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
AIGC引领影视文娱变革:网络微短剧新质生产力行业沙龙在京举行 行业大咖共探产业融合
科创板日报记者 郭辉
2024-06-26 星期三
原创
①6月25日,无锡(京津冀)网络微短剧交流合作大会暨新质生产力行业沙龙在北京举办;
②今年以来上海、河南郑州、广东等省市发布多项产业政策促进微短剧发展;
③圆桌交流的论题为“AIGC与影视文娱产业链的融合探索”,呼吁更多青年导演,运用AIGC工具,进行影视制作的降本增效。
科创板最新动态
科创板最新监管表态、(拟)上市公司动向、规则及政策解读,看这里。
关注

《科创板日报》6月26日讯(记者 郭辉)AI 2.0浪潮的序幕已缓缓打开,AIGC为各行各业转向新质发展带来契机。而影视文娱正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

6月25日,无锡(京津冀)网络微短剧交流合作大会暨新质生产力行业沙龙在北京举办,来自政府及机构、企业、高校的各界人士齐聚于此,共同探讨影视文娱产业的新动能。

主题分享:AI为文娱传媒带来新质动能

财联社编委、《科创板日报》总编辑徐杰在活动致辞中表示,日前上海发布多项产业政策促进微短剧发展,河南郑州、广东等省市此前也发布了针对短剧的支持性政策,而无锡在AI融入影视产业及支持发展短剧方面,在全国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相信未来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过去一年的支持下,财联社《科创板日报》聚焦新兴产业,以“政府+媒体+N家企业”构建新质生产力的沙龙活动,自去年起已举办数场,“从目前效果来看,我们不仅仅服务了园区及媒体双方,也服务了整个文娱影视行业。按照每个月一场沙龙的节奏,一年下来已经覆盖了将近两三百家企业”。

徐杰表示,《科创板日报》作为一家聚焦科创、新兴产业的专业媒体,通过丰富的媒体数据资讯已经构建了完善的媒体业务生态;同时,“财联社旗下财跃大模型最新获得了上海网信办的备案,希望未来打造媒体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江苏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党委书记施娟,在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推介环节中表示,无锡是沪宁杭大三角区中心、沪宁中心节点,交通便利使得长三角产业集聚明显,尤其是影视产业。

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党委书记施娟

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区位于无锡市滨湖区,山水环境得天独厚、人文荟萃宜居宜业。施娟介绍称,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年制作影视剧200-300部,年拍摄影视剧80-100部,年立项影视剧300-500部,整个园区内有1000余家企业,涵盖知名影视公司、制作公司、科技公司以及游戏公司,产业链在不断扩展,其中就包括今年火热的中短剧领域的公司。

“未来短剧在产业内各大企业当中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施娟表示,园区面向短剧产业有着行政、政策、剧本、人才、协拍、审片等方面高效服务以及独具特色的金融服务体系,并且江苏本土的企业家对影视文化及短剧的关注投入热情非常大。

在“技术领先、产业领导、文娱领航”的发展要求下,据介绍,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以AIGC为切入口,配套投用了算力中心、AI内容创新中心,产业链上跑出了无锡特色和无锡规模,并且在影视IP上做了大量的开发工作,为后续微短剧行业的蓬勃发展打下扎实根基。

北京华坞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区的企业代表,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崔玉蓉在昨日(6月25日)的活动现场展示了国内第一部商业化AI微短剧的预告片,片中许多大场景均为AI制作。

在短短时长两分钟的预告片中,一共植入了八个品牌商广告。崔玉蓉认为,今年短剧的付费规模预计达到500亿元,短剧未来的主要方向还是以内容广告、电商、MCN方面的变现为主。“AI制作短剧的优势是即使已经完成拍摄,但依然可以在后期进行植入,未来华坞科技也希望将更多技术开放给同行。”

AI数字人创新公司FOCO的创始人兼CEO周逸夫,在活动的主题演讲中展示了他们此前参与制作的数字技术特效镜头。在影视特效领域,数字人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像《头号玩家》这样的大型知名项目中,还帮助导演实现了复杂的一镜到底的拍摄效果需求。

“FOCO的核心技术是数字人生产和数字人驱动两个方向,均结合了AI大模型去实现从人工生产到AI生成的转变”。周逸夫介绍道,通过简单的文字描述,FOCO能够生成不同人种、年龄、性别的数字人形象,并实现实时互动。

在AI数字人应用于微短剧创作方面,周逸夫认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AI可以生成剧本、图片,并进一步制作成视频,通过剪辑和配音,形成完整的微短剧。“我们的目标是在AI浪潮中打造数字艺人矩阵,包括超写实数字艺人和数字人演员,预计在商业价值上具有巨大潜力,同时将创造新的艺术形式。”

