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领年内AMC最大罚单!中国信达因资产风险分类不准确等被罚735万 去年底曾收千万罚单
①在严监管背景下,修炼内功、提高不良资产处置能力将是AMC行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②未来监管部门对于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严监管仍将持续,违规业务的操作空间将继续受到挤压。

财联社5月31日讯(记者 高萍)中国信达再领大额罚单。5月3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信息显示,中国信达因资产风险分类不准确等三项违法违规事实,被罚735万元。财联社记者统计发现,这也是今年来,AMC中被罚金额最高的一张罚单。

同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吉林监管局也公布了对中国长城资产吉林省分公司的罚单。不完全统计,今年来,AMC总公司以及分公司合计收到15张罚单。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近年来,全国性AMC回归主责主业,聚焦不良资产管理与处置。不过,AMC总公司以及分公司收到的罚单数量仍不在少数,AMC监管持续从严。在严监管背景下,修炼内功、提高不良资产处置能力将是AMC行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涉及三项违规行为 中国信达收年内AMC最大罚单

具体来看,中国信达被罚除了因为资产风险分类不准确,还涉及房地产行业统计数据不准确、附属机构管理不到位的违法违规事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二十一条、第四十六条及相关审慎经营规则,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中国信达罚款735万元。

这是继去年底收千万罚单之后,中国信达再一次收到大额罚单。根据历史信息,2023年12月2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对中国信达的处罚信息。因对风险有重要影响岗位员工的绩效薪酬未延期支付或延期支付比例低于监管规定、未对不相容职责和岗位实施分离、风险加权资产计量不准确、违规向房地产企业提供融资、对附属法人机构管理不到位等11项违法违规事实,中国信达被罚款合计1340万元,其中,对信达公司总公司罚款940万元,对相关分支机构罚款400万元。

“我国AMC发展20余年,诞生于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在宽松监管周期中向金控化扩张,监管自上而下引导业务回归本源,适当清退过去扩张较为激进的非不良业务,专注不良主业。”一位AMC行业内人士表示,在严监管之下,潜在问题更容易被暴露出来,将倒逼AMC对合规经营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年内AMC收超十张罚单 涉及多地分公司

5月31日,还有一家全国性AMC收到罚单,与中国信达有所不同,该罚单涉及分公司。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吉林监管局同日披露的信息,因收购金融机构非不良资产,超权限审批业务;开展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尽职调查不审慎的违规行为,中国长城资产吉林省分公司被罚款80万元。

AMC强监管之势明显。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年内涉及AMC的罚单共计有15张,其中多数为AMC分公司。就处罚金额相对较大的案例而言,如,4月1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公布的罚单显示,因尽职调查和项目管理不尽职;违规开展不符合准入标准的收购业务,中国长城资产河南省分公司被罚款100万元。

2月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西监管局披露罚单,中国东方资产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公司被罚款60万元,涉及投前调查和投后管理不尽职、项目后期管理不到位导致不良资产收购项目形成处置风险等违法违规事实。

另外,中国华融深圳市分公司在1月因未按监管规定发布处置公告、承接违规项目变相向项目公司增资领70万元罚单。中国长城资产上海市分公司也在1月领到340万元罚单,被罚涉及违规收购金融机构的非不良资产等5项违法违规事实。

财联社记者发现,中国信达上述两张大额罚单中,被罚原因均涉及附属机构管理不到位。展望未来,上述AMC行业人士称,未来监管部门对于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严监管仍将持续,违规业务的操作空间将继续受到挤压,只有着力提升不良资产管理能力、做精做强主业才是AMC行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大金融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