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
终于还是走到这一步:OpenAI或转为营利性公司 有望为IPO铺路
科创板日报 郑远方
2024-06-16 星期日
原创
①转为营利性公司后,OpenAI的IPO有望打开大门,眼下公司估值约860亿美元。
②阿尔特曼也有机会入股OpenAI。
③这一结构可以让微软通过董事会席位和股东投票权更好地“掌控”OpenAI。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关注

《科创板日报》6月16日讯 据The Information消息,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萨姆•阿尔特曼)告诉一些股东,公司正在考虑调整治理结构,将转为不受非营利性董事会控制的营利性公司

目前,潜在方向之一为设立营利性公益公司(a for-profit benefit corporation),这也是Anthropic和xAI等公司选择的路。在美国,公益公司是一种营利公司,传统公司通常不定义“公司的最佳利益”,这导致一些人认为增加股东价值(利润和/或股价)是公司唯一的首要或迫切利益,而公益公司明确规定利润不是其唯一目标。

此举有望为OpenAI的IPO铺路,眼下公司估值约860亿美元;同时,阿尔特曼也有机会入股OpenAI

不过重组讨论仍未结束,阿尔特曼与其余董事最终也可能敲定其他不同的方案。

针对这一消息,OpenAI回复称,“我们仍致力于打造让所有人受益的人工智能。非营利组织是我们使命的核心,并将继续存在。”

此前OpenAI曾发生一系列堪称“戏剧性”的人事变动,其中阿尔特曼遭董事会解雇后,又很快宣布回归复职。

彼时麻省理工经济学家Daron Acemoglu和Simon Johnson指出,尽管遭受非营利组织董事会抵制,微软仍极力推动阿尔特曼回归OpenAI,这表明OpenAI如今或许主要追求的是商业成功,而非更广泛的社会影响。换言之,OpenAI与微软将优先考虑利润,而不是人工智能学术理论。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组织之间的一个关键区别在于,非营利性公司受法律保护,少数股东无法起诉公司作出不优先考虑股东回报的决策;而营利性组织则需要满足客户与投资者,否则就将陷入破产,这样也有助于遏制管理层一些反复无常的挥霍行为。

OpenAI的结构极为特殊,它由一个营利性部门组成,后者则完全由非营利性组织母公司拥有并控制。

OpenAI之前的“人事变动大戏”也凸显了这一混合结构混乱的缺点:董事会因未指明的分歧直接罢免了颇受欢迎的创始人,这种行为在追求盈利的实体公司管理层中难得一见。

阿尔特曼在创办OpenAI营利部门之初,并没有持有股权,彼时他希望限制持有股份的董事会人数。转向新架构后,他有望获得一笔“可观的”股权。有投资者表示,他们更希望阿尔特曼拥有股权,这样他便能更专注于OpenAI。

另外,多年来参与与OpenAI合作的微软高管一直倾向于将OpenAI转变为一家成熟的营利性公司。其中一位高管表示,营利性公司结构可以让微软通过董事会席位和股东投票权,对OpenAI产生更大影响力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新闻
抄底成功
相关企业家
联系Ta
联系企业家
为保护双方个人信息请联系您的专属助理进行接洽
我再想想
点击复制
复制成功,请去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