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南箭北星”!北京商业航天新进展,丰台卫星互联网产业园正式开园
①力争到2028年入驻卫星互联网企业超过100家。
                ②形成了以卫星互联网关键技术为核心,宽窄带通信、导航增强、遥感大数据等为外延的高质量企业集群。

财联社6月21日讯(记者郭松桥)6月21日,第二届商业航天发展大会暨第三届中关村商业航天大会在北京丰台开幕。大会主题为“向新而行 逐梦太空”。

目前,北京的“南箭北星”产业发展格局正在形成:经开区打造“火箭大街”;海淀区实施“星谷”计划。此次大会上,丰台区卫星互联网产业园正式开园。

财联社记者在现场也了解到,会上,丰台区还释放关键信号,将围绕卫星互联网头部企业,利用好丰台创新中心及周边高品质楼宇,加强政策创新集成,推动科技成果落地和创新型企业集聚,加快建成卫星互联网产业园和航天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聚焦先进技术理念及应用 专家学者共话商业航天发展

大会同期发布《丰台区卫星互联网产业园建设工作方案》和《2023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白皮书》。

“我认为商业航天不仅仅是航天经济的引擎,其意义更在于直面服务、打破格局、创造新模式。同时,深度布局‘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为开辟新发展赛道布局,也是产业发展关键。”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白照广在接受财联社采访时表示,商业航天能够带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精尖产业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产业聚集、盘活区域经济活力。

“作为航天产业的战略型先导产业,商业航天能够充分发挥民营效率优势,构建上下游产业链体系,整合技术降低成本。”大会现场,专家表示,商业航天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的生产模式正在被颠覆,新经济、新业态得到快速应用和催生。商业航天的发展培育了新型航天企业主体,进一步激发了航天企业发展的新活力,展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势头。

中关村领创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龙开聪在接受财联社采访时介绍,我国商业航天呈现出发展潜力大、市场规模广、增长速度快的特点,具有良好广阔的发展机遇。“目前来看,商业航天是我国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新增长极,技术迭代快、经济效益高且产业协同强。”龙开聪认为,建设卫星互联网产业园将有利于全产业链加速汇聚,提高不同主体间交流合作和协同创新的效率,逐步构建形成创新要素汇聚、成果转化顺畅的产业生态。

本次大会将汇聚商业航天产业链优质资源,展现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交流和展示,充分助力并牵引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促进商业航天优势资源融合,持续推动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

点燃商业航天新“引擎” 北京丰台“手可摘星辰”

去年,首届中国商业航天发展大会在丰台举办,《丰台区商业航天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在大会现场发布。一年来,丰台区在商业航天领域成果丰硕,一子级可自主返回重复使用的天龙三号即将首飞、航天三院伺服机构助力朱雀二号飞行任务成功、航天六院101所氢能装备项目顺利落地……

“丰台区依托航天航空产业基础,积极培育商业航天产业生态,形成以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为主、覆盖全区的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大会现场,丰台区委副书记、区长初军威介绍,丰台区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之一,拥有航天科技一院、航天科工三院等40余家航天科研院所,很多都是承载中国航天人“敢上九天揽月”梦想的大国重器,同时还有国家和市级航天航空领域重点实验室9个,专业人才6万余名。

此外,丰台区还将重点建设商业航天标杆孵化器、产业创新平台、共性技术平台、创新联合体、自然科学联合基金,大力引培相关企业机构,进一步厚植商业航天研发创新优势。

丰台区卫星互联网产业园开园 力争到2028年入驻卫星互联网企业超过100家

今年1月,《北京市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发布,明确支持丰台区建设卫星互联网产业园。方案还提到,到2028年,北京商业航天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能级明显提升,并在全国率先实现可重复使用火箭入轨回收复飞。

在北京市的支持下,卫星互联网产业园已经进入实施落地阶段。大会现场,丰台区卫星互联网产业园正式开园,商业航天元器件专委会、商业航天载人专家委员会、商业航天产业投资协同发展中心同步成立。

丰台区卫星互联网产业园以丰台创新中心为核心区域,以“源头创新—成果落地—产品研制—场景应用—市场运维”为发展路径,围绕“聚产业、落场景、造生态”等重点环节,加快“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应用创新”,将卫星互联网产业园建设成为集关键技术攻关、成果交流对接、项目转化、企业落地培育、产品测试认证、典型应用示范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基地。

“下一步,丰台区将创建航天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商业航天标杆孵化器。”大会现场,丰台区委常委、副区长崔旭龙透露,丰台区将深度对接航天一院、三院、十一院等驻区大院大所,加强与卫星互联网头部企业及其生态伙伴的协调联动,重点挖掘精密仪器、高端元器件、电磁材料等高附加值商业航天创新成果、设施资源等,形成动态化的核心能力清单、企业需求清单、资源要素清单,并建立常态化的共享对接机制,建设航天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动优质项目转化落地。到2028年,产业园力争入驻卫星互联网企业超过100家,其中专精特新企业超过50家,产业收入规模稳定增长,园区产业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丰台区将立足‘南箭北星’的全市商业航天空间格局,围绕‘一园一中心’暨卫星互联网产业园和航天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功能定位,打造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新高地。”崔旭龙表示,目前丰台区聚集卫星互联网企业近90家,形成了以卫星互联网关键技术为核心,宽窄带通信、导航增强、遥感大数据等为外延的高质量企业集群,带动了周边配套服务和上下游产业链的蓬勃发展,不仅涵盖了卫星设计、制造、发射服务,还包括地面设备研制、应用系统开发、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全链条环节,构建了一个自给自足且开放合作的产业生态。

商业航天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