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投资550亿元!维信诺拟建8.6代AMOLED产线 中韩面板之争格局生变
①维信诺将在合肥投建8.6代AMOLED产线,投资金额达550亿;
                ②随着苹果开始在IT产品上搭载OLED,各大厂商8.6代OLED线的进展将影响显示市场格局;
                ③投资巨大、上游设备产能有限系8.6代线投建难点,目前京东方及三星已抢占绝大多数上游设备商产能。

财联社5月28日讯(记者 王碧微)在上年京东方A(000725.SZ)宣布投资630亿元建设第8.6代AMOLED生产线后,今日,又一国产OLED大厂宣布投资8.6代AMOLED产线。

维信诺(002387.SZ)午间公告表示,公司拟在安徽省合肥市投资建设第8.6代柔性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器件(AMOLED)生产线项目。显示研究机构WitDisplay方面在今日下午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厂商们普遍使用6代线生产中尺寸OLED产品,这个过程成本较高、产品渗透较慢;投资8.6代OLED产线,有利于面板厂商的中尺寸生产降本增效,可以进一步推进其OLED产品在中尺寸应用市场的渗透。

维信诺最新公告显示,公司与合肥市人民政府于2024年5月28日达成合作意向并签署《合作备忘录》,约定双方拟在合肥市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作投资建设及生产运营本项目,投资总额预计为550亿元,设计产能每月3.2万片玻璃基板(尺寸为2290 mm×2620 mm)。

该公告发出后,午后维信诺股价迅速拉升,盘中涨幅一度达5%,截至收盘,维信诺涨幅约为2.36%。

目前,目标IT产品的中尺寸8.6代OLED产线被视作影响显示市场未来格局的重要因子之一。随着韩国和日本的LCD产能逐步退出市场,全球LCD面板的供应端主导权正在向中国转移;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小尺寸OLED加速渗透,国产厂商京东方A、 TCL科技(000100.SZ)旗下TCL华星、维信诺及深天马A(000050.SZ)均在上年挤进各大榜单出货量前五。在此情况下,尚未被占领的中尺寸OLED市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WitDisplay方面告诉记者,苹果开始在IT产品上使用OLED之后,安卓系也会逐步开始应用,OLED向中尺寸渗透只是时间问题。但由于安卓系产品的溢价没有苹果高,目前想要大规模渗透,最大的阻碍在于成本,现有的6代线既无法满足产量也无法满足价格,因此8.6代线的建设就格外重要。

除市场因素外,在目前OLED产线大多盈利尚未平衡的情况下,各大厂商纷纷投资8.6代AMOLED产线更有巩固我国显示市场地位的意义。

记者从维信诺方面获悉,在今日下午维信诺与合肥市政府的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研究所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欧阳钟灿表示:“AMOLED高世代线的关键技术指标和生产能力直接关系到中国显示产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建设高世代线,不仅是扩充产能满足市场需求,更是对整个AMOLED产业链的一次全新升级和重塑。此项目的落地,无疑将为我国显示技术的自主研发、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带来新的机遇。”

维信诺董事长张德强还进一步表示:“新兴显示产业正站在技术革命与产业升级的交汇点上,建设高世代线是时势所趋,是必须抓住的战略机遇点。”

目前,中韩8.6代OLED产线的进展颇有竞赛意味。

国际显示巨头三星于去年4月宣布投资4.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15亿元)建设8.6代AMOLED面板产线,随后京东方A于去年11月宣布计划投资630亿元建设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今年一季度,上述两家厂商均举行了奠基仪式,并均表示预计将于2026年量产,进度难言先后。此外,还有消息传出LGD或将于下半年投建8.6代线,随着维信诺的正式入局,8.6代OLED产线的格局再度发生变化。

其他国产大厂方面,4月底,还有消息传出TCL华星即将入局8.6代OLED。不过,TCL华星母公司TCL科技已经公告澄清此消息,TCL华星CEO赵军还在本月初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去建8.6代的OLED产线,这件事的决策取决于很多方面,包括内部的技术准备度、市场的竞争、行业技术的迭代趋势,我们会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会在适时的时间去评估,并且作相应的决策,但眼下确实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另一OLED大厂深天马A则告诉记者:“公司对此保持密切关注,关于未来是否会有相关新线布局,将根据公司自身的战略规划和市场需求综合考虑,还请以公司披露的信息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财联社记者多方采访获悉,目前8.6代OLED线的建设除投资高昂外,最大难点在于蒸镀机等设备的产能有限。WitDisplay方面告诉记者,目前由于三星预订了2026年之前tokki的蒸镀机产能,而京东方A又预定完了2026年之前sunic system的蒸镀机产能,其他厂商的设备进场或将等到2026年之后。

OLED 速读公告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