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欧盟对华关税对中国车企影响有限?华尔街警告:欧盟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Play
语音播报
00:00
/
00:00
00:00
①在欧盟周三宣布对华电动车关税之后,多家外资机构分析师都认同,欧盟关税对中国车企的影响其实有限;
                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车企——尤其是德国车企,反而可能遭受不小的损失。

财联社6月13日讯(编辑 刘蕊)欧盟对中国车企的这一记“关税拳”,最终反而可能打在了自己身上。

本周三,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欧盟将从下个月起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最高加征38.1%的额外关税。欧盟委员会称,如无法与中方达成解决方案,加征关税将于7月4日左右实施。

然而,多家华尔街机构分析师警告称,欧盟委员会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的决定可能对中国汽车企业影响有限,反而会对欧洲汽车制造商产生不小的冲击。

欧盟关税对中国汽车伤害有限

在欧盟周三宣布对华电动车关税之后,多家外资机构分析师都认同,欧盟关税对中国车企的影响其实有限。

一方面,这是由于欧盟市场对中国车企整体销售额影响有限;另一方面,欧盟关税也不太可能阻止中国车企继续进入欧洲市场,因为中国车企具备足够的成本优势,完全能够消化额外的关税成本,同时仍能保持盈利。

日本大和证券分析师Kevin Lau表示,欧洲提高关税对中国制造商产生的影响较小,因为欧洲地区仅占中国车企总销售额的一小部分。他估计,今年头四个月,欧洲市场对比亚迪、吉利和上汽总销量的贡献仅在1%到3%之间。

同时,晨星公司股票分析师Vicent Sun表示,尽管新关税将在短期内对中国电动汽车的销售造成压力,但对欧洲司机来说,中国汽车可能仍将是有吸引力的选择。

“我们认为,与竞争对手相比,中国生产商仍具有竞争力。欧盟委员会估计,中国电动汽车的价格通常比欧盟生产的同类车型低20%。随着关税的增加,中国汽车的价格将和欧洲汽车差不多,但汽车设计和技术仍更有吸引力。”

多位分析师还特别提到中国电动车——尤其是比亚迪——所具备的成本优势。

彭博资讯分析师Joanna Chen表示,“比亚迪很或许能够吸收欧盟进口关税带来的大部分负担,因为其汽车的盈利能力优于同行。”

摩根大通分析师Nick Lai也表示,即使加征关税,比亚迪在欧洲每辆车的销售利润仍可能是在中国销售同一辆车的1.5倍左右。

麦格理资本中国汽车业务主管Eugene Hsiao表示:比亚迪的成本优势足够高,即使征收35%的关税,他们也能在出口上盈利。

欧洲车企反而很受伤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车企——尤其是德国车企反而更可能遭受损失。

市场研究公司Rho Motion汽车研究主管威尔•罗伯茨(Will Roberts)表示,尽管中国汽车制造商有承受关税的空间,但“欧盟宣布关税所带来的真正考验,将是中国方面是否会采取同样的报复措施”。

“欧洲制造商仍然依赖中国市场,因此假如来自中国的利润下降,只会减缓他们向电动汽车有效过渡的能力。”他补充说。

中国是德国汽车制造商最重要的单一市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占宝马销量的近32%,占大众和梅赛德斯-奔驰销量的约30%。德国车企普遍担忧,对华关税可能会为宝马、保时捷、大众、梅赛德斯等德国汽车制造商遭致反制。

当地时间周三,大众汽车股价周三下跌1.2%,是欧元区蓝筹股指数中跌幅最大的个股之一;宝马下跌0.9%,至去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奔驰下跌0.5%,至今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对这些德国车企、乃至于整个德国制造业经济来说,欧盟关税可能会遭致的报复风险是难以承受。上周末,德国总理朔尔茨已经在一家工厂发表讲话时警告称:“孤立主义和非法关税壁垒……这最终只会让所有东西变得更贵,每个人都变得更穷。”

宝马首席执行官奥利弗·齐普斯(Oliver Zipse)最近已经表示,他们对欧盟“错误的选择”感到不安。

大众表示,关税的“负面影响”“超过了对欧洲、尤其是德国汽车业的任何潜在好处”。

梅赛德斯首席执行官Ola Kaellenius也表示,“取消限制,扩大公平和自由贸易带来了经济增长,所以我们现在不应该往相反的方向走。”

欧洲车企可能也要被征税?

除了可能的报复和反制风险,欧盟关税本身,也将打击欧洲汽车制造商在中国为欧洲消费者生产的汽车。

例如,雷诺旗下达契亚(Dacia)纯电动车型Spring就是在中国制造并出口至欧洲的热门车型,该车型在欧洲大受欢迎,是中国第二大出口车型。然而,该款汽车是由雷诺和东风合资企业生产,而东风目前也在可能被欧盟征收21%关税的公司之列。

与雷诺境况相似的还有特斯拉和宝马——宝马Mini和iX3电动车都在可能被征税的行列。

此外,欧洲汽车行业高度依赖中国零部件,尤其是电动汽车零部件,因为中国在该领域供应链中占据着强势主导地位。

宝马首席执行官齐普斯上个月就曾警告说,如果欧盟对华关税引发报复,可能会严重阻碍欧盟汽车电动化的进程,因为如果没有从中国的进口,就不可能在欧洲生产汽车。

中国车企将如何应对?

华尔街分析师们预测,在欧盟征收关税后,中国车企很可能将注意力转向中东、拉美和东南亚的新市场,这些地区的电动汽车在乘用车市场中所占份额虽小,但正在快速增长。

比如,中东已成为奇瑞、小鹏和极氪等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新市场。本月早些时候,蔚来首席执行官李斌表示,欧盟的关税政策“基本上是错误的方向”,该公司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向中东扩张。

专业咨询公司艾睿铂本月早些时候发布的一项调查发现,71%的沙特居民今年非常或一定的可能购买电动汽车,同时中国制造商在中东市场的品牌知名度,比在欧洲、美国和日本市场更高。

此外,华尔街分析师们还预测,欧盟关税可能会推动中国车企在欧洲生产的本地化。

高盛在一份报告中表示:“现在说新关税将对那些有开拓欧洲市场雄心的中国车企产生什么影响还为时过早…不过,我们相信这一声明将加速本地化计划。”

麦格理资本分析师Hsiao预测,更高的关税将鼓励中国企业在匈牙利等对中国友好的欧盟国家大规模生产。

去年12月,比亚迪已经表示将在匈牙利建立一家工厂,而一些中国电动汽车公司也正在与欧洲品牌合作进入匈牙利市场。

今年4月,奇瑞汽车和西班牙的Ebro-EV Motors同意在巴塞罗那成立一家合资企业,共同开发电动汽车。上个月,欧洲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表示,它已与中国电动汽车初创企业飞跃汽车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今年将开始在9个欧洲国家销售电动汽车。

环球市场情报 国外机构观点
相关板块:
单车+0.16%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