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多数机构评论偏向观望。
财联社7月24日讯(研究员 陈侃迪)昨日,据上海市气象局消息,《上海市探索“气象×金融”协同联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已在近日印发。
方案提到,部署了深化保险业气象服务、发展银行业气象服务、推进天气衍生品金融应用和“气象数据×金融”科技创新4方面行动11项任务。
方案还明确,上海将研究推进天气指数期货等天气衍生品的发展,开展气温、降雨、风力、日照等天气指数衍生品设计,加强气象资讯类服务,助力企业强化ESG能力建设,提升趋利避害效益。同时,支持气象数据对接上海绿色金融服务平台,推动“气象数据×金融”全国试点示范,发挥气象数据要素作用。
财联社注意到,近几年来,气象与金融行业的交叉研究不断深入,天气期货正在成为各大期货交易所争相布局的新赛道。广州期货交易所、郑州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均在近年内加速研究开展气象指数编制及推动相关期货产品上市。
“天气期货除了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关,还和其他国民经济重要的行业有联系。” 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特聘教授穆穆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例如小麦期货,就需要知道在春夏之交期间会不会有旱情发生,若发生旱情,那么小麦的产量就会减少,相应的价格就会上涨,又比如太阳能、风能,在建设这些站点的地方都需要提前做出气候预测才能解决。
“还有对于保险行业也非常重要,如果能够准确地预报一个雪灾,那么当地的相关保险费用就需要加大,否则保险公司就会面临亏损。在国防军事领域更是重要,无论是海军、空军、还是陆军都有这方面的需求”, 穆穆院士说。
天气预报尚不能非常准确,“看天吃饭”行业仍有不确定风险
据悉,本次推出的《方案》不仅为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提供更精准的风险管理和灾害应对策略,还将通过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创新性地将“气象×金融”融入现有国际合作框架,探索金融工具支撑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能力建设。
东亚期货首席经济学家景川向财联社介绍,“天气期货是一种以天气指数为交易标的的金融衍生品,其主要意义在于帮助企业和行业规避因天气变化带来的风险。从国际市场看,传统的天气期货主要是针对农产品的风险管理,我们知道农产品受天气变化影响较大,尤其是在 播种与收获季节,需要通过天气期货规避风险。”
财联社注意到,在农业领域方面,国内每年因天气灾害而遭受的损失高达数千亿元。据《中国气候公报(2023)》显示,2023年全国气象灾害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054公顷、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306亿元。
穆穆院士指出,天气预报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系统,比如不同地区哪怕仅隔了一幢楼,它的气象情况也不一样。但不是所有地方都放置天气监测设备,因此不能得到百分之百准确的参考数据,这就是天气预报不能十分精准的原因之一。
据了解,在国外,天气期货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国内还处于刚起步状态。现阶段,前除针对灾害的保险之外,基本没有能够合理应对天气风险的金融工具。
有产业内相关人士就说到,“针对常见的气温过高、干旱、暖冬等高可能性、中低风险的非灾难性事件对产业造成的损失,保险公司却难以赔付。”
交易所加速布局天气期货赛道,已上市天气指数应用良好
财联社早前报道显示,在2021年6月份,郑州商品交易所就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联合开发天气指数期货等衍生品,培养“期货+气象”复合型人才等系列合作。
随后在2022年3月,大连商品交易所也表示,将开发天气指数衍生品作为其指数板块业务的重点研发品种之一。
到2023年3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则印发了《广东省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内容表示,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研发上市天气期货,开展新能源产业极端天气风险规避服务。
目前中央气象台已经与大商所联合推出了天气系列指数,共分为两类,一类为月度累积平均温度指数(CAT),另一类为月度制热(HDD)/制冷(CDD)指数。
在今年1月份,全国首个寒潮指数衍生品应用项目在湖北签约,该指数是基于寒潮指数开发,并以寒潮指数为标的的各种风险管理产品。而寒潮指数正是以“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等为标准,由招商期货有限公司、天韧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联合开发。
海外已有20年成熟发展经验,相关法律引导仍待建立
事实上在海外,天气期货市场已经发展非常成熟。
1997年世界上第一笔天气期货以场外交易(OTC)的形式进行,随后1999年,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开发上市了天气期货合约,CME的天气指数期货包括制热日指数期货(HDD)、制冷日指数期货(CDD)、制冷季节指数期货(SCDD)和制热季节指数期货(SHDD)等等一系列,上市推出后不久便迅速发展,一度成为美国能源企业的重要参考指数。
2001年伦敦国际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也推出了天气指数期货,目前除之前两家外,还有亚特兰大洲际交易所提供天气期货交易。
截至2023年末,CME相关衍生品的交易量不断攀升,未平仓的天气期货及期权超过17万份,是2020年12月的六倍之多。
对此,中国气象局发文指出,目前我国的这个比例相距较远,气象行业在我国一直被作为基础性和公益性的行业,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拨款,在运作发展上受到资金的约束,无法实现高比例的经济回报。目前气象服务行业逐渐在向市场化迈进,在这样的契机下,可以推动气象部门与期货企业更为紧密的合作,为天气期货产品的开发提供针对性、定制化的服务,既可以为气象部门创造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期货企业产品的制作提供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