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邓白氏中国区业务副总裁刘沛表示,邓白氏在全球化的投资贸易链中起到“枢纽”作用,已连续五年参与进博会。 ②进博会期间,邓白氏发布全球企业大数据生成式AI助手ChatD&B,并联合发布两份“数据要素x”研究报告。
财联社上市公司报道部推出“中国制造的世界时间”栏目,聚焦中资公司海外工厂、海外市场,展现全球舞台上中国制造“赶海”出击的新景象。
财联社7月14日讯(记者 肖良华 陈抗)谈及中国轮胎企业出海,赛轮轮胎(601058.SH)是绕不开的“主角”之一。
赛轮是第一个在海外建设基地的中资轮胎企业,一路开拓进取,在柬埔寨投建了当地第一个智能化轮胎工厂,并在墨西哥和印度尼西亚布局建厂。
出海为赛轮带来丰厚回报,国内众多轮胎企业从此纷纷“摸着赛轮过河”,玲珑轮胎(601966.SH)、贵州轮胎(000589.SZ)、通用股份(601500.SH)等中国轮胎企业先后在泰国、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地区百花齐放。
中国轮胎企业首家海外工厂目前是何景象?
6月初,财联社记者飞往越南的经济中心——胡志明市。在采访中,记者获悉,赛轮越南已经凭借产能和利润成为了赛轮轮胎的核心引擎,是赛轮从出海到走向深海的基地。
“越南工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具备了半钢胎、全钢胎、特种胎、履带等几乎除了自行车和摩托车轮胎之外的所有轮胎品种,是一个轮胎小王国。”赛轮亚洲区副总经理曹国强表示,根据赛轮集团的整体战略规划,越南工厂肩负着赛轮国际化的责任和期望,成为赛轮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输出基地。为此,公司还在胡志明市建设了一个研发中心,可以更好的贴近本地需求开发产品。
曹国强透露,目前半钢胎需求旺盛,公司产品供不应求,全钢胎订单也处于比较饱满状态,非公路轮胎因为型号繁多,大小不一,同时要根据订单生产,需求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型号排产到几个月之后,因为设备不足生产不出来,有的型号需求有波峰波谷,但综合开工率处于较好水平。”
据赛轮越南总经理周东丰介绍,目前7000多名员工(含与固特异成立的合资公司)当中,仅有100多名中方人员,所有的中层管理者均为越方员工,甚至有越方员工晋升至高层。“未来还会继续压缩,将中方员工进一步减少到20人,实现完全、彻底的本土化。”
(赛轮位于胡志明市的研发中心 财联社记者摄)
落子越南
在海外建厂,在赛轮内部一开始是有争议的。
“2010年前后公司开始考虑去海外投资建厂,但内部也有不同声音,毕竟公司在国内发展还可以,而且要不要出海、去哪里出海都没有参考案例。”曹国强回忆。
2011年6月,赛轮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民营轮胎企业。8月便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在越南成立全资子公司进行轮胎生产的议案。
根据赛轮2011年6月披露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公司自成立以来,先后与 14 家国内外企业签署技术输出协议,是中国最大的子午线轮胎技术输出企业,而其中就包括越南的岘港橡胶股份有限公司(DRC)。
但是,作为第一家出海的中国轮胎企业,缺少国际化运营经验,开始的时候磕磕绊绊。曹国强说,筹建一座海外工厂,要考虑投资安全,同时还要结合相关的工业基础、配套设施、物流运输、政策法规等综合条件去做出预判,对企业的命运将会产生巨大影响。好在,投资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证明公司当时的决策非常有前瞻性。
落地越南,是赛轮经过详尽考察、仔细权衡之后的结果:与东南亚其他国家相比,越南基础条件好,劳动力丰富,轮胎产量不高,投资的工厂较少,更重要的是,越南政府当时正积极推动国家橡胶工业的发展。
