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
常规业务增速放缓 近岸蛋白称将寻求投资与并购机会
科创板日报记者 郑炳巽
2024-06-12 星期三
原创
①2024年一季度,近岸蛋白没有来自疫情防控相关的非常规业务收入。
②mRNA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扩展,但还未进入产业化阶段,对原料的需求还未放量。
科创板公司面面观
科创板相关企业情况如何?
关注

《科创板日报》6月12日讯(记者 郑炳巽)在今日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近岸蛋白(688137.SH)董事长、总经理朱化星透露,进入到2024年一季度,近岸蛋白已经没有来自疫情防控相关的非常规业务收入。

然而,在新冠疫情影响逐渐出清的背景下,近岸蛋白整体业绩表现并不见好转。2023年,近岸蛋白取得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3亿元、1284.36万元,同比下降42.09%、85.84%。2024年一季度,近岸蛋白营收同比下降39.34%至2608.71万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23.61%至亏损263.05万元。

针对常规业务增长放缓,朱化星解释称,一方面,主要受国内生物医药市场环境的阶段性调整、行业波动等因素影响,生物医药行业面临较大的变化。另一方面,mRNA技术在传染病疫苗、肿瘤疫苗、抗体/蛋白替代等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扩展,越来越多的管线获批进入临床,但还未进入产业化阶段,对原料的需求还未放量。

在重组蛋白行业经营长达十余年,近岸蛋白目前的主营业务主要围绕体外诊断、mRNA疫苗药物、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生物药等多个领域展开,核心产品包括靶点及因子类蛋白、重组抗体以及酶及试剂。其中,酶及试剂又包括了mRNA原料酶及试剂、分子诊断酶及试剂、生命科学研究用酶及试剂、其他药物用酶及试剂,可应用于上述主营领域。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1年国内重组蛋白科研试剂市场总规模约12.9亿元,近岸蛋白靶点及因子类蛋白产品以5300万元的销售收入占据国内4.1%的市场份额,成为国内重组蛋白领域领先厂商之一。

与此同时,近岸蛋白在国内mRNA原料酶行业处于市场领先地位,2021年时,近岸蛋白占有国内mRNA原料酶及试剂市场39.80%的份额,在国内厂家中排名第一,远高于国产厂商第二名的5%。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之后,近岸蛋白mRNA原料酶及试剂等新冠业务收入下降,但mRNA疫苗药物行业也从单一迫切需求的新冠疫苗起始期拓展到了多方向应用,包括其他传染病疫苗、肿瘤、细胞治疗、蛋白药物替代等的发展期。

不过,又因为mRNA疫苗药物的产业化周期较长,其中,疫苗研发周期一般需要8-10年,蛋白类药物平均研发周期为10年,虽然国内外的mRNA疫苗药物研发管线丰富,但除mRNA新冠疫苗外少有产品上市。显然,mRNA原料需求无法在短时间内为近岸蛋白带来快速的收入贡献。

针对当前的情况,朱化星在业绩会上表示,近岸蛋白将不断优化人才队伍和体系建设,降本增效。据悉,截至2023年底,近岸蛋白总人数为579人,同比减少15.97%,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共163人,占公司总人数的28.15%,同比提高4.93个百分点。

朱化星还表示,近岸蛋白将寻求投资与并购等机会,持续完善公司产业布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近岸蛋白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3.93亿元。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新闻
抄底成功
相关企业家
联系Ta
联系企业家
为保护双方个人信息请联系您的专属助理进行接洽
我再想想
点击复制
复制成功,请去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