局,更有多个国资平台联合市场化机构共同出手。

比如亦庄产投就投资了小米机器人,无锡金投-星程高新创投基金入局九众九机器人、制造业转型基金管理-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下注珞石机器人等。

对于具身智能这一机器人的爆发新节点,千乘资本投资总监施忠鑫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国内机器人产业供应链更成熟,场景更丰富。

在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曲线方面,施忠鑫认为,第一阶段是赋能传统工业和服务业中的旧场景;第二阶段会在新场景下实现更加高效的人机协作,最终会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个人的全能助理。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工业自动化、医疗、教育、服务业,以及日常生活领域,具身智能机器人均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在2024特斯拉股东大会上,马斯克也表示,人形机器人将是今后特斯拉主要的长期价值来源。

马斯克认为,以具身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产品,有望成为AI的下波浪潮之一,并成为工业主力,数量有望超越人类,预计将达到100亿至200亿台。“特斯拉的目标是年产10亿台,占据市场10%以上的份额。”

创投风向标 机器人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