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
是噱头?还是动真格?氢能两轮车喧嚣中摸索商业化
财联社记者 刘越
2024-06-17 星期一
原创
① 氢能两轮车备受关注,相关展台成为FCVC展会的“明星展台”;
② 单价高、加氢难等问题仍制约氢能两轮车的商业化发展。
氢能
2019年3月,氢能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关注

财联社6月15日讯(记者 刘越)氢能的应用探索,正在从四轮车向两轮车延伸。

去年以来,永安行(603776.SH)、台铃等公司相继发布相关产品,引起市场关注。据高工氢电产业研究所(GGII)不完全统计,2023年国内超过8家企业发布氢能两轮车新品,投放氢能两轮车累计超过2000台。

6月初的2024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暨展览会(FCVC 2024)上,氢能两轮车引发现场观众好奇,永安行“几千份宣传单都不够发”,捷氢科技展台氢能两轮车周围人头攒动,观众“跃跃欲试”。

然而,氢能两轮车是否具有大规模商业化的潜力?加氢难、售价高等问题能否得到解决?仍有待观察。

氢能两轮车布局热 展台热

近两年,氢能两轮车迎来迅猛发展,攀业氢能、永安行、协氢新能源、捷氢科技、台铃集团、阳氢集团、溯驭技术等多家燃料电池及两轮车厂商积极布局氢能两轮车市场。

在普通两轮车的基础上,氢能两轮车增加了氢气发电机(燃料电池)和储氢器。储氢方式方面,氢能两轮车多采用固态储氢瓶存储,可选用定点更换模式进行氢气瓶的更换补充。

6月初的上海FCVC氢能展期间,财联社记者6月4日下午到达永安行展台时发现,工作人员已开始让观众扫码领取电子版产品宣传单。据工作人员介绍,公司一共准备了几千份宣传单,都已经发完了。

据悉,永安行的氢能两轮车整车重量约30kg,配备一个储氢瓶,储氢量达20g,续航达40-60公里,用户可以另外购买一个储氢罐,售价为700元/个。不过,储氢罐虽然看似水瓶大小,实际重达2KG,随车携带一个备用储氢瓶的话仍然“有负担”。

(永安行氢能两轮车配备的储氢瓶 财联社记者 摄)

永安行氢能两轮车分为共享型和销售型,其中共享型氢能两轮车在云南丽江、山西临汾、上海临港等地均有投放,目前已迎来第二代升级;销售型有折叠款和山地款等多种选择,均价约6000元。

使用方面,永安行的氢能两轮车需要先踩脚踏启动,然后会自动助力。加氢方式方面,江苏部分地区(常州、泰州、南通、镇江、盐城和苏州)的用户可以选用上门换氢服务或者购买制氢一体机,其他地区的用户则需要另外购买制氢一体机,“氢能两轮车+制氢机”价格约1.2万元。

在捷氢科技的展台,财联社记者看到,公司联合阳氢集团推出的氢能两轮车亦受到关注。据阳氢集团工作人员介绍,该款氢能两轮车重约100KG,已在外卖配送等场景中开展小批量应用。公司与站点进行战略合作,利用站点的骑手资源与骑手签订租赁协议,骑手租赁氢能两轮车整车,租赁加上用氢的价格为700元/月,与普通电动车的使用成本相差不大。

(捷氢科技展台的氢能两轮车 财联社记者 摄)

据介绍,很多外卖员采用(电动车)换电模式,但是电池新旧不一,导致续航不够稳定。与传统的电动车相比,此款氢能电动车续航稳定,约100KM。加氢方式方面,采用换储氢瓶的模式,在哪里投放公司就在哪里布局换站点。不过,由于车重约100KG,骑手或需要摩托车驾驶证才能骑阳氢集团的氢能两轮车。

市场化道路仍待加速 氢能公司赴A难

永安行于2017年A股上市,主营共享出行业务。从财务来看,永安行从去年三季度开始已连续三个季度亏损。尽管2021年-2023年,公司氢能相关业务营收持续增长,但去年该项业务营收占比仅不到4%。

业务营收的增长离不开行业商业化的发展速度,而加氢的便利性或成为永安行氢能两轮车加速商业化所面对的第一大难题。

有永安行氢能两轮车的用户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他的氢能两轮车就是离开了苏州的朋友留给他的,江苏以外的地区都还没有上门加氢的服务。据其介绍,朋友去年年初花了两万出头买了永安行的氢能两轮车,包含了500次免费换氢气瓶的服务。

据永安行展台现场销售人员透露,目前上述江苏部分地区仍可使用上门换氢服务。不过,财联社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联系永安行淘宝旗舰店客服得知,现在线上购买方式没有上门换氢的服务,如果买家所在城市有运营团队的话,买家需要去指定地点更换储氢瓶。

在共享氢能两轮车方面,尽管今年已有多则车辆投用的消息传来,但率先布局该行业的永安行已面临诸多质疑。据悉,鹏飞集团联手氢航科技初步推动3000辆氢能共享单车在孝义投放运营,4月底,首批氢能共享单车已在孝义市顺利交付投入使用;5月,肇庆端州区首批投放700辆氢能共享单车进行先期试运营。但据报道,永安行投放的共享氢能两轮车面临车辆故障频发、骑行杂音较大、客服支持薄弱等问题和质疑。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目前布局氢能两轮车的上市公司数量有限。与此同时,尽管金源氢化、国鸿氢能和重塑能源等已成功登陆港交所,但近年来氢能企业要挤进A股困难重重。国富氢能、重塑能源、治臻股份等已先后终止A股IPO。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新闻
抄底成功
相关企业家
联系Ta
联系企业家
为保护双方个人信息请联系您的专属助理进行接洽
我再想想
点击复制
复制成功,请去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