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国博电子董事长梅滨表示,公司Q3营收利润下滑主要是受到行业部分因素以及订单节奏的影响,有源相控阵T/R组件和射频模块业务收入减少所致; ②多款射频集成电路已应用于5G-A通感一体基站中,应用于基站新一代智能天线的高线性控制器件业务批量供货。
编者按:发展“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上海张江,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以其独特的创新生态和前沿技术,不断孕育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质生产力。为调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成果,张江科学城、财联社、《科创板日报》联合推出“新质生产力看张江”。
我们深入一线采访:张江的企业如何创业创新,活力四射;张江的产业如何向“新”而行,提“质”而上。
本期专访企业: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688065.SH,下称“凯赛生物”或“凯赛”)
凯赛生物董事、副总裁、董秘 臧慧卿
《科创板日报》7月11日讯(记者 郑炳巽)2000年11月,在张江高科技园区作出同意批复之后,凯赛生物以2353.33万美元的注册资本成立了公司前身,并落地研发中心。
凯赛生物选址上海张江的原因很简单,产业链完整,下游企业多,还能吸引到高端人才。
24年后,凯赛生物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合成生物学龙头企业。最新披露的业绩显示,今年一季度,凯赛生物实现营收6.85亿元,同比增长35.43%,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83.25%,显现出强劲的增长力。
目前,凯赛生物主要产品包括系列生物法长链二元酸(DC10-DC18)、生物基戊二胺,以及系列生物基聚酰胺及其复合材料。其中,系列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的年产能达11.5万吨,年产2万吨的长链聚酰胺项目已于2023年年底结项。
凯赛生物位于张江科学城的办公楼
凯赛生物的生物基聚酰胺与连续玻璃纤维/碳纤维制成的复合材料在多个领域进行应用开发和测试,加速进入“以塑代钢、以塑代铝、以塑代塑”的大场景应用阶段。与此同时,其生物法绿色长链二元酸的研发进展顺利,有望为客户带来生物基长链二元酸产品,而新产品生物基哌啶也已完成中试并着手进行万吨级产业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5月底,凯赛生物携手招商局旗下招商创科,与合肥市政府在当地完成三方战略合作签约。基于合作协议,在今后的业务中,凯赛生物和招商局将携手共进,致力于将系列生物基聚酰胺及其复合材料开发成为双碳时代的生物基基石材料,打造绿色新质生产力,孵化下游各类应用,助力新型工业化绿色发展。
当前,全球合成生物学产业风起云涌。尤其在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两位在基因编辑技术上取得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前沿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出现,将为生物制造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据CB Insight和BCG分析数据显示,全球合成生物学产业过去五年经历了高速增长,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53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超过17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27%。预计全球合成生物学的全球市场规模到2028年有望成长为近500亿美元。
凯赛生物为了完善研发布局,已战略入股AI蛋白质设计平台公司——分子之心,实现了对AI蛋白质结构预测、设计技术领域的深度布局。2024年1月,凯赛生物又与具有丰富仿真模拟专业知识和经验的3P.COM公司签署了合资协议,旨在为生物基聚酰胺复合材料的各类产品应用提供最后一步的技术衔接。
诚如凯赛生物董事长刘修才所言,凯赛生物将继续秉持“持续创新、求真务实”的价值观,加快研发、生产和生物基材料的应用落地,让更多的生物制造产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应用,绿色低碳的价值得以更大范围的体现。
研发人员在生物实验室
研发人员在发酵实验室
生物实验室的自动设备
01
“我们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生物制造材料已经可以作为一种主材料、结构材料应用于实际的生产活动了,生物法在源头上体现出化学法所不具备的先天优势。”
记者:当前,“生物制造”已纳入新质生产力范畴,作为从业者,你怎么理解?
臧慧卿:我理解有两方面因素:
一方面,从外部大环境来看,全球都在加快部署合成生物学领域,其中欧美国家尤为重视,布局也更早。尤其是美国,从2022年底到今年,对于生物制造政策持续呼应,不管是针对基础研究还是针对产业化,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注:2022年底,美国农业部投资950万美元,以支持美国可持续生物制品生产的规模化;2023年3月,美国白宫发布了《美国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的明确目标》,旨在推动美国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的发展。)
另一方面,从制造业本身发展的角度来看,此时也已经到了行业必须转型升级的阶段。相比于传统材料领域注重“量”的提升,当下的制造已经转到对于“质”的提升。所以,国家在此刻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非常贴合产业发展需求的。
事实上,许多新的技术手段及工具的出现,也使得产业升级成为了可能。譬如,基因编辑及AI工具的出现,都在加速生物制造的迭代升级,也使得生物制造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制造方式成为可能。
近年来,生物制造在新材料、生物能源、生物医药、食品等各领域发挥作用,我们也看到国家越来越重视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并在推动行业发展上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动作。(注:“十二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启动了合成生物学研究项目;2022年5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多次提及合成生物学。)
记者:我们将如何推进合成生物与新质生产力结合发展?
