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蚂蚁集团CTO何征宇:大模型还处于人类“复读机”阶段 AI规模化落地仍需攻克三大挑战
①何振宇认为,当前AI大模型仍处于钻木取火的阶段,本质上是人类的“复读机”。AI规模化落地仍需攻坚三大挑战:可靠性、经济性、易用性。
                ②“在巨大资源投入之下,很多云厂商的API都免费了。我也没想到,AI时代以如此快的方式进入到了补贴互联网时代。”他说。

《科创板日报》6月7日讯(记者 黄心怡)在近日举行的蚂蚁技术日上,蚂蚁集团CTO何征宇分享了对于AI大模型的趋势判断,并与《科创板日报》等媒体展开了对谈。

何征宇认为,当前AI大模型仍处于钻木取火的阶段,本质上是人类的复读机,因此不必把人工智能过度神话。未来,大模型要走向规模化应用,仍需要攻坚可靠性、经济性、易用性三大挑战。

“所谓Scaling law法则(规模越大模型效果越优),其实是在逃避现实。我们并未找到AI能产生如此效果的本质所在。就像原始人钻木取火,确实能产生火种,但不是最好的方法,这也导致大模型的研发成本特别高。

何征宇参加财联社、《科创板日报》大模型高端闭门会

▍当下数据孤岛化问题非常严重

当前,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正引领第四次人工智能浪潮。何征宇表示,AI本质是由数据所驱动的,互联网产生的大量数据让大模型的出现成为一种历史必然。

“20年前,即便有最快的计算机,也不可能产生如今大模型的智能涌现能力。因为没有那么多数据、那么多知识。互联网让全世界近70亿人能连接起来,这些数据成了大模型最关键的原材料。大模型通过不断吸收数据里面的知识,才仿佛有了智能。”

正如水是生命之源,数据也是未来数字经济之源。不过,何征宇也指出,当下数据的孤岛化问题非常严重,导致生产力难以真正释放

“数据实现自产自销,就好比自家水井式的数据使用方式。慢慢地有一些跨行业、跨机构的数据流通,这好比桶装水,数据通过某一种方式让其在另一个行业的多场景里释放价值。未来应走向类似于自来水网的方式。数据就像自来水一样即开即用。这样,数据要素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第五大生产要素,极大促进包括数字经济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2024蚂蚁技术日现场

▍AI不为替代人而生,是为每一个人而生

自人工智能软件ChatGPT面世以来,AI取代人类工作岗位的话题就一直热度不减。

何征宇的判断是,不需要把AI过度神话,AI不为替代人而生,是为每一个人而生。

“至少今天来看,AI与人类的差距还非常远。它就是一个复读机。很多时候,机器人只是在模拟人的动作,并没有真正学会人的大脑和小脑之间如何配合、跟脑干之间怎么配合的。人拥有很多突发性的反应、灵感,都是很复杂的过程。人类还不是上帝,没有能力让机器来实现。”

何征宇认为,由此来看,AI仍是基础技术,并非为了代替人。“就像有了挖掘机,楼房能造得更快。有了AI,很多产业会实现效率提升,已经非常伟大了,不需要贬低AI也不需要夸大AI。”

目前,蚂蚁大模型的探索面向生活管家、就医助理、金融助手三大领域开展布局和演进。其中,金融领域主要覆盖财经资讯和投资者教育。

▍“可靠性、经济性、易用性”

何征宇透露,蚂蚁的目标是这三个领域的产品实现亿级的用户量。但他亦直言,AI规模化落地仍需攻坚三大挑战:可靠性、经济性、易用性。

其中,幻觉是影响大模型落地的重要问题之一,引起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和可信度的严重担忧。何征宇强调,生成式AI要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必须克服这一点。

“任何一项技术真正落地的过程中,可靠性都必须解决。一项技术如果不可靠,那么只能是实验室的产品,或是一个玩具、一个噱头。今天的人工智能90%的时间是可靠的,但是10%的时间不可靠的,会说糊话、瞎话。如果不能克服,AI难以实现规模化的技术适用。”

高昂的开发和训练成本,也影响了大模型技术的升级迭代和商业化落地。

“AI这个东西太贵了。”何征宇坦言,当然贵有其原因,大模型通过Scaling law(规模定律)来提升性能的方式,依然有点笨拙

所谓的Scaling law其实是在逃避现实。我们并未找到AI能产生如此效果的本质,没有人能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它,没有人能够找到其规律。这就跟原始人钻木取火一样,确实产生了火很有用,但是不是最好的方法?肯定不是。如果能有打火机就更好了,而什么时候发明一个打火机?有待进一步突破。今天来看,我们依然处于钻木取火的阶段,所以成本特别高。你得准备两根棍子,还得消耗大量的体力,才能把AI的火种给取出来。”

在现有的道路下,AI想要实现规模化应用,经济性会是很大的阻碍。何征宇认为,大模型厂商有必要寻找第二条路。

“如果要支持亿级规模的用户,每天交互好多次,所产生的成本按照如今的互联网模式是很难支撑的。最近,在巨大资源投入之下,很多云厂商的API都免费了。这是一个逆市场的行为,但也代表了大量的资源在涌向该领域。我也没想到,AI时代以如此快的方式进入到了补贴互联网时代。当然,从本质上来看,技术价格一定会下降。但同时,我们也要去尝试寻找一条真正的路,站在中国科技的角度,迫切需要的也是第二条路。”

何征宇指出,“如果紧跟着Transformer加英伟达的这套紧耦合的算法结构+芯片的配合上,试图弯道超车会非常难,我们必须要有新的方法、新的理念、新的探索。”

此外,在易用性方面,要真正诞生AI超级应用,使用门槛必须变得更低。

“任何一个技术要真正地生根发芽、真正地面向全体大众,门槛必须足够低。就像只有当傻瓜相机诞生之后,相机才进入到所有人普通生活里。不然它永远是专业的工具。AI真正要成为一个超级应用或超级入口,就必须要把门槛进一步降低。如果我们使用ChatGPT时,还在想怎么通过更好的Prompt让它的反应更好一点,那么门槛还是太高了。”何征宇提到。

人工智能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