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此次变更是市场首例通过召开持有人会议表决方式完成管理人变更的大集合产品; ② 也是市场首例变更管理人的债券型大集合产品; ③ 产品总费率由原来的年费率“0.65%”下调至“0.55%”。
财联社6月12日讯(记者 闫军)今年A股、港股市场迎来反弹,从行业板块而言,医药似乎并没有太多起色,截至6月7日,A股医药指数跌幅近10%,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和生物科技年内跌幅均超过20%。
拉长时间周期来看,近三年以来,A股医药指数跌幅近40%,深度回调了三年,对于持有人而言,如果是高位进入市场,当前回本仍是问题;对于医药基金经理而言,投资之路无疑是在荆棘中翻石头,难度可想而知。
往好的方向想,医药行业估值水平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当下布局的胜率可能较高,但是问题也在于,何时反弹?
“客观来讲,A股医药大的行业指数已相对失真了,当下有效的投资在于把成长性因子找出来,从子行业里去选择个股。”近日,平安基金医药基金经理周思聪接受财联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医药投资很特殊,板块走势与大盘走势相关性较低,反而受政策影响大,医药自身政策周期带来的情绪周期,“当政策不支持时,一些子行业神仙难救,那就要避开投资。”
率先反弹、反弹力度大的进攻型选手
在总体上涨的市场中投资相对是容易的,选择ETF等指数就可以,但是在波动大的市场中,主动管理基金经理才能更体现价值。市场关注周思聪,在于她是市场上为数不多的医药投资领域进攻型选手。
从业15年,投资超过10年,她在长盛管理的两只基金在2020-2022年三年间收益率均超过40%;在近三年医药行业单边下跌中的行情中,每年都有1-2个阶段利用医药板块阶段性的行情创造净值的大幅度反弹,基金规模也在接任期内得到较好的增长。来到平安基金后,周思聪在2023年11月开始接手平安医疗健康、平安核心优势两只产品。
以子行业为切入点,是周思聪投资方法论。在她看来,资本市场最有效的因子永远是成长性因子,因此做投资首要的任务就是要站在高景气的赛道上。只有在高景气度的赛道上,选到好的投资标的的可能性才更高。
在选择好子行业之后,就是选择好公司,要尽可能从上下游、产业相关性等角度挖掘产业链中的优质公司,充分分享高景气度行业的红利及外溢性。“尽可能多地把个股选出来,提高胜率。”周思聪的特点在于,选股范围要广,但是持股却要集中,她中长期持仓一般不会超过20只,行业快速增长并且还处于生命周期的早期是她长期持股的两大标准。
在交易层面,不碰看不懂的行业与公司,周思聪只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做投资,选择自己能够深度理解的投资标的,通过集中持股和中长期持股获得持续性收益。
在A股投资需要一颗大心脏,面对较大的波动如何应对?考验着基金经理。周思聪表示,自己通常都是借助市场波动检验和反思自己对于持仓个股的理解。“如果是市场情绪的波动、季度业绩的波动,咬咬牙也就过去了。”但是如果遇到杀估值就要引起警惕,如果投资的逻辑破了,一定会及时处理。
选股大原则:避开向下政策周期,寻找向上产品周期
“医药子行业和标的众多,既有科技属性的子行业,也有消费属性的子行业,这些子行业更有可能出现轮动效应。”周思聪表示,“东方不亮西方亮”,近年来,医药行业虽然没有主线级别的行情,但是从不缺乏热门的投资主题,比如去年的减肥药、阿尔兹海默症药,今年的基因变异等热点,都提供了丰富的投资机会。
对于如何选择投资的标的与子行业,在周思聪看来,医药投资也并不复杂,需要把握两大周期主线:
一是避开向下的政策周期。医药行业的供需相对独立,大多数情况下,医药板块的走势与市场大盘的关联度不大,与行业政策变化带来的情绪周期波动高度相关。比如2022年6月,创新药谈判简易续约规则的出台,为医药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转折点。这一文件的出台,使得药品价格因素得以稳定和可测,为创新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随着医保支付上限的打开,创新药的市场空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二是要寻找向上的产品周期。产品周期的变化是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企业因具备独特优势而获得细分市场,有获取利益的基础。同时,医药行业刚性需求旺盛,其子行业、个股的走势与自身产品周期高度相关。
