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私募大V“举家搬迁”希瓦资产,对话徐大为:跳槽后投资框架不变,目前是入场好时机
①雪球大V徐大为官宣加入希瓦资产,近年小私募生存空间被压缩;
                ②财联社记者采访徐大为,他分享了对未来的产品布局以及投资展望;
                ③瓦资产年内已四次自购,看好后市。

财联社6月25日讯(记者 吴雨其)在私募行业日益“内卷”之下,越来越多的私募和基金经理纷纷选择跳槽至更具竞争力的机构,寻找更适合自身发展的沃土。

近日,希瓦资产创始人,同时也是雪球大V梁宏在社交平台发文称:“热烈欢迎@DAVID自由之路加入希瓦大家庭。”

同样作为雪球大V的徐大为也在平台转发了梁宏的动态,并发文称,此前与梁宏已有合作,“当时契机是可转债网下申购,分散产品可以显著提高收益率,可惜,网下申购可转债的套利窗口仅为一个月,做好准备工作后机会已经没有了。”他还在文中表示,两年前梁宏曾拿个人资金申购过自己管理的基金。

对于本次加入希瓦资产的原因,徐大为也表示,“现在私募的运营成本越来越高,市场环境有利于大私募,不利于小私募。自由之路基金加入海南希瓦,和雪球的代销关系保持不变,未来大家合作共赢,共同成长。”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徐大为的基金从业资格仍备案于在海南至同私募。在之前,徐大为的基金从业资格自2017年1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均备案于上海斯诺波投资旗下。

私募整合的案例并不鲜见,5月22日,百亿私募正心谷资本官宣,公司将启动与上海润时私募的整合,雷鸣将加入正心谷资本旗下的浙江义乌市檀真投资,并担任合伙人兼投资总监,小私募的生存空间也愈发狭窄。

对此,财联社记者也采访了刚跳槽到希瓦资产的徐大为,他分享了对未来的产品布局以及投资展望。

徐大为:跳槽后投资框架不会变 目前是入市的好时机

Q1:您选择希瓦资产的原因是什么?

徐大为:金融领域一直是名校正规军的自留地,多数私募基金的从业者都是公募背景,能从纯草根做大的寥寥无几,但雪球平台就跑出两个百亿基金,一个是梁大师,一个是一平,而且以十年周期来看,成绩完全不输给名校科班出身的同行,非常难得。

我与梁宏在社交平台上,在雪球上也一直有互动,有十几年的交情,在各方面对他还是比较熟悉的。另一个是业绩方面,希瓦资产的长期业绩比较优秀,也是我选择希瓦资产的因素之一。

Q2:和其他公司相比,你认为希瓦资产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您对其有何期待?

徐大为:希瓦资产的最关键点是发展,能发展到百亿规模并不是单靠营销,而是靠业绩说话。期待加入希瓦资产后能成为金融领域的佼佼者。

Q3:加入后,在投研方面是如何分工的?

徐大为:刚加入到希瓦的大家庭,当前的投研以及投资策略还是相互独立,未来视具体情况而定,或会产生交互或者分工。

Q4:原有的投资体系是否受到影响?投资框架是否会改变?

徐大为:我本身的投资框架以及模型是不会有变化的,未来与希瓦资产原有产品上可能会产生更多交互,还是会取长补短的。

Q5: 对于后续产品的安排有何规划?

徐大为:当前市场较为低迷,还是以持营为主。后续也许会有参与新产品的可能。

Q6: 您认为目前是进场的好时机吗?目前最大的风险在哪里?

徐大为:我认为目前是入市的良好时机。

中国股市在3000点附近徘徊已有将近20年,经历了从高估到目前相对低估的过程。在当前估值条件下入市,机会应大于风险。目前,A股市场的主要风险仍然是整体经济环境。由于消费不景气,存在通缩风险。如果长期经济得不到有效刺激,势必会影响上市公司的业绩,从而影响股市表现。有观点认为,中国可能会步日本的后尘,经历二三十年的通缩期,这是看空后市者的一个主要观点。

但我认为,中国和日本的未来发展路径仍然有所不同。日本在经济拐点时,人均GDP已经相当高,达到美国的1.5倍,其增长空间十分有限。因此,日本的经济现状更多是处于均值回归的状态。而中国目前的人均GDP刚刚超过1万美元,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同时,中国企业的竞争力非常强。例如,在汽车领域,中国已从过去完全技不如人发展到如今的领先地位。此外,国内物价水平相对较低,这也显示出中国的增长潜力。同时,通过适度的货币政策刺激,可以将经济从通缩引向适度通胀。因此,中国的增长空间应优于30年前的日本。

Q7: 请您谈谈对于今年市场的看法?后续可能进行的演绎?

徐大为:未来如何演绎,仍需观察中国经济的走势。如果中国经济能够再次启动,目前成长股经过估值回调后将变得颇具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成长股和价值股可能会同步上涨,带来一波较好的行情。然而,前提是经济需要尽快触底回升,走出当前的消费不振和通缩趋势。

希瓦资产年内已四次自购

徐大为跳槽到的希瓦资产业绩方面在震荡市下显得十分亮眼,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海南希瓦私募旗下产品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率为26.18%,业绩排名居前。资料显示,海南希瓦私募成立于2014年12月,管理规模超百亿元,公司的关联企业上海希瓦私募成立于2015年7月,目前管理规模也达到了50-100亿元。

近日,希瓦资产再次宣布基金经理梁宏当日以自有资金申购“希瓦小牛精选C产品”450万元、希瓦炼金精选C产品”550万元,合计申购金额为1000万元。

实际上,这已经是海南希瓦及其关联企业上海希瓦年内第四次宣布自购,合计自购金额达2738万元,显示出对市场后续走势的强大信心。

在本次自购之前,海南希瓦资产曾于1月22日公告梁宏及其直系亲属当日以自有资金认(申)购“希瓦小牛精选产品”318万元、“希瓦小牛精选C产品”500万元,合计认(申)购金额为818万元。

1月31日上海希瓦发布公告,以自有资金申购“希瓦小牛精选B产品”250万元、“希瓦小牛精选C产品”250万元,合计申购金额为500万元;5月17日再次宣布梁宏以自有资金申购“希瓦小牛精选产品”420万元。

另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截至6月21日,年内一共有7家私募发布过12次自购公告,合计自购金额4.15亿元。自购私募主要以百亿私募为主,年内一共有3家百亿私募发布过8次自购公告,合计自购金额达3.27亿元,占自购总金额的78.80%。除希瓦资产外,百亿私募进化论资产年内发布过3次自购公告,合计自购金额为5000万元,另外,百亿私募幻方量化年内发布过1次自购公告,自购金额为2.5亿元,为年内单笔最大自购金额。

私募基金动态 基金经理最新观点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