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存款搬家高峰已过,逼近30万亿后理财规模连续两周下降,季末理财压力几何?|银行理财观察58期
①6月,信托公司被要求配合理财公司对违规使用平滑机制调节产品收益等进行整改。同时,部分省份城农商行被要求清理存量理财业务。
                ②在国有行的带动之下,2024年下半年理财规模甚至有望冲击赎回潮前的高点。

财联社6月26日讯(编辑 杨斌)6月以来,存款向理财搬家的趋势暂缓,叠加监管对存量理财的变化,银行理财规模创出新高后已连续两周下降,合计约3000多亿元。分析认为,信托自查与理财的合作模式、及清理中小行理财等监管变化的短期冲击有限。存款搬家趋势暂缓后,季末理财回表的压力可控,非银机构的流动性回归常态但仍受“钱多”保护。

新高后理财规模连续两周下降

根据华西证券宏观联席首席肖金川的数据,6月倒数第二周(6.17-6.21)全部理财产品规模较前一周降2099亿元至29.83万亿元。而6月前两周,理财规模分别环比增加约1200亿、下降约1300亿元。临近半年末,理财规模的增速明显放缓。

今年4月以来,禁止“套壳保险资管”、“手工补息”以及存款利率下降等多重因素叠加,存款出现向理财搬家的趋势。尽管期间债市出现过波动,但企稳后再度走强,使得理财产品仍具吸引力。4月理财规模累计增加2万多亿元,5月环比也增加6000多亿元,肖金川的数据显示均强于往年同期的增幅。

6月份,监管又现对存量理财业务的整改。根据财联社此前报道,有地区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托公司与理财公司合作业务合规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信托公司排查平滑机制使用情况,对配合理财公司违规使用平滑机制调节产品收益等进行整改。另外,监管对未成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理财业务风险做出提醒,要求部分省份相关城商行与农商行于2026年末将存量理财业务全部清理完毕。

同时,6月末又是理财传统的回表时点,存款搬家的趋势暂缓,多重压力下,已接近30万亿的理财规模是否会再次受到冲击?

招商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廖志明预计,临近半年末,理财或将季节性回表,而回表规模小于3 月下旬的1.3万亿元,6月末理财规模仍接近29万亿。下半年,随着理财业绩比较基准和收益率的下行,理财规模增长将放缓。

对于上述的两项监管变化,华泰证券固收首席张继强认为短期冲击有限。信托与理财合作的监管执行以信托自查为主,新增受限、存量慢慢消化,理财与信托合作还存在探讨空间;理财与信托合作模式积累了较多的正偏离,若释放会对理财业绩有提升。而中小行资管部近年已经有压降理财的动作,未设立理财公司的城农商行资管部逐渐退出理财业务相关规定已在预期之内。

存款向理财搬家高峰已过,非银流动性回归常态但仍受“钱多”保护

对于债市,此前的存款向理财搬家带来两大影响。一方面,非银机构流动性充裕,流动性分层现象基本消失,R-DR利差收窄甚至出现倒挂。另一方面,理财机构偏好同业存单、中短债的配置,规模增长带动中短端品种走强,曲线陡峭化。

随着禁止手工补息引发的存款搬家潮暂缓,叠加理财半年末规模的变化,债市会受到什么影响?

中信证券FICC首席明明认为,下半年理财规模将重新站上31万亿元的关口,“资产荒”的压力之下债市也料将随之走强。理财子公司特别是国有行理财子素有在下半年冲量发力的惯例,在国有行的带动之下,2024年下半年理财规模甚至有望冲击赎回潮前的高点。

民生证券固收首席谭逸鸣指出,当前禁止手工补息的高峰期或已过去,影响正逐步淡化,银行负债端压力得到缓解,6月以来存单发行规模有所回落,银行资金融出水平回升,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非银流动性也将回归常态。

华创证券固收首席周冠南认为跨季资金风险或可控。季末公开市场操作或主动加码对冲,叠加季末财政支出下达,跨季资金面大幅收紧的风险相对可控。季末理财回表压力或相对有限,非银“钱多”的格局延续。季末资金分层或有一定抬升压力,但非银“钱多”的保护下,预计短债调整风险不大。

本周前三日,央行分别开展了500亿、3000亿、250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累计净投放2320亿元。DR007均价周初飙升至2.20%后今日回落至2.13%左右。国债收益率继续下行,1年期国债收益率小幅上行至1.46%,10年、30年期分别下行至2.25%、2.44%。

银行理财 银行理财观察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