臧慧卿:我觉得不管应用在哪一个行业里,新质生产力都必须以科技创新为最基本的条件,同时还要能够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亦即可以看得到它带动经济效益的产生,而不是单纯停留在基础研究的阶段。
这两点在生物制造领域有明显的体现,因为在以前,我们更多看到的是生物技术在基础研究方面的积累和在各领域的辅助和补充,而现在生物制造已经作为一种较为独立的生产方式开始发挥作用了。
在这方面,凯赛生物的高性能生物基材料产品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我们的长链二元酸产品(DC10-DC18),也实现了生物法对传统化学合成产品的替代。
比如二元胺产品,到目前为止,传统的化学合成方法仍未找到商业化可行的合成路径。但是,生物技术下的二元胺产品,从前期的基因编辑、菌种筛选,到后期的产业化,已经能够在几万吨甚至几十万吨级别的大规模下进行制造。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生物制造的力量所在,生物制造不再只是一个辅助工具,而是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制造方式,可以生成化学法所不能的产品,并在规模上达到甚至超过化学法,在经济活动中发挥明显的经济效益。
在过去,石油合成的高性能尼龙材料,比如尼龙66,在很多以塑代钢的应用中仍然是辅助性的。比如,在一辆燃油车里,用到尼龙66的地方加起来不超过30公斤。但是,生物法制造的生物基材料,性能上可以替代金属制作汽车的“四门两盖”,以及集装箱箱体、新能源电池的外壳,甚至有希望替代汽车的底板。
我们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生物制造材料已经可以作为一种主材料、结构材料应用于实际的生产活动,生物法在源头上体现出化学法所不具备的先天优势。
02
“新工具的出现、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大提升了生物制造发展的速度,同时又拓宽了可操作的边界,给我们创造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记者:全球合成生物学产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能否继续保持高速的增长势头?
臧慧卿:现在仍然是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或者说仍然在起始阶段。在生物制造发展的早期阶段,开发一个可以应用于产业化的新菌种,周期可能长达数年甚至更久。测序、基因合成、基因组编辑、分析检测等领域的技术进步,极大地压缩了这个周期。
此外,借助于AI强大的文献阅读、学习和数据分析归纳能力,在代谢通路设计、酶设计与优化、代谢网络重编程、乃至工艺优化等方面,可以进一步加速研究进程。
以蛋白质结构预测与设计为例。早期的蛋白质结构预测,只能借助于核磁、X-射线等方式,对设备和实验方法要求高,效率相对低下,蛋白质设计与改造范围也比较局限。AI蛋白质结构预测软件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蛋白质结构解析的研究进程。借助于AI工具模拟,可以快速预测蛋白质的三维结构,甚至根据功能生成全新的蛋白质。
新工具的出现、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大提升了生物制造发展的速度,同时又拓宽了可操作的边界,给我们创造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记者:与欧美较早布局的国家相比,我国合成生物学产业有哪些痛点?
臧慧卿:有两方面需要重视。一方面,在基础研究上,新的合成生物学工具,如基因编辑、AI技术等基本底层技术的开发国内还有差距。另一方面,在产业化应用上,生物制造产品面临着市场认知度不足、推广难的痛点。因为有些生物材料属于从未出现过的全新产品,生物制造新产品进入到传统行业时,需要经历一个市场教育的过程,需要花费一定时间来接受产品。
而这个推广过程一定程度还受到现有行业标准的制约,几十年来形成的行业标准,规定了一些应用和制品上只能使用某种材料,比如铝材、不锈钢、尼龙66等,我们更希望标准中是定义具体的性能需求,而不是材料名称,这种现状想要改变也需要花费时间。我们看到对于新产品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有关部门已经开始重视。
记者: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对推动企业发展有何帮助?
臧慧卿:多地相继出台支持政策,行业内外越来越多人将会意识到这是一种具备潜力的生产力,帮助人们理解并接受生物制造产品,推动整体行业的发展。而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将会进一步发现需要解决的难题、痛点,反过来推动基础研发工作找准方向,带动基础研究与产业化相互促进。
03
“在未来,凯赛生物还将不断把产品往各个领域的下游延伸,尝试在现有的长链二元酸、二元胺、生物基聚酰胺等产品之外布局新的产品和应用方向,在新布局上张江科学城自然也会是首选考虑对象。”
记者:在发展以“生物制造”为主的新质生产力方面,作为头部企业,凯赛生物将发挥哪些重要作用?
臧慧卿:一个行业想要获得发展,单靠一两家企业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依靠更多同行汇聚一起,在不同的细分领域做出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才能够共同推动行业的向前发展。
凯赛生物之所以能够获得一定的重视,一方面受益于科创板上市后得到更多资本市场和行业的关注,另外主要是国家对整个行业的重视。
要说凯赛生物能够起到什么引导作用的话,我觉得公司因为走得比较靠前,例如在大宗的生物新材料方面,我们可以把从研发到产业化再到市场应用这条路先趟一遍,把这个过程需要补的课先补一遍,在产业化设施配套、设备加工能力提升、行业认知度和产品接受度等各方面,相信各领域对生物制造产品的接受度会慢慢提升,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也是不得不做的。
凯赛的使命是“致力成为世界生物制造产业的开拓者”。董事长刘博士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要做的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行业。这个行业的发展可能要经历几代人的努力,我们甘愿做这个行业发展的铺路石”。
记者:在凯赛生物发展的过程中,张江科学城发挥了什么作用?
臧慧卿:诚如我们在前面谈到的,部分生物材料产品的市场推广受到现有应用端行业标准的影响。不久之前,张江科学城及浦东新区在得知我们的一个新材料在推广上遇到难题后,不仅在第一时间指导我们对接制定准入标准的相关部门,帮助我们了解整个申请流程,并也对每个流程的操作步骤给了详细的指引,张江科学城还帮助我们引荐下游客户,在帮助我们推广应用方面给予了非常大的帮助。
在产品的研发方面,张江科学城的平台和设施资源,也为凯赛生物的技术与应用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撑。
记者:展望未来,凯赛生物对于在张江科学城的发展有何规划、期待?
臧慧卿:凯赛的总部在张江,一直以来,张江科学城见证了凯赛生物许多新项目的开展,也给了我们很多支持。未来,凯赛生物还将不断把产品向各个领域下游延伸,尝试在现有的长链二元酸、二元胺、生物基聚酰胺等产品之外布局新的产品和应用方向,在新布局上张江科学城自然也会是首选考虑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