周思聪表示,复盘大多数成功药企,其崛起之路都可追溯到1-2款大单品,能够为公司带来充足的现金流,从而穿越周期;而估值稳定的大药企也往往因为新产品带来估值的阶段性跃升。
创新药行业或处于“近在眼前的大级别行情”,出海是契机
截至一季度末主动型基金医药持仓占比较四季度减少4%达到11.6%,扣除医药基金的持仓,主动基金医药持仓降低2%,达到6%,双双跌倒历史底部。
资金逃离板块,医药行业的估值又杀回了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的底部,机构持仓经历反弹之后的下杀以及CXO带来的恐慌式卖出又回到低位。
站在当下的时间节点,如何看待医药板块的投资?又有哪些子行业的机会?周思聪给出的答案是:创新药。
回到她的两条选股原则上,政策的支持是看好创新药的先决条件,今年3月加快创新药发展也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近期各地医保局出台较多鼓励创新药发展的政策,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广州市医保局发布《广州医保支持创新医药发展若干措施》等,各地对于创新药在临床研究及应用、审评审批、支付渠道等方面作出了相当多的政策支持。这些政策如能有效落地,有望提高创新药的回报率,提振产业投资热情。
创新药产业同样具备优势和市场潜力。随着人类疾病图谱的变迁,国产创新药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分工;创新药行业自身的技术迭代给了国产创新药企业弯道超车的机会。近两年,可以看到越来越多产品实现了海外销售和海外授权,国产创新药企业的实力和之前几年不可同日而语,国产改良型新药在全球市场崛起。
“中国已成为全球创新药的重要发展源头之一,每三款创新药中就有一款来自中国。”周思聪表示,中国创新药全球地位在提升,随着在临床研究方面的投入和产出持续增长,新药的临床试验数量和质量均有所提升。
此外,医药反腐政策实施有助于简化医药行业的商业环境,打破原有的利益链条,为创新药企业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降低创新药企业的营销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周思聪认为,得益于密集的信息披露期、临床试验数据的读出预期以及产品获批周期的到来,创新药行业当前或处于“近在眼前的大级别行情”阶段。今年一季度创新药上市公司超过八成公司业绩报喜,随着二季度进入信息披露密集期,创新药领域迎来重要窗口期。尤其是双抗和K药的临床试验结果读出,取得阳性结果,是中国创新药的巨大成功。
在创新药的投资机会中,周思聪尤为看好商业化和出海两条主线。在商业化方面,寻找已经实现商业化并且产品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企业,这些企业有望能够实现自主供血,降低对于资本市场投融资的依赖度,随着业绩持续兑现,市场表现有望不断走高。
同时,她尤为关注出海主线,在创新药出海上,国内企业已经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2023年,国产新药海外授权合计首付款和里程碑金额超过400亿美元,授权或合作项目数量接近100个,中国创新药企对外授权首次超过海外新药引进,国产创新药行业出海成为新常态。
“疾病图谱迁移使国产创新药更多更深参与国际分工,在癌症、自免、慢性病等诸多领域,中国创新药企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到生物医药领域新的国际分工中。”周思聪认为,在FDA审批标准逐步明确之后,具有临床价值和壁垒的创新药和企业有望走出国门,加入全球化竞争,探索自主定价市场。
诚然,医药出海也面临一定的分歧与不确定性,比如美国的制裁。但在周思聪来看,中美医药市场不会脱钩,中国市场作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对跨国药企至关重要,CXO业务虽涉及代加工费,但创新药对外授权涉及的是外方资产,不太可能受到制裁。
周思聪表示,中国药企拥有工程师红利、病人红利和病种红利,这些为弯道超车提供了基础。随着中国药物上市速度加快,与国际药物上市时间差距逐渐缩小。此外,改良型新药成为新的治疗标准,中国创新药也迎来了转型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