进入赛轮所在的越南西宁省福东工业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用废旧轮胎设计的雕塑作品,有飞机、大象、老鹰等,散发着操作工人的想象力和艺术美感。“我们每年都会举办创意大赛,挑出优秀作品工厂展示。”周东丰说。
越南一期工厂投建时间较早,财联社记者在现场看到,大部分设备已经有了岁月的痕迹,但整个车间依然运作流畅,无论是在密炼车间还是成型车间,工人都在紧张有序的工作着。“信任是最大的尊重”“做一条好轮胎”的企业理念和目标标语悬挂在工厂的各个重要位置。
(企业文化在越南传承 财联社记者 摄)
巨胎车间则是另一幅景象,去年第一条下线的巨胎放在厂区一侧展示,上面汇聚了众多赛轮和业内人士的签名,车间全部为崭新的设备,自动化程度非常高。
越南工厂汇聚了赛轮几乎所有的产品,并且在越南还有一个跟固特异的合资工厂,总占地面积超过80公顷,一、二、三期加上合资工厂转一圈,即便乘坐参观车,也至少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
“困难一直存在,包括文化、语言的差异,还有气候问题,工厂建设的时候经常因为下雨影响进度,”曹国强说,此外,各个国家的法规政策不同,政策改变需要及时应对。
成长为核心引擎
赛轮的资源倾注,加上美国“双反”的助推,赛轮越南的成长非常迅速。
2013年,赛轮在越南的首个海外轮胎制造基地投产,年产300万条半钢子午胎、1万条全钢工程胎。工厂在2015年就开始盈利,全年实现了净利润5368万元(当年公司归母净利润1.93亿元)。
尝到甜头后,越南扩产马不停蹄,同年二期全钢胎及非公路轮胎生产线在越南投产,包括年产120万条全钢子午线轮胎和3万吨非公路轮胎。
随后的“双反”和“贸易战”,让中国轮胎企业的命运出现了分水岭:贸易壁垒阻挡了中国的低价产品,抬高了全球主要轮胎市场的价格,国内轮胎企业面临产能过剩,而走出国门的轮胎企业得以享受壁垒保护下市场的高利润。
2018-2019年,赛轮越南的产能利用率不断提升,为公司贡献的净利润分别为5.15亿元和9.52亿元,占公司当年归母净利润的 77%、80%。
2021年1月9日,公司公告拟投资30亿元建设越南三期项目,越南三期包括半钢胎300 万条/年,全钢胎100万条/年,非公路胎5万吨/年。
出海12年,赛轮轮胎净利润从2013年的2.5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1亿元,净利率从3%的微利状态增长至2023年的12%。其中,赛轮越南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5.94亿元,同比增长46.88%,占当年集团净利润的一半以上。
(半钢胎订单很满 财联社记者摄)
周东丰提到,赛轮越南大的扩张已经基本结束,后期将进入释放产能、提升效率阶段。“越南工厂规划半钢胎总产能1600万条,全钢胎总产能260万条,非公路轮胎10万吨,合资公司ACTR是265万条的全钢产能,2024年和2025年新的产能将释放完毕,后续通过自动化改造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自动化升级是提升效率的关键,周东丰表示,“越南人口红利也会逐渐减小,集团给我们定的目标是未来三年用工人数减少1000人,较目前减少14%左右。”
产品结构方面,高端产品占比会提升。“现在赛轮越南液体黄金轮胎的占比在10%左右,未来这个比例还要逐步提升。”周东丰说。
远航“空间站”
财联社记者赶到越南工厂的时候,周东丰刚刚开完一个全球会议。“根据集团的部署,赛轮越南需要给印尼和墨西哥工厂储备一定数量的人才。当年柬埔寨工厂投建,也阶段性把越南工厂当成物资和人才的基地。”
周东丰表示,赛轮越南不仅要做好自身的经营,还要做好赛轮全球化的支点,不断培养跨国界人才,这些国际化人才,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全球的各个工厂。
在出海人才体系方面,曹国强补充表示,赛轮构建了一整套出海人才的培养体系,对各类人才进行阶梯化的培养。“现在出海的中国企业很多,但是各家管理模式有所区别,赛轮设立的生产中心管辖所有的制造工厂,在人员的培养调配上实行一盘棋的全盘统筹。”