圆桌对话:AIGC与影视文娱融合探索

在圆桌交流环节,朝阳国际文创联盟副秘书长、电影制片人李海华担任主持人,论题是“AIGC与影视文娱产业链的融合探索”。李海华曾为阿里影业制片人,负责“A计划”,挖掘和培养青年导演,并向青年导演项目进行投融资、拍摄和送影展等。圆桌论坛呼吁更多的青年导演,多多运用AIGC工具,进行影视制作的降本增效。

圆桌对话共探AIGC与影视文娱产业互融

心迷宫影业CEO任江洲在现场分享了此前从踩雷“问题”演员,到探索AI换脸、尝试数字人演员的系列曲折历程。他表示,当前小屏显然对AI制作的影视剧集宽容度更好,随着技术的迭代更新,之前斥资千万元拍摄的电影,通过技术解决关键问题后,可能会上小屏,以实现投资回报。

编剧帮创始人、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秘书长杜红军表示,纵观整个编剧行业,在Sora出来之后非常焦虑,但目前在他看来,影响并没有想得那么大。首先在写作方面,输入关键词后得到比较完善的剧本还是比较困难的。杜红军认为,编剧是一种创意写作,AIGC更多还是给予过去数据的总结,“每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对世界的认识,都是非常独特的,也很难去复制。现在编剧更多是拿AI作为助手或者互动工具。”

AI工具帮助编剧进一步释放了生产力,能够进行更加高效的创意产出。杜红军表示,原创编剧利用AI可以在需要制作PPT演示方案和设计封面的工作时,解放部分精力;同时,通过Sora等AI工具组接文字、图片到视频的呈现方式,生成先导片或预告片,也能够帮助影视项目增加投资、获取市场反馈并及时调整剧本。“AI的诞生恰恰需要更多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技术企业、编剧、导演、制片人之间的互相交流,实现以更低的成本产出更多的创意想法。”

奇思妙戏工坊创始人潘思齐主要从事亲子内容IP创作,去年6月份由她创作的戏剧在北京首演后,已在全国进行了80场演出,未来他们还将推动剧目以及戏剧活动的落地和IP在园区的落地,并筹备奇思妙系列短视频内容。潘思齐表示,戏剧舞台与AIGC的结合点非常多,比如在策划和剧本创作环节,能够把AIGC当作助理编剧的角色,为他们提供更多可能性或者方向、灵感

“内容创作方面,有了AIGC的介入,戏剧舞台呈现的丰富度会显著增强。因为可以帮助实现很多特殊效果或者奇幻场景,编剧在创作阶段就不需要考虑效果最终能不能呈现,而去抑制我们的想象力,从而更好发挥奇思妙想。”潘思齐分享道,AIGC工具还能够为他们生成符合戏剧情境的音乐内容,以及舞美、灯光、服装设计的效果图,更加直观地为导演和设计师提供可供参考和探讨的参照物,大大节约交流成本。此外,AI也能让戏剧舞台的互动更加丰富,让观众深入参与到剧情当中,不再有舞台的时空局限。

飞天云动投融资总监牛思远介绍,飞天云动主要业务方向是面向文旅、营销、教育等行业进行XR的内容制作和开发,而他则更多关注新兴业务探索。他表示,AI和3D的应用将为整个制作环节带来颠覆性的影响,并且带来更多降本增效的可能,后续他们将沿着“AIGC+3D+XR”的主题进行更多业务探索。

牛思远表示,虚拟数字人的短视频输出在国外已经非常丰富,已经形成了能够产出正向商业价值的模型,而国内能够通过直播带货、娱乐打赏带来变现的项目还较为稀缺,目前他们正在沿着这条主线,关注国内大量的数字人运营公司。“现在的一个卡点在于技术成本过高,如果能够在技术上实现成本的大幅下降,这一类新兴的内容形式将会广泛快速普及,也会带来新的经济增量和一片新蓝海。”

在AI 2.0时代,不仅仅是影视文化产业会受到影响,技术工具的革新还会为身边的生活和社会生产各环节带来更新迭代。北京大学人工智能博士、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导师张有鱼表示,AI对很多产业赋能的效用将按指数级提升,生产、人力、财务等各环节都有机会深度融入AI工具,而AI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人类发明且可能替代人类的技术,企业家要学会利用AI进行更多生产和创造。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新闻
抄底成功
相关企业家
联系Ta
联系企业家
为保护双方个人信息请联系您的专属助理进行接洽
我再想想
点击复制
复制成功,请去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