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未成年游戏消费怎么退、退多少、责任在谁?首个未成年游戏退费标准发布!
①首个未成年游戏退费标准今日出炉,要求监护人与网游服务提供者按错担责,根据各自过错情况,明确划分了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监护人等责任方的担责比例;
                ②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该标准进一步明确了未成年人退费申请的材料要求、处置流程、判断标准及责任分配,有助于游戏行业健康发展。

财联社5月28日讯(记者 崔铭)“未成年人游戏消费怎么退?退多少?责任在谁?”这些在过去存在一定社会争议的问题,眼下有了更加明晰的标准和参考依据。首个未成年游戏退费标准今日出炉,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该标准进一步明确了未成年人退费申请的材料要求、处置流程、判断标准及责任分配,有助于游戏行业健康发展。

今日晚间,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团体标准(以下简称:团体标准)。这是国内首份关于未成年人游戏退费的标准,一经发布,便迅速在业内引起热议。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与发展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黄澄清介绍,团体标准出台的背景在于目前存在个别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对推动网络游戏防沉迷工作心存侥幸、搞变通,还有大量监护人对个人身份信息保管不善、甚至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成年人身份信息破坏网路游戏防沉迷系统的情况,最终将矛盾集中在退费。

针对未成年人游戏退费问题,该团体标准明确: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监护人等过错方应当根据各自过错情况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经济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监护人、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承担各自责任。

对于“过错”的界定,团体标准也给出了相应参考场景以及建议责任比例。其中,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未接入实名认证系统,或未落实充值限额要求,导致未成年人超额充值的,将承担100%责任。

如果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已经依照法律法规,配置了防沉迷措施,是因为监护人帮助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限制,或监护人未充分履行监护职责的情况,那么,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根据相关消费过程中,防沉迷措施的有效性等情况承担对应责任,建议责任比例为30%-70%,并由监护人承担剩余责任。

退费后,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可基于未成年人保护、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制要求和监护人请求等情况对退费申请所涉游戏账号进行账号封禁等合理处置。

团体标准还要求,针对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同一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游戏付费服务,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针对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用户,同一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游戏付费服务,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

随着团体标准的发布,未成年人退费问题开始走向“有据可依”,也巩固了游戏行业一直以来防沉迷成果。

此前2021年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被称为“史上最严防沉迷新规”。新规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

这之后,未成年人游戏沉迷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我国游戏行业和游戏未成年人保护进入新阶段。在此基础上,如何持续巩固防沉迷成果一直是社会各界思考的重要话题。

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姚志伟受访时表示,该团体标准的推出,为未成年人及家长主张权益提供了规范路径,为企业响应退费诉求提供了处置模板,使企业在面对退费纠纷时“有章可循”,处理更为规范化、合理化,有利于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包括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在内的网络治理,离不开行业主体的参与。只有行业主体积极参与治理工作,协同司法机关、社会各方探索有效解决方案,才能形成合力,高效应对相关问题。” 姚志伟表示。

游戏 财联社记者行业观察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