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估值500亿独角兽破产清算!华为回应投资传闻
①针对网络上出现有关“华为提出投资柔宇科技”的言论,华为方面今日回应称:“此属误传。实际情况是,华为未有此投资计划,也未提出投资要求。”
                ②6月6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称,已于5月15日裁定受理柔宇科技破产清算一案,定于9月13日上午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

《科创板日报》6月10日讯(记者 黄心怡)针对网络上出现有关“华为提出投资柔宇科技”相关言论,华为方面今日回应称:“此属误传。实际情况是,华为未有此投资计划,也未提出投资要求。”

此前,柔宇科技已被法院裁定受理破产清算案。6月6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称,已于5月15日裁定受理柔宇科技破产清算一案,定于9月13日上午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

早在2014年,柔宇科技曾因率先成功开发0.01毫米全球最薄柔性显示屏引发行业关注,并于2018年发布了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FlexPai。之后,柔宇科技试图在科创板上市,但最终折戟。

根据所彼时披露的招股书,柔宇科技在发行后的估值将达到577亿元。

▍3年前就曾爆出大面积欠薪

在本次破产清算前,柔宇科技于2021年底就爆出了大规模欠薪的消息。

2022年4月,《科创板日报》记者获得的一份不完全欠薪统计显示,部分一线工人(DL员工)的工资从2022年2月起未再发放,现沟通结果是将于4月发放。其余的非一线员工自2021年10月起存在工资拖欠的情况,仅在12月底补发了11月工资,2022年的工资尚未发放。而管理层的欠薪时间更久。多名员工表示,公司曾在邮件中提出给与期权、5%的现金补偿、补贴贷款利息等补偿。

2022年5月,部分柔宇员工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拖欠的工资都已于全部到账。有员工表示,此次工资发放主要针对在职和未仲裁的员工,“仍在职的全拿到了,没仲裁的也有人拿到了。”

同年6月,柔宇科技还一度重启招聘工作,涉及高级IP专员、销售经理、财务BP经理 、OLED 蒸镀设备工艺工程师、封装设备工艺工程师、应用系统顾问等十多个岗位。

但之后,柔宇科技的破产传闻依然不断。

今年4月1日,柔宇科技在官微发布声明称,公司未曾主动申请破产,也未进入破产程序,目前企业仍在运营中。近期破产传闻源自公司离职员工个人,以期权结算纠纷名义提出的破产审查申请。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柔宇科技破产清算案获受理后,已有不少柔宇在职或离职员工登记了公司欠薪债权。

▍自身造血能力不足 试图IPO折戟

5月28日,柔宇科技发布澄清公告,否认了“核心技术源自国外,不是自主原创”“产线良率低,设备落后,无法量产”“技术落后,所以没有大客户,只做哗众取宠的样品”等言论。

柔宇科技还称,无论申请上市与否,公司始终在竭尽全力寻求更好的发展,负责任地面对所有挑战和困难,从未躺平或主动申请破产。例如,近两年,数位投资股东和创始人刘自鸿博士个人多次主动借款合计两亿多元给公司,用于解决员工薪资和维持产线基本运行等问题。

2020年最后一天,柔宇科技曾向上交所提交科创板IPO申请,拟募资144.34亿元,整体估值577亿元。

从招股书的披露来看,柔宇科技的资金“饥渴”非一日之寒。2017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净利润分别亏损3.59亿元、8.02亿元、10.73亿元、9.61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31.95亿元,而同期合计营收仅有5.17亿元。

柔宇科技在招股书中坦言,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产品销售规模较小且新产品的研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同时,公司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将存在持续亏损。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滞销的产品导致存货不断积压,也加剧了柔宇的资金危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1.03亿元、1.65亿元、5.95亿元和4.80亿元,存货整体呈现增长的态势。

2021年2月,柔宇科技撤回了上市申请,宣告折戟科创板IPO。“自身造血能力弱,长期经营现金流为负,企业发展主要依靠外部融资补血,加上科创板IPO资本市场融资‘路断’,是导致柔宇科技资金危机的几大根源。”有深圳创投圈资深人士认为。

虽然盈利前景一直不明朗,但柔宇科技曾备受资本追捧。工商资料显示,柔宇科技共获得12轮融资,并于2019年第四季度完成3亿美元F轮融资,估值60亿美元。

根据招股书申报稿,柔宇科技创始人、实控人刘自鸿直接持有公司38.61%的股份;中信资本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6.05%;魏鹏、深创投、余晓军分别持股4.97%、4.64%、4.47%。另外,深圳慧港持股4.06%,深圳松禾持股3.60%。

科创板最新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