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深圳松绑限购传闻再起 楼市接下来走向如何?
Play
语音播报
00:00
/
00:00
00:00
①7月环比、同比交易数量出现下降,进而引起“市场再次下行”的顾虑和担心。但实际上,7月份原本即属于传统市场淡季,成交数据出现波动实属正常;
                ②“从今年前7个月数据来看,市场总体上并没有出现断崖式的下跌。这意味着,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新房交易市场在总体上稳住了。”

财联社8月13日讯(记者 王海春)深圳再次出现当地或松绑限购政策的传言。

近日有市场传闻称,深圳拟继续优化楼市政策,或进一步降低限购门槛,除核心区域仍保留限购措施,其他区域或取消社保要求。

就此传闻,记者向深圳相关部门进行求证,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方面表示,按照深圳市现行政策,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含部分家庭成员为本市户籍居民的家庭)可以购买2套商品住房,有两个及以上未成年子女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在现行限购政策基础上,可在盐田区、宝安区(不含新安街道、西乡街道)、龙岗区、龙华区、坪山区、光明区、大鹏新区范围内再购买1套住房;本市户籍成年单身人士(含离异)可以购买1套商品住房。

非深圳市户籍居民家庭及成年单身人士(含离异)在深圳连续缴纳1年及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可在盐田区、宝安区(不含新安街道、西乡街道)、龙岗区、龙华区、坪山区、光明区、大鹏新区范围内购买1套商品住房(非前述区域,须满足在本市连续缴纳3年及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条件)。

此外,根据深圳市现行政策,自2018年7月30日起,个人、企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等法人单位新购买的商务公寓,自取得不动产权登记证书之日起5年内禁止转让;居民家庭新购买商品住房的(不含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自取得不动产权利证书之日起3年内禁止转让。

“按深圳相关部门的最新回应信息,目前深圳限购、限售政策并未做出调整。”深圳一房产机构人士向记者表示。

分析师表示,从深圳7月新房成交量部分指标来看,当地市场交易热度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回落。

据克而瑞数据,2024年7月深圳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34万平方米,环比、同比分别下降18%、15%,较二季度月均成交量微增1%。今年前7个月,深圳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208万平方米,同比降17%。

去化方面,深圳今年7月新房去化率较6月提升10个百分点,但今7月新房的去化率仅有20%;这一去化率较去年7月份43%的去化率,要低23个百分点。

一家大型房产机构分析师告诉记者,从其所在平台监测的部分指标来看,当前买家入市脚步或有放缓迹象。

“考虑到七八月份为楼市交易的传统淡季,近期市场热度有所回落,可能更多是受到季节性因素影响。当地市场及政策接下来会发生哪些变化,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上述分析师说。

业内人士表示,从深圳8月以来市场交易情况来看,本月成交保持稳定,暂未出现大幅下滑迹象。

据乐有家研究中心数据,截至8月12日,深圳今年8月以来新房累计网签数量为1049套,二手房累计过户数量为1459套。而今年7月同期(7月1日-7月12日),深圳新房累计网签数量为995套,二手房累计过户数量为2113套。

对比7月同期数据来看,8月以来深圳二手房成量有所下滑,而新房成交量较为稳定,并出现了微涨。

就深圳再次出现楼市调整政策传闻,业内人士认为,这或与市场存在的潜在担心有关:楼市交易是否会再次下探,存在不确定性,由此,一些城市出现地方可能会进一步优化楼市政策的市场预期。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需要客观理性看待当前新房交易数据。

易居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2024年7月,全国50个重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1141万平方米,环比减少26%,同比减少13%。表面上看,7月环比、同比交易数量出现下降,进而引起“市场再次下行”的顾虑和担心。但实际上,7月份原本即属于传统市场淡季,成交数据出现波动实属正常。

“需要提示的一点是,若观察今年前7个月数据,市场总体上并没有出现断崖式的下跌。这意味着,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新房交易市场在总体上稳住了。”严跃进称。

同比方面,据易居研究院监测数据,今年7月份,22个城市中已有5个城市表现出同比正增长的态势,包括南宁、福州、广州、南京和重庆。

在严跃进看来,各地所出台楼市政策,总体上是积极有效的,也带动市场走出过去较为低迷的状况。近期多个城市持续优化政策,如广州花都区出台买房可享“准户口”待遇政策、成都调整首套房认定标准,以及多个城市持续调整公积金贷款等,这些举措都将进一步降低购房成本,对增强购房能力产生积极作用。

“预计8月份新房交易同比转正的城市数量会增加,这对于调整市场预期具有积极的作用。我们认为,后续同比正增长的城市数量会增多,进而也带动全国50城数据逐渐走出负增长区间。”严跃进补充道。

房地产头条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