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我国最具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一张亮丽的“中国名片”,正在重塑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格局。
财联社7月10日讯(记者 刘阳)真正的无人驾驶出行模式已渐行渐近。
继上海市于WAIC 2024上对赛可智能科技、百度智行、AutoX 安途及小马智行发放首批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后,7月8日,福州市开放26平方公里区域内的52条道路,市民可通过“萝卜快跑”小程序一键叫车,在设定的15个站点体验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服务。
与仍需配备安全员的福州市Robotaxi不同,上海市此次发放的四张牌照为“完全无人载人车牌照”。这意味着,这四家获证企业可在浦东部分路段实现全无人载人的车辆应用。
“示范许可是自动驾驶商业化的关键一步,自动驾驶汽车未来将按照正常车辆进行目录管理。”在业内人士看来,车牌从临牌到“铁牌”背后意味着智能驾驶汽车进入批量化、规模化量产阶段,是“里程碑式”的进步。“之前的试点以测试为主,定期发放临时车牌来管理。一旦此次试点结束,入围车辆将会按照正常车辆进行目录管理,车管所将按照工信部规范验车并发放正式牌照。”
Robotaxi的即将批量上路,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车路云一体化”大规模推进下,其将扮演怎样的角色?是否会对传统出租车、网约车行业产生冲击?
“车路云一体化”赋予单车智能“上帝视角”
为了让“聪明的车”加速上路,重磅政策层出不穷。
7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公布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北京、上海、重庆、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合肥等20个城市(联合体)入选。6月,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印发通知,要求稳步推进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运营,打造高阶智能驾驶新场景。据悉,国家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企业名单,共有上汽集团、上汽红岩、比亚迪、蔚来等9家车企入围,且获得试点资格的并非单个车企,而是由汽车生产企业、使用主体以及车辆运行所在城市组成的“联合体”,如“上汽集团+赛可出行+上海市”、“上汽红岩+友道智途+海南儋州”等。
“所谓‘车路云一体化’,是在单车智能的基础上,增加路测感知,车端、路端数据相互补充、形成协同,让‘聪明’的车行驶在‘智慧’的路上,从而解决单车智能长期无法突破的长尾问题。”百度智能云交通业务部总经理韩国华将“车路云一体”形容为帮助单车智能实现了“上帝视角”,即通过道路基础设施的全部数字化实现数字孪生,来弥补单靠车端传感器的感知盲区。“在国外,做自动驾驶更多强调单车智能,而在我国,为了进一步保障交通安全、提升通行效率,启用了‘车路云一体’的解决方案,这也体现了中国对智慧交通的整体思考和技术领先性。”
在韩国华看来,车辆智能化和“车路云一体化”不是两条独立的技术路线。一方面,通过发挥“车路云一体化”所具备的双数据感知、复杂场景的协同决策、群体智能等优势为车辆赋能,将来未知场景转化为已知场景,降低不安全场景的安全风险;另一方面,“车路云一体化”系统提供了数据规模和数据类型,对车端数据形成有力的补充,有利于开发出更高质量的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模型。
“国家对‘车路云一体化’的试点是希望不同的企业各施所长,集合成更高效的一体化系统,同时探索更好的商业模式,产生更好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小马智行表示,“在智慧城市中,我们的无人车可以充当巡检车辆的角色,实时在道路上行走时,能够感知路面的情况,把这样的信息上传到云端汇总,让政府部门能够更清晰了解到城市发展的现状。同时,这样的信息也可以为更多进入到‘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提供服务。”
较长时间内Robotaxi仍将与传统业态“共存共生”
融入“车路云”,可在技术层面提升Robotaxi不同场景下的安全性;而安全性的提升,则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车辆商业化运营的前提。但问题随之而来——Robotaxi的商业化是否会对传统出租车、网约车行业产生冲击?
北京市经信局近日发布《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提出,拟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用于城市公共电汽车客运、网约车、汽车租赁等城市出行服务。北京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将通过立法重点解决特定区域自动驾驶汽车创新活动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坚守安全底线的基础上,为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汽车市场主体提供清晰、透明、可预期的制度规范。
“‘萝卜快跑’在武汉每天的单量已经超过武汉全城网约车市场的1%。”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裁王云鹏透露,目前“萝卜快跑”单量最多的用户已打过2000单,里程最多的一单超过95公里。
根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预测,到2030年,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市场份额将达到20%。而据太平洋证券预测,到2025年和2030年,Robotaxi中国市场规模分别有望突破1.18万亿元和2.93万亿元,Robotaxi将成为市场空间最大的自动驾驶场景之一。
“自动驾驶是全新业态,其应用场景还有诸多想象空间,甚至汽车租赁等场景可能比网约车场景更广大,还远未到能对当前就业市场产生冲击的时刻。”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表示,长期看,自动驾驶也许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传统驾驶员的需求,如出租车司机、货运司机等。“然而,这种替代并非简单的岗位消失,而是就业结构升级,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深刻转型。”
顾大松认为,近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公示,拟增加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等19个新兴职业纳入职业目录。“新就业机会中不乏劳动密集型职业,有望成为新劳动力蓄水池。北京市‘意见稿’提出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用于城市公共电汽车客运、网约车、汽车租赁等城市出行服务,这正是行业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大趋势。”顾大松表示。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在该人士看来,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还是一个新兴业态,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出行、交通的效率,降低因为人类司机失误造成的交通事故,弥补未来劳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包括自动驾驶公司、出行公司在内都在积极布局。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将在很长时间内对出行、交通行业的运转起到补充和促进的作用,而不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