公司出海墨西哥,与当地最大的经销商DT合作,则是借鉴了赛轮越南与固特异在越南合资成立了ACTR全钢工厂的经验。
越南工厂当地采购、当地研发设计、当地销售的搭建等诸多层面的深耕,也持续为赛轮其他海外工厂输送着经验。据悉,原材料采购原先在当地供应比例非常低,后来经过不断开发,实现了天然胶、钢丝等多种原材料的本土供应。
赛轮越南全钢胎和非公路轮胎在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地区已经实现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负责上述地区产品销售的张天宇告诉财联社记者,公司全钢胎在越南市占率最高,非公路轮胎中的巨胎市场份额快速提升。“我负责的区域,今年前5个月巨胎销量超过了去年全年。”
(2023年,越南赛轮下线第一条巨胎 财联社记者摄)
半钢胎市场公司也在迅速追赶。赛轮越南于2023年9月正式获得有着“越南特斯拉”之称的越南VinFast公司定点通知,为其VFe32车型提供轮胎配套服务,从而成为首家进入越南VinFast公司体系的中国轮胎供应商。
“彻底”本土化
赛轮具备一定的“合伙人”基因,“信任和尊重”是公司的价值观和底蕴,赛轮同样将这种理念带到越南和其他海外工厂。
基于对当地员工的充分信任,赛轮越南的本土化彻底而全面。曹国强表示,整个越南基地,已经实现了所有中层干部的本土化,制造部部长全部由越南本地员工担任。
“我们一直在缩减中方员工的人数,越南工厂(含合资工厂)现在总共有7000多名员工,现在中方人员常驻员工约100人,只占1%左右,到2027年,公司除了个别岗位不能够本土化,其他所有岗位均由越方员工承担,最终中方员工可能不会超过20个人。”周东丰说。
截至目前,赛轮越南的001号员工和002号员工仍然在职,并且均成长为中层干部。其中,002号员工李佩蓉刚毕业就来到赛轮工作,现在是采购部门管理人员,有十几名下属,同时辅助曹国强的工作。
“刚开始,赛轮招人是比较难的。”李佩蓉说,后来,大家看到赛轮工资普遍较高,福利很好,年终优秀员工还会发摩托车(一辆价格在6000元到上万元),并且公司对员工非常尊重,慢慢的,越来越多的当地员工开始认同“企业的发展对员工个体也很重要”,从而稳定下来,工厂的流失率比较低。
“公司如果知道员工要买地盖房,会给予一些补贴,大家往往看到越南现在还是一片摩托车的天下,但很多赛轮员工已经购买了小汽车,住上了小别墅。这也符合集团的管理理念,公司不仅要创造利润,也要提升员工的生活品质。”周东丰说。
中资胎企逐鹿越南
最近几年,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赛轮轮胎的成功为中国轮胎企业出海提供了宝贵经验,在赛轮首先落子的越南,至今已经汇聚了包括贵州轮胎、昊华轮胎、山东金宇轮胎等6家中资轮胎企业,占据了越南轮胎产业版图的半壁江山。
其中,今年3月份,贵州轮胎发布公告称,将继续加码其在越南的投资。
具体而言,公司将向境外全资二级子公司前进轮胎(越南)有限责任公司增资6832.90万美元以支持该公司拟投建的年产60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智能制造项目。
此前,贵州轮胎已经实施了越南一期年产120万条全钢子午线轮胎项目和二期年产95万条高性能全钢子午线轮胎项目。
2023年,山东金宇轮胎在越南西宁省举行了PCR项目奠基仪式。项目总体设计产能为1000万条,分三期建设,首期300万条预计2025年达产。本次PCR建设是金宇(越南)轮胎有限公司扩建项目,金宇(越南)轮胎有限公司于2020年落户越南,目前TBR日产已经达到6000条。
同样在2023年,山东昊华轮胎选择了在明兴Sikico工业园区建设轮胎制造厂,据悉,该项目总投资35亿人民币, 制造汽车和其他车辆半钢子午轮胎和全钢子午线轮胎,年产量1440万套,年均产量价值7.7亿美元。
(往期回顾:“中国制造的世界时间”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