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北京南站“解锁”!记者体验Robotaxi:“无人驾驶”成新生活方式 5-8年大规模商业化?
① 成本和准入是Robotaxi商业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② 文远知行称,主要是通过增加前装量产、去掉人工费用、技术架构高复用来降低成本;
                ③ 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向记者表示,“会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和技术发展水平做好动态保障与及时调整,加快推进与普通汽车相同路权。”

财联社5月28日讯(记者 武鑫)红灯间隙,一位右侧车道的车主摇下车窗,好奇地打量财联社记者乘坐的L4级纯无人驾驶Robotaxi。通过车内的电子屏幕,乘客能看到交通实况,包括红绿灯和周围的行人、自行车、汽车等所有交通参与者。

日前,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工作办公室发布通告,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3.0阶段又解锁了“五站两场”中的北京南站,明确了经开区往返北京南站的自动驾驶测试范围。此外,广州等地的自动驾驶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扩大。这意味着,Robotaxi将逐渐渗透于人们的具体出行场景中。

Robotaxi出行何时能成为常态?目前来看,要想实现大规模商业化,成本和准入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财联社记者从文远知行获悉,其主要是通过增加前装量产、去掉人工费用、技术架构高复用来降低成本。在Robotaxi以外,文远知行还推出了Robobus、Robovan、Robosweeper等无人驾驶产品,以覆盖多种场景。准入方面,自动驾驶相关政策也有待进一步放开。对此,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向财联社记者表示,“会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和技术发展水平做好动态保障与及时调整,加快推进与普通汽车相同路权。

文远知行Robotaxi电子屏幕显示到达目的地 图/财联社记者摄

Robotaxi成为“新生活方式”

从公众接受度上来看,Robotaxi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出行方式。在北京经开区设有242个接驳点、投放数十辆Robotaxi的文远知行,后台常常“爆单”。财联社记者亦发现,小马智行的Robotaxi预约服务,每周一经开放,不少时段就已约满。

打开专用的叫车App,选择已经开放的接驳点,并输入目的地,就能叫来一辆Robotaxi,上车后随即被提醒系好安全带。若独自出行,就能进入一个私密空间。相比于传统打车出行,Robotaxi出行具备更强的安全性、私密性和价格优势。但目前接驳点较少,打车区域受限,且有明确的时间段限制。

目前,文远知行在北京、广州、鄂尔多斯、阿布扎比等多地开放运营;小马智行在北京、广州、上海和深圳的部分区域开放运营;萝卜快跑则在北上广深、福州、成都等12个城市开放运营。

广州、北京等城市的自动驾驶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扩大。财联社记者从广州市交通运输局获悉,“目前,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测试、示范应用及示范运营车辆超450台,包括了乘用车、巴士、重型卡车、环卫车等不同车型,开展不同级别的测试及示范活动。其中,开展Robotaxi测试及示范近300台。

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3.0阶段,重点打造“五站两场”,包括北京南站、丰台站、朝阳站、清河站、城市副中心站等五个重点铁路枢纽客站及大兴国际机场、首都国际机场。其中,大兴机场已开放常态化自动驾驶接驳,且已明确经开区往返北京南站的自动驾驶测试范围。

文远知行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车辆在北京南站 图/文远知行供图

参与北京南站接驳测试的包括文远知行。公司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今年的目标是在北京南站地区实现旅客服务功能。长期目标则是,在未来依次实现“载人测试(有安全员)、“载人示范运营”(有安全员)、“纯无人示范应用”、“整车无人”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前述人士将Robotaxi的商业化路径比喻为一个坐标轴,纵坐标为速度,从市区道路到高速道路;横坐标则是载人,从有安全员到纯无人驾驶。

Robotaxi的火热不断蔓延。尤其是此前,马斯克宣布在今年8月发布Robotaxi,并表示公司正在研发的一款Robotaxi有望在今年实现量产;而百度萝卜快跑的第六代无人车,也在5月15日正式发布,首批交付的第六代无人车,将从即刻起在武汉投入使用,年内在武汉完成千台无人车的部署。与此同时,小马智行、滴滴等都动作不断,发布Robotaxi投放计划。

资深投资顾问屈放对财联社记者表示,“首先从目前预估的数据来看,如果Robotaxi大规模商业化,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万亿美金。这也是目前企业纷纷选择介入的主要原因。”

营收难题何时“有解”?

