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开始向不良清收要利润?有银行聘请高级催收管理人才引热议,这家国有大行公布官方“催收号码”
①近日,中国邮储银行在官网公布个贷回访和催收“官方”号码。与此同时,多家银行集中发布高薪聘请催收人员信息也引发行业关注;
                ②现在业务增长和利润增长都受到环境和息差的限制,向不良资产清收要利润是很多银行发力的点;
                ③监管数据显示,一季度银行不良生成率略有走高,压力或来自于零售端。

财联社6月4日讯(记者 梁柯志)近日,中国邮储银行在官网公布个贷回访和催收“官方”号码。与此同时,多家银行集中发布高薪聘请催收人员信息也引发行业关注。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邮储银行发布官方号码多达48个,区号涉及北京、重庆等地。

对此,6月4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不良资产清收专委会秘书长王晖对财联社表示,近日媒体报道银行在招收催收岗位的事件,他认为是正常的举措,并不代表银行与催收公司的业务合作模式的变化。

王晖表示,一方面银行一直都有自己的催收岗位,另一方面银行也不会把所有业务委外,比如高端个人客户的业务。

不良资产清收也是银行利润重要来源

某银行5月31日公告称,面向全国引入7个催收岗位的高级人才。不仅要求具备丰富的催收技巧,还要求能够独立主导催收技巧培训及催收任务指标的达成。

5月31日,国家金监总局发布的一季度商业银行监管指标显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近3.37万亿,较上年末提升4.4%;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9%,较上年末持平。分银行类型看,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不良率分别为1.25%、1.25%、1.78%、3.34%。

此前,某城商行广州分行公司部人士对财联社表示,现在业务增长和利润增长都受到环境和息差的限制,向不良资产清收要利润是很多银行发力的点。

如2023年年报显示,兴业银行在营收减少5.19%情况下,“实现账销案存清收142.22亿元,同比增长27%,创近年新高”,为减缓利润下滑做了铺垫。

1月初,国家金监总局副局长肖远企表示,2023年商业银行全年处置不良资产3万亿元,高于商业银行净利润2.38万亿元。但是,去年底不良贷款余额还有3.95万亿元。

规范行业,个人不良资产清收需求预计会增长

6月4日,广东某农商行信贷人士对财联社表示,银行对公业务一般都是自行清收或转移到资产公司,个人业务不良资产委外处理的比较多。

中金公司6月3日发布报告,对第一季监管数据分析之后认为,单季不良生成率略有走高,商业银行单季加回核销后不良生成率环比上行9bp、同比上行7bp至0.77%,压力或来自于零售端。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中国互金协会此前发布的《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催收机构加强催收组织管理,指定高级管理人员负责管理相关工作。

王晖表示,近三年来,虽然有部分催收企业出现问题,但催收行业整体还是不断自律完善。6月1日,专委会在北京发布了不良资产清收行业第一个《自律公约》。在不良资产清收需求日益重要的背景下,随着催收行业自律和规范,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和发展会得到更大的推进。

他表示,下一步,为了提升从业人员规范性和专业性,专委会将通过培训考核颁发催收从业人员专业能力证书,提高持证上岗比例。

银行业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