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为何要壮大耐心资本?从“独角兽”谈起
Play
语音播报
00:00
/
00:00
00:00
“耐心资本”这一新提法引发热议,其实,要求中的“风险投资”同样值得关注。读懂相关要求,我们还要从“独角兽”谈起。

前几天,2024陆家嘴论坛这一金融界的顶级论坛在上海举办,“耐心资本”再次成为讨论的焦点。

围绕壮大耐心资本,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外汇管理局等纷纷亮出了具体举措。

此前,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时,提出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这也是“耐心资本”首次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被提及。

“耐心资本”这一新提法引发热议,其实,要求中的“风险投资”同样值得关注。

读懂相关要求,我们还要从“独角兽”谈起。

01

风险投资与独角兽之问

“我们的独角兽企业新增数下降的主因是什么?”

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听到关于创新与投资的发言,总书记追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独角兽企业,一般指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且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未上市创业公司。它们就像神话中的独角兽一样珍贵,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和市场潜力,被看作科技创新的领跑者和经济增长的风向标。

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位居全球第二,然而,过去一年仅新增15家。

独角兽企业新增数下降,并非中国独有的问题,这与全球经济周期等都息息相关。

造成中国新增独角兽企业数量下降的原因颇为复杂,风险投资不足是其中之一。

风险投资,大家并不陌生,在国内,它和创业投资是同一个概念。

创业投资对于孵化独角兽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给钱这么简单,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战略设计、管理培训、人才服务等一系列专业化的增值服务,就好像一个专业管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成长。

我国创投市场不够成熟这块短板,很快就被注意到了。

在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4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等多个重要会议和文件中,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被多次提及,可见重视。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还专门印发《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将于今年7月在京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谋划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计。而5月23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的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就是要开门问策,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做准备。

在这场重要的座谈会上,“发展风险投资”是讨论的主题之一,相关代表作了发言。这释放出这一领域改革的重要信息,值得期待。

02

耐心资本与新质生产力

提出“壮大耐心资本”的要求,传递出一层信息,当前的创投市场,耐心资本还不足。

有业内人士认为,当前风险投资规模相对有限,且主要聚焦于已经成熟的科技企业,科创型中小企业急需耐心资本加以扶持。也有研究机构指出,当前我国存在资金“苦乐不均”“钱多本少”“耐心资本不足”等问题。

“耐心资本”,名字形象直白,顾名思义,这种资本不急于一时,更看重长期的价值。

但要更深入地理解耐心资本,还要从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背景出发。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原创性、颠覆性、革命性的科技创新,可是这种创新要出成果,往往要经过漫长的过程,甚至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要全身心投入创新,没有后顾之忧,就离不开资金的长期陪跑和支持。

资本的脾气是多样的。有的脾气比较急、只看重眼前、喜欢“快进快出”,短期内看不到成果就想转身离开,这样的资本显然不适合发展新质生产力。

耐心资本则是创新的好伴侣。耐心资本不是仅仅关注企业的短期收益状况,而是着眼长远,综合考虑企业的技术创新、领先优势、商业模式等非财务指标,看重企业的发展潜力,更注重长期收益回报,可承受较高风险。

通过几个新质生产力和耐心资本相伴而行的生动案例,大家会对此有更深刻的理解。

近几年,我国商业航天迅猛发展,它不仅有着广阔的商业前景,对我国夺取未来空天话语权也大有助力。

然而,要“上天”的商业航天,投资需求也是天文数字。比如,国内一商业航天公司自研的火箭发动机,从立项到装机,需要历时四五年,花费数亿元。不仅如此,该型号火箭还先后经历了两次发射失利。

面对等待和波折,投资者耐得下心,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困难。2023年,该型号火箭成功发射。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做时间的朋友,耐心资本终有收获。

情况类似的,还有人形机器人行业。

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然而一台人形机器人包含数千个零部件,涉及各种尖端技术,堪称人类生产制造的最先进硬件之一,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

过去十多年来,人形机器人产业不断摸索、逐渐“进化”,耐心资本一路长情陪伴。这两年,人形机器人产业终于走到了从实验室到商业化转化的关键阶段。

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活动,创新成果的不确定性更强,投向这些领域的风险投资自然也要承担更高的风险。谁也无法保证,播下的某一粒种子一定可以开花结果。

但从整体上看,投资者在开展投资时,聚焦新质生产力,锚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或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这些正确的方向,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持续耕耘、耐心等待,一定会有所收获。

03

如何壮大耐心资本?

壮大耐心资本,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市场、投资机构等多方协同。

在前几天举办的2024陆家嘴论坛上,各有关部门就纷纷带来具体举措——

证监会表示,要顺着基金的募集、投资、管理到退出这一整个链条,优化支持政策。

金融监管总局表示,要加快健全涵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产品体系。

外汇管理局表示,正在修订相关资金管理规定,让我国市场更开放,吸引更多外资,支持壮大耐心资本。

今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国九条”),日前印发的《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也都有围绕长期投资的具体政策。

壮大耐心资本,专家纷纷建言献策,国内不少地方已开始探索方式和路径。经过梳理,至少要做好以下多方面工作。

首先,要培育耐心理念。“耐心资本”其实是一种拟人化的表达。“耐心”这个要求,实际上是给投资者提的。要通过设置长期考核机制等方式,引导投资者树牢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更好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

同时,要营造耐心环境。一方面,要为耐心资本提供更加公平、透明和有序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要围绕“募投管退”全链条优化支持政策,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

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要扩宽耐心资本来源,也就是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社保基金、养老金、企业年金等是资本市场最为重要的耐心资本,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监管和风险控制,确保这些长期资本的安全稳健运行。

还有专家建议,要加强国家主权基金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我国已设立国家“芯片大基金”,支持芯片行业研发突破。未来,应科学设立更多产业发展基金,营造政府领投、机构跟投的氛围。

此外,在建立长期投资评价体系、培育长期机构投资者等多方面,都需要持续发力。

方向明确,多方发力,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发挥好金融在科技产业创新发展中的“催化剂”作用,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引擎。

新质生产力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