自动驾驶是一项“烧钱”的技术,因此,Robotaxi如何运营、能否盈利备受关注。

从出行服务定价上来看,Robotaxi具备一定的价格优势。文远知行相关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相比于传统打车出行,短途价格差异不大,要让乘客尽量少地感受到消费差异,同时要考虑商业竞争力,长途方面竞争力较强。”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目前,多家企业都在发放优惠券,引导用户消费。萝卜快跑app上推出了多种优惠活动,文远知行也在前期推出过整费抵扣券,如满20减5元等,但整体上还处于前期探索阶段。

萝卜快跑推出多种省钱套餐 图/萝卜快跑app截图

Robotaxi的商业化面临成本的制约。资深投资顾问屈放认为,“虽然近几年,传感器、激光雷达领域成本大幅度下降,并且通过改变换电模式来降低人工成本,但是目前无人驾驶仍然没有规模化而导致成本高企。由于初期安全员的存在,也在短期内难以在成本上有竞争优势。”

不过,随着造车成本降低、人工费用削减、运营规模扩大,盈利难题也在逐渐得到解决。百度的萝卜快跑,此前在Apollo Day 2024上宣布,到2024年底将在武汉实现收支平衡,并于2025年全面进入盈利期。

文远知行方面则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将通过三个步骤降本增效。“第一,通过前装量产和供应链管理,实现前期的降本;第二,在推广阶段,纯无人可以节省人工成本;第三,使用WeRide One自动驾驶通用技术平台打通所有的应用场景,做到高复用,以节省研发成本、研发时间,压缩新品推出的周期。”

值得注意的是,除Robotaxi以外,文远知行推出了Robobus、Robovan、Robosweeper等多种无人驾驶产品。其中,Robosweeper现阶段市场需求较为旺盛。

“Robotaxi企业在平衡技术投入与运营成本时,可采用精细化的成本管控策略,如优化算法以降低传感器成本,规模化采购以降低硬件成本,以及通过精细化运营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同时,企业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盈利模式,如与传统出租车运营商合作共享资源,开展定制化出行服务,以及利用数据服务创造额外收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硕士生企业导师、中亲农有限公司总裁支培元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大规模商业化卡点在“路权”

文远知行相关人士预估,以当前的速度来看,在北京全市推广Robotaxi运营,还需要5-8年,“这是一个可实现的数字,可以再激进一点”。

Robotaxi的大规模商业化,需要在积累和试探中展开,目前主要受制于“路权”不够。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无人驾驶车牌数量、上路车辆数量和运营范围都要逐步增加,不会太激进。文远知行方面解释道,“广州市相关部门也在探索自动驾驶汽车与普通汽车的混行比例,这个比例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寻找。”

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则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测试企业均是根据自身需求获得测试辆车牌照。”广州市划分三个级别的测试道路标准,设置载客、远程和编队等测试类别,将“平均脱离间隔里程(无需人工干预)”的自动驾驶技术表现,以及安全测试里程等指标纳入分类、分级测试要求,根据申请企业需求和自动驾驶技术成熟度,发放测试牌照

如何拓展Robotaxi的运营范围?广州市交通运输局称,“主要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和技术发展水平做好动态保障与及时调整,加快推进与普通汽车相同路权。”广州市通过不断优化完善相关政策体系,按照“先简单后复杂”的工作思路,推进自动驾驶示范应用及示范运营工作;同时加快地方立法,以支撑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发展。

屈放告诉记者,各地方政府试运营的具体限制不同,即使在交通情况复杂度低于中国的美国,各州情况也不同。“考虑到不同路况的复杂性,其大规模运营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此外,算力算法和无人感知系统等技术仍然有待完善,即使在推向市场后,出现因为技术盲区或不成熟造成个别事故,也会严重制约其大规模的商业化。

赋能城市交通“暂无明显成效”

Robotaxi作为自动驾驶的终极形态,能够减少或消除人为驾驶作用,赋能城市交通,但因其尚未实现规模化,短期内效果并不显著。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向财联社记者表示,“目前,自动驾驶仍处于技术迭代测试及示范应用的混行试点阶段,短期内对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减少交通事故等暂无明显成效。

广州市交通运输局称,将通过多种方式加强自动驾驶安全。“一是广州政策明确智能网联汽车实行分级别、分类别测试,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通过逐步升级的测试机制,支持企业技术研发与创新。”

“二是通过对测试道路基本指标、交通安全设施、分级标准等影响道路行驶安全多项指标的细化分析评估机制,以最大化保障测试道路开放的交通安全性。三是建立数据实时上传监测机制,加强车辆测试过程的合规性监测和管理。四是实施事故报送机制,强化道路交通事故监管。”

财联社记者行业观察 智能驾驶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