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商务部对欧盟猪肉展开反倾销调查 分析人士:将对该地区猪价产生一定冲击
Play
语音播报
00:00
/
00:00
00:00
①商务部公告决定自2024年6月17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②欧盟出口到我国的猪肉量占我国消费量较低,有业内人士认为对我国生猪市场影响较小;
                ③由于欧盟出口的猪肉大部分不属于欧洲人饮食习惯产品,有分析人士认为或对欧盟猪价产生一定冲击。

财联社6月17日讯(记者 刘建 王平安)6月17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自2024年6月17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财联社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人士获悉,由于我国生猪供应充足,欧盟猪肉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较少,所以对国内猪肉市场产生影响较小。但由于欧洲地区饮食习惯问题,或导致其猪肉内销压力增大,进一步对其生猪市场产生较大冲击。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中国猪肉产量累计为5794万吨,而全年进口猪肉仅为155万吨,且同比下降11.7%,其中从欧盟进口的猪肉占了中国进口总量的一半左右。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从该数据来看,进口猪肉量仅占国内生产比例2.7%左右,占比较小,有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猪肉消费和生产大国,每年的进口量占比非常小,而且我国自有猪肉产量供应充足,所以对我国影响较小。”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猪肉进口量正在逐年减少,从2014年到2020年,国内进口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高峰期达到了439.22万吨。但从2021年到2023年,进口量呈现逐渐回落的趋势,去年更是低至155万吨。

不过,该反倾销调查对欧盟或带来较大影响。据了解,由于欧洲人饮食习惯,出口的部分均为在欧洲销售略有难度的产品,此前有业内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猪的内脏、猪的头、蹄、尾,西方人都不吃的,然后有一些就(进口)到中国来了。”

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这些猪肉(产品)没法出口到中国来,或导致欧盟只能内销,但由于其饮食习惯,可能出现销售困难的景象,只能低价内销,对欧盟猪价造成一定冲击,进一步影响到欧洲的养殖端。”

商务部公告指出,本次调查确定的倾销调查期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

此外,被调查产品为: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Certain pork and pig by-products),具体来说,被调查产品为生猪屠宰加工后的产品,包括鲜、冷、冻猪肉;鲜、冷、冻猪的食用杂碎;鲜、冷、冻、干、熏、盐腌或盐渍的,未炼制或用其他方法提取的不带瘦肉的肥猪肉、猪脂肪;鲜、冷、冻、干、熏、盐腌或盐渍的,整个或切块的猪的肠、膀胱及胃。

商务部表示,利害关系方应于本公告发布之日起20天内,向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登记参加本次反倾销调查。同时,利害关系方对本次调查的产品范围及申请人资格、被调查国家(地区)及其他相关问题如需发表评论,可于本公告发布之日起20天内将书面意见提交至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

财联社记者行业观察 猪肉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