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新国标实施在即!水泥价格近期普涨 行业洗牌或加剧
①新国标提高了水泥熟料的比例,生产成本上涨10至20元/吨,近期生产企业已经开始生产新国标产品,各地水泥价格也出现阶段性普涨;
                ②由于近年来水泥需求呈下降态势,此次新国标的发布,可能会出清一部分低效产能,能效提升、成本控制成为行业发展共识。

财联社5月30日讯(记者 张良德)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导的GB 175-2023《通用硅酸盐水泥》(简称“水泥新国标”)强制性国家标准确定于6月1日正式实施,新国标不仅对水泥的强度、细度及组分提出了更为严格和细致的要求,还规范了混合材的使用种类,水泥生产标准再度提高。

财联社记者从业内专家及水泥行业从业人士处了解到,新国标的调整由于提高了熟料的比例,预计将导致多数水泥企业生产成本上升,预计上涨10至20元/吨,近期生产企业已经开始生产新国标产品,国内各地水泥价格也出现阶段性普涨。

长期来看,由于近年来水泥需求呈下降态势,此次新国标的发布,让一些中小粉磨站经营者担忧行业洗牌将加剧,有国内水泥龙头企业资产管理业务部门负责人告诉财联社记者:“现在基本不会有企业考虑新建或者并购粉磨站了。”

成本小幅抬升 水泥价格普涨 行业开始盈利

受新国标即将实施影响,近期多地水泥价格出现普遍上涨趋势。长三角部分企业已通知上调水泥价格20元至50元/吨,东北地区水泥企业亦计划调高价格50元/吨,该地区水泥价格累计涨幅或达110元/吨,河南、安徽、新疆等地区水泥价格同样呈现上扬态势。

河北某水泥厂(图片来源:财联社记者摄)

有企业明确表示此次提价主要系新国标造成的成本上涨。祁连山水泥在其涨价通知中称,因2024年6月1日起,水泥新标准GB175-2023正式实施造成水泥成本上升,考虑目前的市场需求和库存情况,经公司研究决定,自2024年5月25日零时起,对青海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各品种水泥价格上调30元/吨。

水泥烧成工艺工程师王成河告诉财联社记者,新国标主要对钢渣、锰渣等工业废渣超细粉的使用进行限制,提高了一定水泥熟料的用量比例,部分钢铁产业优势地区应当注意新增钢渣固废的处置。相较前几次国标的修改,此次新国标指标的提升并不像之前几次那么大。

冀东水泥(000401.SZ)公司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水泥新国标实施后,成本肯定会稍微提高,公司产线都在做环保、技改相关的调整,熟料添加量会提高,在新国标影响下目前市场价格大概推涨了30-50元左右,还要看具体落实情况。”

百年建筑网高级分析师江元林告诉财联社记者:“我们近期调研来看,70%的企业表示新国标执行,将会提高水泥熟料利用率,同时水泥生产成本也会增加10-20元/吨。”

福建水泥(600802.SH)公司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我们原来都是超过国家标准来做的,本身我们已经做到了一个高标准的要求,所以现在我们的成本也不会怎么调整,新国标出台后对成本影响不会太大。理论是会拉动价格,但要看市场是否能接受。”

数字水泥网总裁陈柏林告诉财联社记者,新国标实施在即,除了部分企业为应对成本上升提前布局,此次涨价的主要原因还是此前水泥价格太低导致的恢复性上涨。

从一季度上市公司业绩来看,全行业盈利能力同比出现较大幅度下滑。行业龙头海螺水泥(600585.SH)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3.28亿元,同比下降32%,归母净利润15.02亿元,同比下降41%。下降的原因主要系公司水泥业务产品销量及售价同比下降。

“预计此次新国标施行推动的价格上涨落地后,水泥行业利润将由负转正。”江元林表示。

行业长期产能过剩 洗牌或将加剧

业内普遍认为,新国标的实施或成为加速行业洗牌的关键因素。由于此次新国标对组分提出强制性要求,预计将使成本控制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和独立粉磨站面临更大挑战,可能导致其加速退出市场,进一步提高头部企业的市场地位。

河北某粉磨站(图片来源:财联社记者摄)

有河北地区中小型水泥粉磨站负责人李超告诉财联社记者:“由于对熟料的使用量提升,而熟料都是大厂生产,如果上游借机涨价,下游的粉磨站成本会大幅提升。”

有业内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2023年国内头部前十的水泥熟料生产企业的市场集中度约63%,未来这个比例或将会提升至80%以上。根据水泥人网的数据统计,2023年多家水泥企业的市场份额均实现了同比增长,其中海螺水泥、华润建材科技(01313.HK)、西部水泥(02233.HK)、上峰水泥(000672.SZ)和塔牌集团(002233.SZ)连续两年实现份额同比提升。

实际在各个地区,水泥熟料的集中度更高。李超表示,水泥的运输半径一般也就是200公里左右,超过这个范围的,运费成本将会难以承担。而在这个范围之内,或仅有一两家水泥熟料生产企业,随着市场需求的减弱,未来中小粉磨站的竞争力或降低。

李超称:“现在我们开工率只有三分之一左右,而且还都是夜间电力谷价时候开工。如果用平价或者峰值电价,基本就是亏损。”

水泥行业开工率近年来持续走低。有数据显示,2014年后国内水泥产量开始持续下滑,从近25亿吨下降到2023年的20亿吨左右。参考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地区的历史经验,未来我国水泥产量较长时间内或仍将呈逐年下降走势。

王成河表示,按照国际上通用的规则,发达国家的水泥人均年消费量在0.4到0.6吨左右,我国还有较大下降空间。

有上市水泥企业人士表示:“产能过剩本身就是水泥行业这几年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其实产能过剩并不可怕,前几年也是产能过剩的,但那时整个行业的效益水平都很好,这几年国家对新增产能控制以及行业错峰生产、减量置换,以及能耗、环评排放指标要求,已经对行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今年主要还是需求端有所下滑,导致了目前整个行业的盈利水平下降。”

长期来看,国内水泥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未来很长时间成本和经营精细化程度的竞争将会成为水泥行业发展的主要焦点。

对中小粉磨站来说,严格执行新国标将导致成本上涨,市场竞争力持续下降,虽然新国标允许产品技术指标定制合同的延续,但王成河认为,这种销售方式不但占比较小而且存在一定隐患,“部分合同可以延续双方达成技术条件,单独根据合同需求来进行生产,但若达不到国家标准,在出现争议的时候还是会按照国标来评判。”

冀东水泥公司人士认为,新国标实施,可能要淘汰一些不达标的中小企业,出清一部分低效产能。

不仅是不达标的落后产能,李超告诉财联社记者,今年有新拿到批文的水泥粉磨站至今没有开业,主要是当前水泥行业盈利能力较差,企业担心开业后成本无法覆盖,没有积极性。

对于大型水泥企业,成本控制也是重中之重。从水泥成本角度来看,煤电在水泥生产成本中占比较高超过50%,原材料成本占据约30%,电力成本则占20%。

上峰水泥公司人士表示:“公司成本管控能力一直是核心竞争力,日常经营中也在采用降低煤耗、上光伏发电的方式,来实现控制成本、降本增效的目的。新国标出台后产品质量会更有保证,中小企业成本可能会提升,整体来看有利于行业未来发展。”

(李超为化名)

财联社记者行业观察 水泥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