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科技金融正成对公业务新“风口”,依托园区银行抢占2万亿细分市场,IPO趋缓下信贷成融资主途径
①园区已经成为银行争夺科技金融业务的新战场,平均每个园区均有3-6家银行的专业科技支行在提供服务。 
                ②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36万亿元,连续3年保持25%以上的较高增速。 
                ③央行行长潘功胜曾表示,需要着力补齐短板,构建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

财联社6月6日讯(记者 梁柯志)2023年上市银行年报披露完毕,财联社记者注意到,科技金融逐步成为银行对公业务新的发力点。

5月底,华东某银行总行信贷负责人对财联社表示,科技金融本身是五篇大文章的重要内容,从监管到总行都非常重视科技企业的融资功能和市场前景,在政策和产品等多方面倾斜,科技企业本身潜力也逐步显现出来,科技金融可能成为下一个银行信贷的风口。

4月初,央行行长潘功胜曾表示,需要着力补齐短板,构建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5万亿元,同比增长41.5%,连续3年保持30%以上的较高增速;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36万亿元,同比增长25.1%,连续3年保持25%以上的较高增速。

近日,财联社记者在安徽合肥、滁州等地调研发现,园区已经成为银行争夺科技金融业务的新战场,平均每个园区均有3-6家银行的专业科技支行在提供服务。

5月底,合肥某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对财联社表示,近期由于资本市场处于深度调整期,IPO步伐日趋放缓。对于园区的数万家科技企业来说,股权融资比例明显减少,反而因银行主动调整对制造业的贷款期限和条件,成为近两年园区科技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

科技金融规模过万亿,成为银行新战场

园区已成为安徽省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数据显示,近五年,安徽省共建设了200多个产业园区,招商引资了3万多家企业来皖经营,其中绝大部分都为科技企业。

在合肥某高新区,兴业银行合肥分行人士对财联社表示,该园区有10万家市场主体,融资和业务需求规模较大。

兴业银行总行园区金融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兴业银行在全国重点园区聚焦科技企业融资服务,加大科技金融产品供给,在线下推出“兴科贷”,线上推出“兴速贷”、股权“兴投资”等产品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数字化、全周期的金融服务。

兴业银行提供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兴业银行园区金融资产规模20599亿元,较年初增长16.58%;科技金融贷款8270亿元,较年初增长27.84%。

上述合肥某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科技企业处于发展早期,抵押物偏少,市场营收规模、盈利能力较弱,以前难以获得银行信贷支持。不过,近年来银行改变传统科技企业融资做法,逐步采用低利率、长久期贷款服务,对企业贷款也采用综合评估方式,提高技术、知识产权等比重,加上园区的担保和地方政府财政贴息,大大提高了科技企业获得融资的概率和规模。

在同一场合,合肥某高新区企业万宇科技财务负责人对财联社表示,在公司合肥基地还未建成运营、未产生营收时,正是通过兴业银行“技术流”授信评价体系,公司成功获得4500万元贷款,助力企业顺利扎根合肥。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不仅兴业银行,多家股份行近年对科技金融单列管理、集中发力。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5万亿元,同比增长41.5%,连续3年保持30%以上的较高增速;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36万亿元,同比增长25.1%,连续3年保持25%以上的较高增速。

未来可期?广东、江苏等地加快发展“科技+金融”模式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我国已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3万家,178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3.5万亿元,高新科技产业占比不断扩大,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已达15.3%。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为加快科技企业发展,除安徽之外,包括广东、江苏等省份均已推出相关政策推动科技企业和金融资源对接。

广东4月份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助力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需要不断探索新模式、新机制、新路径。《实施意见》提出开展“补投贷”联动试点、建立“以投代评”“以赛代评”新机制以及探索“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模式等措施,推动财政资金与创投、信贷等资金联动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

为推进“科技—产业—金融”的深度融合,助力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近年来,江苏省创业中心已累计组织投资机构、银行对接孵化器等各类科技创业载体超2000家次,服务科技创业企业超7000家次,支持科技创业企业融资超百亿元。

不过,在具体对接上,金融服务与企业需求依然有距离。

兴业银行合肥分行客户经理表示,不少科技企业上报授信当时确实是没有营收,但是兴业银行研发出一套针对这类企业的“技术流”授信评价体系,依据数据资产评价企业,对科创企业科技人才、知识产权和科技创新实力等实现精准量化识别,作为现金流等传统财务指标的补充参考。

据合肥某管委会和银行人士介绍,在针对科技企业金融服务过程中还演变出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金融服务呈现产业聚集和块状发展。如兴业银行合肥分行,通过传统信贷、供应链金融、科技金融、投资银行等产品组合,专门聚焦合肥“芯屏”产业链核心企业,打造行业服务集群方案。

滁州某工业园区负责人表示,金融资源获取的便利性和产业关联性,反过来又成为园区和银行吸引上下游企业落户的一个优势,在一定程度增强产业的聚集程度和竞争力。

对于下一步,兴业银行园区金融相关负责人表示还要继续走进产业园区,深入了解科技类企业经营情况、发展规划和金融需求,聚焦科技企业发展难点、痛点,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

大金融 银行业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