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10月销售各类挖掘机16791台,同比增长15.1%。其中,内销同增逾两成,外销单月数据由冷转暖。 ②近期连续出台的“增量政策”都可能助力行业企稳并复苏,行业周期上行或可期。
财联社7月16日讯(记者 付静) 大模型行业正在等待超级应用(Super APP)的出现,AI搜索或是最有潜力的应用之一。
自去年以来海内外数十家新老搜索玩家纷纷布局AI搜索,日前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旗下夸克亦升级“超级搜索框”。财联社记者多方采访获悉,AI搜索被业内视作第一个能够大规模落地的大模型应用方向,美国AI搜索引擎明星初创企业Perplexity估值达30亿美元,不仅获软银愿景基金青睐,英伟达CEO黄仁勋亦称“几乎每天都在用”;国内数十家厂商也加速涌入AI搜索赛道,且多个玩家已具备明显优势。不过AI搜索商业化路径尚待跑通,渗透率待提升,同时亦面临着用户使用习惯转变等挑战。
新老搜索玩家布局 向超级应用迈进
“AI搜索是大家看到的第一个能够大规模落地的方向,因为之前搜索引擎的商业化就蛮好。另外Perplexity已经跑出来了,它基本上是硅谷AI应用里融资最多的,估值也最高,相当于AI搜索在美国已经有了对标。”MiniMax海螺AI前产品负责人、AI科技自媒体“橘子汽水铺”主理人冯雷告诉财联社记者。
据财联社记者梳理,去年8月昆仑万维(300418.SZ)推出国内第一款融入大语言模型的搜索引擎天工AI搜索,当下百度、腾讯、夸克、知乎、三六零(601360.SH)、秘塔等均已推出AI搜索产品,且部分产品进展明显;甚至硬件厂商已将AI搜索能力作为主要卖点之一,如魅族新版Flyme AIOS、荣耀首款AI PC MagicBook Pro 16均支持AI搜索功能。
财联社记者最新从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方面获悉,夸克7.0版AI搜索框集纳了智能回答、智能创作和智能总结三大能力。仅6月高考季,夸克高考AI搜索使用量超过1亿次。此外,被称为中国版Perplexity的秘塔AI搜索也受到关注,推出不到两个月有数百万访问量。
IDC中国研究总监卢言霞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大模型的能力,确实能够很好地支持一些搜索场景需求,如果布局得当,有望成为超级APP。”
卢言霞展望,相比于传统引擎,AI搜索应该一站式全面解决一个场景下的搜索问题,且能直接做出下一步决策。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多家厂商正面向这一目标发力。夸克推出以AI搜索为中心的一站式AI服务,意在提供从检索、创作、总结,到编辑、存储、分享的信息服务。天工AI的做法亦是在AI搜索能力基础上,向一个集合各种功能的超级应用迈进。
在冯雷看来,可能最终市场格局不是出现一个大赢家,而是每个产品都会有自己的AI搜索。
此外,他告诉财联社记者,“大模型厂商做AI搜索可能没有那么有绝对优势,因为AI搜索一部分是模型能力,一部分在于网页。”
他认为,传统搜索引擎如百度、360等,以及偏私域的微信、小红书等,相对大模型厂商而言更具优势。以夸克为例,数据方面,其在知识、经验、健康、题目等领域拥有数据积累;应用场景方面,则沉淀了通用搜索和健康、教育、文档等垂直领域场景。
商业化路径还未跑通 渗透率待提升
“目前来看可以说商业化是可能的,但确实没有看到一个很清晰的状态。”冯雷这样描述AI搜索商业化现状。
据财联社记者了解,AI搜索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订阅制、广告两种。秘塔AI搜索则将“没有广告,直达结果”作为口号。
卢言霞表示,“AI搜索不收费的话,这些公司存活困难,毕竟大模型推理算力层也有很高的成本,不收费必须找到其他的模式,而如果再回到广告营销类,那又回到了之前的搜索引擎应用。如何能恰当收费,现在路径不清晰。”
不过冯雷告诉记者,“现在大模型推理算力层成本相比去年已经降低了几十倍了,而且会继续降低,所以大模型成本其实不是什么问题。”
商业模式以外,AI搜索仍面临诸多挑战:使用习惯方面,用户仍习惯使用现有搜索引擎;大模型搜索渗透率也有待提升。
“大模型搜索应用有自己的用户画像,整体来说是高知群体为主。现在整体AI应用APP月活可能就不到5000万,真正的搜索引擎得是数亿。从当前渗透率来看,要推广到大部分人还有很多认知工作要做。”卢言霞表示。
另外据冯雷介绍,现在Chatbot基本都已经接入了AI搜索,但用户和Chatbot聊天时“意识不太到在进行AI搜索”。以Perplexity为例,其AI搜索主要面向有复杂档案需求的知识工作者,而该部分群体仅占整个搜索需求的1%-2%。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使用者认为,目前多家AI搜索产品在形态方面与传统搜索较接近,网络上亦有“AI搜索套壳传统搜索”的质疑。
冯雷告诉记者,比较接近的只是输入框部分,“其实最好的交互就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只是现在我们需要一些来源或网址给用户一些过渡,(因为)模型也会有幻觉,用户对新产品的信任度也比较低,需要有个过程。”
用户需求方面,夸克产品负责人郑嗣寿称,信息检索、创作和总结一直是核心需求。他透露,在多模态交互、内容生态建设、多端一体等方面将进一步加快产品创新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