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因债务违约风波而一度引发市场广泛关注的华南城,公司管理层发生重大变动,两位执行董事宣布辞职。 ②2024年上半年,华南城收入为12.15亿港元,同比下降51.7%;亏损达43.11亿港元,同比上升593.7%。
财联社5月31日讯(记者 梁祥才)尽管挑战重重,中国企业出海热度未减,对全球化战略依旧坚定拥抱。
在近日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企业全球化发展论坛上,普华永道中国国际税务服务合伙人段亭丽、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传播及公共事务副总裁商容、WGSN中国区总经理马力,以及瑞士创新产业园中国区首代孙科,对出海中企当下在税务、数字技术、本土化等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本次论坛由全国商报联合会、财联社和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联合举办。
把握税务环境变化趋势
“中国企业出海普遍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对于海外国家的税务环境缺乏了解。” 普华永道中国国际税务服务合伙人段亭丽说,“尽管多数企业在出海之前会进行国别调研,尽可能评估潜在的税务成本,但部分企业由于缺乏对于全球整体税务环境变化趋势的了解,正是这一点,很有可能会对企业的实际税务成本产生重大影响。”
段亭丽举例介绍,部分企业经过多年的投资,目前已经处于收益回收期,但在分红过程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特殊情况,比如企业会发现各国税局机关对于给予协定优惠待遇的口径越发严格,本来以为跨境支付可以享受的优惠税率,在实际操作中却被税局从多种维度提出了质疑等。
又例如,香港因为欧盟的灰名单处置,2024年开始收紧对于分红和股权处置资本利得的免税政策要求,相应提出了需要在香港有实体经营业务才能享受原本的税务优惠,这些变化对部分企业把握实时全球税务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出海的初期,企业考虑的是生存问题,从税务角度,一定会建议企业通过系统化的方式,比较和选择合适地点,尽可能享受税负的减免。” 段亭丽说,“到了出海的成熟期,就需要及时回顾和调整,从对顶层框架进行优化着手,再次赋能企业,比如我们常会建议企业通过合理的价值链梳理,将某些职能进行集中化管理,这样一方面能实现规模效应,另一方面也更有机会享受税务优惠,比如设立职能集中化的控股平台、资金平台、运营平台、知识产权的平台等。”
建立数字化和本土化能力
中国企业选择出海,意味进入到一个全新场域展开全球竞争,这对企业的数字化和本土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传播及公共事务副总裁商容表示,在一个复杂多变的市场里,数字化能力、拥抱AI等新技术的能力,是企业提高生产力的“根基”,对企业出海后建立竞争力至关重要,“当企业的数字化能力变得强大,出海的过程会相对容易,能和全球的对手,站在同一起点展开竞争。”
WGSN中国区总经理马力认为,出海企业做好本地化至关重要,本土化的含义包括了对本土流行趋势的理解,“不同市场,面对的消费者完全不一样,只有准确定位了目标消费群体,让产品和海外市场消费者的情感、价值观、生活方式情感产生更好的连接,出海企业才能有可持续的、长远的发展。”
瑞士创新产业园中国区首代孙科介绍,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领域的中国企业正在将更多目光投向瑞士,“不同国家在文化和市场机制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国企业出海难免遇到跨文化运营管理的挑战。在企业全球化的过程中,需要领导者做出清晰的战略规划,也需要在海外本土人才获取、本地化运营等方面加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