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本周国内发生108起投融资事件,环比增加38.46%;已披露的融资总额合计约67.76亿元,环比减少58.90%。 ②先进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较活跃,汽车出行融资总额最多;智己汽车完成约14亿元B1轮融资,为本周披露金额最高的投资事件。 ③江苏以36起融资活跃度继续保持领先。
《科创板日报》6月28日讯(记者 李煜)历经五次递表,有着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之称的嘀嗒出行终于敲钟。但其上市首日的表现并不乐观。
今日(6月28日),嘀嗒出行在港交所上市,其上市首日破发且一度跌超12%。截至发稿,嘀嗒出行股价下跌9.67%,报5.42港元/股,成交额5480万港元,总市值为53.87亿港元。小K注:嘀嗒出行每股定价6港元,公开发售获112.9倍认购。
▍顺风车、出租车两大业务
顺风车、出租车是嘀嗒出行的两大业务。《科创板日报》记者从嘀嗒出行方面获悉,截至今年6月1日,其注册用户超3.6亿。
从业绩表现来看,根据招股书披露,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嘀嗒出行分别录得收入7.806亿元、5.691亿元及8.151亿元。
报告期内,该公司的经调整利润净额(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分别为2.38亿元、8470万元及2.256亿元;同期,其经调整净利润率(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分别为30.5%、14.9%及27.7%。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报告期内,尽管嘀嗒出行毛利率逐年递减,但其各年毛利率均超70%。同时,该公司于2019年实现首次盈利后,连续五年盈利。具体来看,2021年、2022年及2023年,该公司实现的毛利分别为6.313亿元、4.276亿元及6.054亿元;毛利率分别为80.9%、75.1%及74.3%。
回看其发展历程,2014年,嘀嗒出行携顺风车业务入局出行行业。三年后的2017年,嘀嗒出行正式进入出租车市场,在平台上线出租车业务。对于该业务,嘀嗒提出了“三化”:网约化、数字智能化、线上线下一体化。换而言之,平台通过技术手段从而提升相关效率;其于2018年完成品牌升级——从嘀嗒拼车升级为嘀嗒出行。
从商业模式来看,嘀嗒出行不拥有或租赁车辆,因此无需承担与持有车辆资产相关的支出。且顺风车是车主乘客分摊出行成本,互惠互利的出行模式。这也意味着,相比网约车,平台模式可无需支付大量补贴去促成订单,企业可通过较低成本从而推动业务增长。
根据其招股书披露,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嘀嗒出行的销售、运营费用规模逐年降低。
嘀嗒出行CEO宋中杰曾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嘀嗒营收模式建立的基础,在于信息服务平台、用户流量,资源整合实现的价值。”
但需要注意的是,顺风车业务亦非一块好啃的“蛋糕”。
“依法合规是顺风车平台履行安全主体责任的基本要求和根本前提。顺风车要想实现安全合规化,则需确保平台合规、车主均为私家车主合规,且通过背景筛查、车辆合规。”有出行领域相关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表示。
▍这些明星资本背后加持
天眼查信息显示,嘀嗒出行上市前共完成五轮融资,期间累计公开融资额超1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的投资方名单中,浮现出不少明星资本,如:高瓴、IDG资本等。
其中,IDG资本先后参与了嘀嗒出行的A轮、C轮、E轮共三轮融资。
易车创始人、蔚来创始人兼董事长李斌,更是曾连续四轮加码嘀嗒出行,旗下蔚来资本、易车网,分别是嘀嗒出行第一大、第四大外部股东。
在嘀嗒出行厮杀于中国出行市场的这十年期间,蔚来与其捆绑颇深。《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蔚来除资本加码外,亦在业务方面与嘀嗒出行有所合作。
此前,2020年8月12日,嘀嗒出行宣布与蔚来开启全新尝试:鼓励支持蔚来车主用户注册嘀嗒顺风车,而这也是蔚来与出行平台的首次合作。
上述举措于双方而言,可谓实现“双赢”。于嘀嗒出行而言,引入蔚来车主可释放现有车辆空余运力,从而满足更多用户出行需求,增加了平台的运力、提升了车辆的档次;于蔚来而言,这是一次探索新的用户增长模式,随着传统4S店销售驱动、试乘试驾模式逐渐乏力,用户需要通过更多新的方式来感知汽车的设计、配置和性能。
从整体的股东队伍来看,根据嘀嗒出行招股书披露,上市前,宋中杰等五位联合创始人共持股33.57%。蔚来资本持股21.92%,为第一大外部股东;IDG资本持股10.43%;崇德投资持股7.29%;易车持股5.05%;高瓴、京东均持股4.23%;携程持股2.92%;李斌的家族信托持股2.11%;挚信资本持股1.46%;国创中鼎持股1.06%。
▍多家出行企业或齐聚港交所
历经五次递表,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嘀嗒出行最终登陆港交所。《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不少出行企业或将齐聚港交所。
从最新进展来看,日前,背靠广汽、二度递表的如祺出行已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并正式启动港股IPO公开招股,拟于今年7月10日上市。其背后投资方包括广汽集团、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广州产投集团、珠江投资等。
今年4月29日,由吉利集团控股的出行服务平台曹操出行向港交所递表,华泰国际、农银国际及广发融资(香港)担任联席保荐人。其也成为继嘀嗒出行、如祺出行后,年内第三家正式递交港股IPO申请的出行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有市场传闻称,滴滴正为2025年香港IPO做相关准备,随着业务逐步改善,滴滴近日向相关投资者做推介,并参与相关银行的电话会议。
对于上述传闻,彼时,滴滴方面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回应称:“公司当下聚焦于持续深耕主营业务,一直与投资人保持常态化的沟通,同步公司的业务进展,关于IPO目前没有时间表。”
另有多位出行领域相关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透露,滴滴在为港股上市做相关准备。但该说法尚未得到滴滴方面的正面回应。
对于多家出行企业将齐聚港交所,有业内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表示,“香港资本市场具有国际化的特点,上市门槛相对较低、融资效率高,且与大陆市场有紧密的联系和互动,便于企业实现跨境融资和资本运作。”
再看出行市场的发展,有出行领域相关人士分析认为,“整个行业发展已进入成熟期,高速扩张阶段已过去,后续发展的关键或在于比拼各平台调度系统的智能化迭代。”
当前,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国内出行领域已进入下半场存量市场竞争。
有出行领域相关分析师表示,“出行市场具有公共服务属性,其发展不仅要符合商业规律,也要符合社会公共福利的需要,这就对企业的发展模式要求很高。企业能否在以安全合规为前提的同时,实现科学降低成本、保持可持续发展,是行业下半场竞争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