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专访瑞再企商亚太区CEO瑞诚松:未来10年中国保险市场有望翻番 外资财险应寻求可持续性发展、差异化竞争
①中国市场的保费规模在未来10年内有望翻番;
                ②中国将继续跻身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列;
                ③中国是瑞再全球第五大市场,2023年瑞再在中国的保费收入已超15亿美元。

财联社5月24日讯(记者 夏淑媛) 近年来,我国接连发布一系列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不少外资险企亦选择对中国追加投资。

其中,比利时富杰保险斥资逾10亿元,以3倍PB认购太平养老10%股份;意大利保险巨头忠利集团以9900万欧元收购中意财险51%股权,在该公司持股比例达到100%。股权收购之外,瑞再企商等多家外资背景的险企亦不同程度增加了注册资本金。

值得注意的是,中资金融机构在近些年也得到长足发展,尤其本土巨头盘踞的中国财险市场,外资险企将如何应对新挑战、迎接新机遇呢?

近日,财联社记者专访瑞士再保险旗下直保公司——瑞再企商亚太区CEO瑞诚松(Jonathan Rake),分享他对中国经济和保险市场前景的看法。在瑞诚松看来,中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金融业持续开放,将为瑞再企商和整个保险业带来巨大机遇和增长潜力。

财联社:怎样看待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瑞再企商如何定位中国保险市场?

瑞诚松:未来10年中国保险市场有望翻番,中国是瑞再企商亚太地区增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经初步核算,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比去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6%。

瑞诚松表示,瑞再对中国经济的展望一直非常乐观。“我们判断,中国今年将保持5%左右的经济增长,继续跻身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列。”

前瞻来看,未来两年中国经济仍将面临全球需求放缓、国内经济结构性因素制约、消费信心不足等挑战。但中期来看,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结构化转型将有助于化解中国当前面临的债务风险,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有望提升生产效率,增强经济增长潜力。

在他看来,中国注重高质量发展、追求共同富裕的目标下,将为保险业提供重大的发展机遇,中国保险市场增长有望超过GDP增速,这对增强中国的社会韧性至关重要。

瑞再预计,2024-2025年全球新增保费的一半以上将来自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我们仍然认为中国是新兴保险市场的增长引擎。在未来两年的新增保费中,中国占亚太市场新增保费的比例为68%。

作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中国保险市场的保费规模在未来10年内有望翻番。

从财险市场来看,瑞再研究院估计,未来两年中国财产险保费强劲增长8.4%,这对很多的外资企业非常具有吸引力,瑞再企商把中国视为在亚太地区增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联社:全球风险损失持续攀升,为保险业带来哪些趋势性发展机遇?

瑞诚松:数据分析是未来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跨国企业可利用全球保单计划覆盖快速演变的全球风险敞口

近期,一篇发布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的研究显示,预计包括创纪录的高温、洪水及野火等极端天气会在未来26年内使全球收入减少19%,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经济损失或将达38万亿美元。

自然灾害频发也让全球保险公司面临高额索赔。据悉,2023上半年,全球保险业损失达5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15亿元),接近2011年创下的纪录。

瑞诚松表示,风险日益全球化并相互关联,给企业风险管理带来诸多挑战。

在不断变化的风险形势下,商业保险公司需要不断跟上步伐,探索新的风险管理范式,以缩小风险保障差距并帮助社会建立韧性。

跨国公司利用机遇在全球不同地区发展业务,在追求商业机遇的同时也必须有所权衡,认识到其中涉及的潜在风险和问题。对于风险经理而言,合适的保险计划能够覆盖快速演变的全球风险敞口,从而保障企业增长。

例如跨国企业,尤其一些大型基建项目在走出国门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风险,可以通过保函或全球保单项目来应对海外运营风险。此外,对于资产规模庞大或风险特殊的企业,运用自保公司作为平衡风险,优化保险安排的做法在国际市场上非常常见。

瑞诚松预计,数据分析将成为未来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于协助企业预测、预防以及预备应对气候变化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瑞士再保险集团在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瑞再企商以集团160余年风险管理经验为后盾,通过创新风险解决方案,为企业、个人和家庭提供全方位风险管理服务。

财联社:中国财险市场马太效应突出,瑞再企商如何应对挑战?

瑞诚松:照搬海外策略未必能适应中国本土,外资财险应寻求可持续性发展、差异化竞争策略

作为瑞在企商中国董事会主席,瑞诚松介绍,今年年初召开的董事会,公司制定了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聚焦长期可持续发展设定了2024年两位数的增长目标。

“整体来讲,我们没有太多的扩张计划,更多依赖与合作伙伴的协作关系来优化公司的服务网络,我们会关注人才的培养,然后再去寻找一些差异化的发展机遇。”

和大多数的外资财险公司一样,我们在中国面临着渠道的短板和服务网络建设的高成本。由于渠道布局受限,公司不可能追求规模效应,简单把海外的运营模式照搬到中国,不一定能适应中国本土情况。

“实际上,我们在中国的战略并非要跟大型险企去竞争、追求规模化的增长,而是在一些我们所擅长的领域,与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以寻求差异化的发展机会。”

在瑞诚松看来,中国“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财险公司在绿色保险、风险减量、销售数字化、承保理赔服务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中国政策的新举措可能成为保险市场保费增长的新动力。

瑞再企商主要聚焦全球公司在中国的经营及中国企业的出海,通过紧跟中国国家发展战略,及时跟进可再生能源、高新技术、汽车制造、基础设施和大型能源产业的发展,不断增强产品服务能力来支持市场。

“除了大型商业领域的核心业务外,瑞再企商还计划利用科技和渠道伙伴关系将业务扩展到目标中型市场,帮助中小企业增强韧性”。 瑞诚松介绍。

瑞诚松表示:“我们对中国金融开放充满信心,瑞再企商已经根植中国很多年并从中国的金融开放中获益匪浅。”

据悉,2010年,瑞再企商在中国设立上海代表处,并在2015年通过收购皇家太阳联合(中国)有限公司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瑞再全球第五大市场,2023年瑞再在中国的保费收入超过15亿美元。2024年一季度,瑞再企商实现保险收入18亿美元,净收益为1.94亿美元,综合成本率为 89.9%。

大金融 保险业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