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星巴克中国上季度新开213家门店!刘文娟:避免价格战|直击业绩会
①星巴克中国联席首席执行官刘文娟表示,在促销活动频繁的竞争环境中,星巴克保持高度克制,避免价格战。
                ②星巴克CEO拉什曼·纳拉辛汉表示,正处于探索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的早期阶段,以进一步增强竞争地位,加速增长和创新,在中国取得长期胜利。

财联社7月31日讯(记者 徐赐豪)美东时间7 月 30 日,星巴克公司发布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第三财季财务业绩。

财报显示,本季度星巴克营收91.1亿美元,同比下降1%,低于92.4亿美元的市场预期;归母净利润10.5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1.4亿美元,同比下降7.8%。其中,星巴克在中国市场收入同比下跌了10.71%至7.34亿美元,而同店销售额连续连个季度下滑。

在财报业绩分析师电话会上,星巴克全球CEO 拉什曼·纳拉辛汉表示,中国业务表现体现了市场竞争动态,包括更谨慎的消费者支出和更激烈的竞争。

不过,美股盘后,截至发稿星巴克上涨了3.16%。昨夜美股收盘,星巴克报75.94美元,市值为853.49亿美元。

星巴克中国收入连续下跌,高管称不打价格战

北美市场是星巴克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财报显示,2024财年第三季度,星巴克北美市场收入同比增长了1.17%至68.17亿美元,经营利润同比下跌了2.12%至14.33亿美元,北美市场的同店交易量下跌了6%,平均客单价上涨了3%。

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2024财年第三季度,星巴克收入同比下跌了10.71%至7.3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3.12亿元)。这也是星巴克在中国连续两个季度出现收入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受到中国市场价格战的影响,星巴克中国同店销售额下跌了14%,其中平均客单价下跌了7%,同店交易量下跌7%。而在去年同期,星巴克中国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了46%,其中平均客单价下跌了1%,同店交易量增长了48%。

对此,在财报业绩分析师电话会上,星巴克全球CEO 拉什曼·纳拉辛汉表示,中国业务表现体现了市场竞争动态,包括更谨慎的消费者支出和更激烈的竞争。

“过去一年,(中国市场上的同行)史无前例的门店扩张、以牺牲同店销售额和盈利能力为代价的大规模价格战,对星巴克的经营环境造成了重大干扰。” 拉什曼·纳拉辛汉在说道。

实际上,受竞争形势的影响,今年以来,星巴克中国也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价格战。据悉,星巴克通过直播间和团购渠道推出多重优惠,包括3杯咖啡49.9元,2杯39.9元、1杯19.9元等,这对比其咖啡单杯均价在37元以上明显要便宜不少。

不过针对价格战问题,星巴克中国联席首席执行官刘文娟在发布最新季度财报回复媒体时表示,在促销活动频繁的竞争环境中,星巴克保持高度克制,避免价格战。与此同时,其采取了有针对性的精准定价策略,以创造新的销售增量,培养顾客的消费习惯,这与星巴克的高端定位一致。

星巴克中国透露,在2024财年第三季度新进入38个县级市场。目前,其在超过900个县级市场拥有门店7306家,净增门店数为213家,净增加门店数环比增加了80.51%。

星巴克中国想继续探索发展新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星巴克中国正在探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过去 25 年来,我们在中国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并依靠不同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来发展业务和能力,例如合资企业以及技术、地产和供应链领域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星巴克全球CEO 拉什曼·纳拉辛汉在今天的财报业绩分析师电话会上说道。

谈及最新亮出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时,拉什曼·纳拉辛汉称,展望未来,星巴克看到中国有更高的增长和利润机会,公司正在打造新一代星巴克,以高端品牌为基础,开展更加数字化、创新性和本地化的业务。

“为实现这一目标,随着战略演变,我们正处于探索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的早期阶段,以进一步增强竞争地位,加速增长和创新,在中国取得长期胜利。”拉什曼·纳拉辛汉说,在未来25年及以后,公司对于发展业务和中国员工怀抱全心全意的承诺,这对星巴克来说是巨大的长期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在电话会上就有分析师希望就此获得更多细节,并表示“我知道在过去,董事会已经评估了可选方案,例如在华特许经营,类似其他跨国餐饮连锁(的做法),这将允许你们在分享增长红利的同时,减轻波动和资本需求 ”。

对此拉什曼·纳拉辛汉回应称,25 年前,星巴克在中国创造了一个专业咖啡行业,并通过合资企业和战略伙伴关系在技术、房地产和供应链领域进行创业探索。

“我们现在正处于早期阶段,不想具体评论任何一个选项。我们认识到要进一步加强我们的竞争优势,以实现长期增长机会。我们会在这一努力的进展中更新您关于这些战略伙伴关系的信息。”拉什曼·纳拉辛汉继续说道。

科创板最新动态 新消费日报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