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广东调整医美外科项目,美容外科可打玻尿酸等注射类项目
Play
语音播报
00:00
/
00:00
00:00
5月21日,界面新闻获悉,广东省卫健委发布医疗美容外科项目调整通知。通知显示,在美容外科一级项目“(4)其他”新增物理治疗和注射治疗。

5月21日,界面新闻获悉,广东省卫健委发布医疗美容外科项目调整通知。通知显示,在美容外科一级项目“(4)其他”新增物理治疗和注射治疗。

其中,物理治疗包括,激光治疗、强脉冲光(IPL)治疗、射频治疗、光动力疗法、超声治疗、微针治疗、以及用于组织提升、缩紧的线技术等;注射治疗包括,玻璃酸酶注射、瘢痕注射、美塑注射、硬化剂注射、皮损内药物注射,以及透明质酸、胶原蛋白、聚左旋乳酸、聚已内酯、羟基磷灰石、聚双旋乳酸等填充剂的注射。

5月21日下午,界面新闻致电该通知上联系人电话,但未能接通。

深圳市君焯医疗美容整形研究所所长尹卫民向界面新闻表示,这份文件有多点影响。一是美容外科医生终于可以名下言顺地对患者打注射和操作声光电仪品,不用再在监管与实际操作冲突时挣扎;二是在整形手术市场整体下滑,医美注射类产品崛起的趋势中,拓展了美容外科医生的就业面。

广东也并非国内首个对医疗美容外科项目进行调整的省份。在此之前,北京、上海早已迈出此步。据《北京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细则(2012年版)》,美容外科项目调整增加注射类项目,包括皮损内药物注射、硬化剂注射、肉毒素注射、填充物注射和玻尿酸注射等。据《上海医疗美容服务想怒分级管理目录》,美容外科项目也调整增加加注射类项目,包括肉毒毒素注射、填充剂注射、激光、光电类治疗等。

美容外科医生无法进行注射类治疗的限制源于原卫生部2009年发布的《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根据《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医美项目被分为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和美容中医科。其中,在美容外科项目,隆乳、整形等项目被包含在内。而激光治疗和抽吸、注射及填充等项目则规定在美容皮肤科。

“这就产生了监管与实际操作冲突时的‘灰色地带’。”尹卫民表示,在调整发布此之前,外科医生在进行隆乳、整形等项目时均有结合玻尿酸等填充剂进行注射的需求。若要完全符合政策规定,就需要在手术进行时,专门请美容皮肤科医生来进行注射操作。“如今美容外科医美做注射类产品操作终于名正言顺。”

实际上,不少美容外科医生和医美机构此前曾因此被处罚。例如,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卫生健康局就将美容外科医生注射玻尿酸定义为违法行为并对相关医疗美容机构予以立案处罚。其便是根据《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美容皮肤科分为无创治疗项目和有创治疗项目。有创治疗项目中其中有一项为:抽吸、注射及填充:局封(相关药物),硬化剂注射,肉毒素注射,填充物注射,吸脂与脂肪移植,其他针对皮损或缺陷的注射治疗。而玻尿酸是凝胶状物质,实为填充物,所以注射玻尿酸是美容皮肤科项目,须由美容皮肤科主诊医生来操作。

除监管与实际操作冲突时的‘灰色地带’被理清外,在我国医疗美容发展转变趋势下,美容外科医生的就业面也得到扩充。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德勤数据显示,非手术类项目收入已超过手术类项目,按消费金额来看占市场的一半以上。手术类的服务断崖式的下降,但微整形、轻医美却是风生水起。

尹卫民表示,在此趋势下,不少美容外科医生面临着业务量不饱和,甚至失业的境地。如今,激光治疗和抽吸、注射及填充等项目调整,也从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美容外科医生的业务面。

医疗器械 医美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