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方正证券:“科特估”行情仍然在波段交易中挣扎
Play
语音播报
00:00
/
00:00
00:00
决定科技股短期行情的分子分母端的两因素都需等待进一步信号。

核心观点

4月底至今,科技行情迎来反弹,市场重燃对科技行情持续性的关注。市场是否会迎来继“中特估”后的“科特估”?“科特估”的目的为何?又有哪些行业需要“特估”?

对此,我们的观点如下——

第一,当前对于“科特估”需要保持关注,但也需要多一些耐心。23年“中特估”提出至今,央国企的盈利能力韧劲带动“中特估”行情持续演绎。与“中特估”相呼应,我们在3.10《科特估:新质生产力,突围》中率先提出“科特估”的概念,但在高速轮动的行情结构下,“科特估”始终难以和“中特估”一样形成趋势。

第二,“科特估”的长期展望:与“中特估”相同,都是资本市场使命的一环。长期看,我们对于科技股的行情具备充足信心,核心原因在于:无论是“中特估”还是“科特估”都是资本市场服务于实体经济使命的一部分。安全资产“涨价重估”(中特估)是基础,提供了解决土地财政转型的“燃眉之急”的新增资金。但长期看,“科特估”是最终目标,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仍在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要素生产率的再次腾飞。

第三,“科特估”的短期线索:仍需等待明确的流动性宽松或政策强加码。我们认为:决定科技股短期行情的分子分母端的两因素都需等待进一步信号。

(1)分母端:在明确的降息信号出现前,我们认为不宜过早交易海外流动性宽松的预期。

(2)分子端:仍应等待政策进一步加码的信号。当前存量博弈的市场格局中,科技板块的普涨需要更大级别的政策。否则行情仍可能仅短期集中于低空经济、半导体设备等政策聚焦的细分领域,且轮动速度可能仍然较快。

第四,“科特估”的深层意义:配合新“国九条”,改善“新质生产力”融资环境。当前国内信用周期底部,“新质生产力”亟需大量融资,前提条件是民间资本在一级市场广泛参与。而历史上看,一级市场的大规模融资往往以二级市场的牛市为前提。同时,结构上看,“先进智造”融资能力相对较差,可能是“科特估”的重点领域。

第五,如何交易“科特估”:“先进智造”的相对估值修复。科特估”与“中特估”相同,并非平地拔估值,而是修复相对国际水平而言偏低的估值。从绝对水平上来看,相比于海外而言,“先进智造”相对低估。从估值与盈利能力的变化上,结构上“先进智造”更被低估,也因此更需要估值重塑。

第六,行业配置:持仓“中特估”,关注“科特估”,坚守“八二法则”。“科特估”是长期趋势,但短期交易仍需谨慎等待信号,持仓“中特估”(安全资产)的同时,对“科特估”保持关注,是下一阶段交易的更优解。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盈利环境发生超预期波动等。

券商策略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