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市场震荡上行,主要指数中创业板指、科创50和中证1000领涨。商品期货方面,本周大宗商品涨多跌少,菜粕领涨本周市场,贵金属领跌。
开栏语: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将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风险偏好,在更长期的维度上带来改革红利。作为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证券基金业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为更好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财联社特别开设证券基金业“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栏,邀请百家机构分享学习心得,展望发展前景。
南华期货董事长 罗旭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发展进入历史新时期,党中央为适应新形势、发展新动能,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的一次重要会议。
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以更大的力度和更加具体的政策聚力攻坚。此次会议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放在突出位置,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问题,不仅是中国未来的发展的行动指南,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
期货行业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金融发展的本质是经济的发展,应当持续践行好政治性、人民性、功能性的根本要求,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党的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金融发展规律,对金融工作统筹规划,推动金融行业发展取得广泛成效。此次二十届三中全会更是把党对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认知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近年来,中国期货行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自觉维护党中央的统一领导,取得了诸多来之不易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期货和衍生品法》于2022年8月正式破土而出,填补了期货领域长达20多年的“基本法”的空白,从顶层绘就了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蓝图。
经过两年来的宣传普及、贯彻落实,社会各方对期货市场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对期货市场发展的预期和信心更加充足,实体企业、金融机构和境外机构与个人等各类主体的参与意愿及参与程度持续提升,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
随着未来相关细则的逐步完善,也将持续提升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国在重要大宗商品市场的国际影响力。
我国期货市场品种体系持续完善、市场运行更加高效、交易者结构持续优化。截至目前,我国交易所已上市期货及相关衍生品共计133个,其中商品期货68个、金融期货8个、商品期权45个、金融期权12个,覆盖农产品、金属、能源、化工、航运、金融等国民经济主要领域,进一步满足市场各类交易者对品种多样化的需求。其中,PTA、燃料油、塑料等重要产业链的中间产品的期货品种,与我国产业体系高度匹配。
2024年1-6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34.60亿手,累计成交额为281.51万亿元,市场保持稳定运行。迅速成长的期货市场正在逐渐匹配我国全球贸易大国体量和超大规模市场的风险管理需求。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特色期货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上承载着不可替代的使命和任务。
未来,期货行业对工作需要有更高的政治站位,要“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有序开展各项工作。
(二)深化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是期货行业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首要工作
全面深化改革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具有系统性。期货市场作为风险管理的市场,与实物现货市场直接相联,与实体企业的生产经营紧密相关,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助力。尤其是在保供稳价、维护产业链及供应链的安全与韧性、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期货市场服务的重心和方向在于实体,要将发挥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近年来,期货行业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保障我国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在实体经济领域形成了独特的专业优势和服务特色,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得到进一步体现。
在服务工具、服务模式、服务系统等方面,期货行业紧跟国家战略发展规划,把脉实体经济需求变化,探索出一系列服务实体产业的新方式,包括“期货稳价订单”项目、含权贸易、现货掉期等。这些方式不仅切实解决了实体需求,并且具有可复制性和发展空间。
今年是“保险+期货”模式试点10周年,这一特色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模式在我国金融支农的本土实践中生长壮大,通过“保险”这种大众熟知的金融产品,把农民对农产品价格风险的管理需求收集起来,由期货公司通过期货市场进行风险对冲,为参保农民提供种植收入保障。
中期协最新报告显示,“保险+期货”模式已为大豆、玉米、苹果、花生等21个涉农品种提供了风险管理服务,项目覆盖县域数量增至1135个,惠及农户数量增至201.31万户次,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涉农企业数量分别大幅增加到6426家次、1946家次。
目前“保险+期货”模式已经连续八年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有效服务了广大中小农户,帮助打赢脱贫攻坚站,为农民稳收增收提供了重要助力。
中国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巨大市场体量,是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根本依托,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期货市场与实体经济相辅相成、同生共荣。
根据国际期货行业协会(FIA)统计的成交量数据,目前我国期货市场商品类品种成交量占全球比重约为 70%,充分体现了当前我国期货市场服务的重心和方向在于实体。进一步深化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是我国期货行业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首要工作。
(三)坚持对外开放,是期货行业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此次三中全会也向世界发出了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明确信号。
对于期货经营机构来说,在新发展格局下,国际化已逐渐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另一重要方向。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不断推进,中国企业境外风险管理需求正在不断提升。
2023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24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4%。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不仅有利于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帮助企业运用衍生工具防范和化解风险。同时,也有利于期货经营机构依托双向开放构建起内外业务协同机制,匹配内外需求,促进内外供需平衡。
南华期货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打造以衍生品业务为核心的金融服务机构。除了深耕国内金融衍生品的产业服务外,公司亦积极布局境外机构,从2006年“走出去”到现在,南华期货已稳健地迈过了国际化的18个春秋,持续深化全球布局与发展。如今已成为覆盖中国香港、美国芝加哥、新加坡和英国伦敦四个主要国际金融中心,以期货衍生品交易、清算和服务为核心的综合服务商。
此外,公司还是中国大陆期货交易所国际化产品的境外中介或经纪机构,并获得了RQFII及QFII资质,可为客户投资亚太和中国大陆提供优质的资产管理服务。境外自主清算体系是南华期货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成果和优势。目前,共获得了14家境外主流交易所的会员资格、其中11个是清算会员资格,构建起了较为完备的全球期货清算体系布局。
公司在国内外的产业服务布局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地理位置、业务覆盖领域上有着高度的重合性,海内外产业机构可以利用南华期货旗下的金融服务,依据其不同的业务属性,参与到不同地区、不同种类、不同计价货币的衍生品风险管理业务中去。
我们的产业客户不仅包含了一些积极外拓建设“一带一路”开发的国内企业在海外的分支机构,也包含了一些海外产业机构在国内期货衍生品市场的业务布局。吸引海外企业“走进来”,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南华期货在金融衍生品服务领域,已实现了这样的“双向奔赴”。
未来,随着《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调整的落地,期货经营机构应当进一步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立足点,实现沟通期货现货、境内境外、场内场外等的综合能力,面向市场提供专业化、产业化、国际化的服务。
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面对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期货行业应当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以时不我待的急迫性,积极探索,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推动期货行业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相关话题: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券商基金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