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国内最大积木品牌布鲁可冲刺港交所 云锋、君联、源码等机构押注近20亿元
①成立至今,布鲁可已获得君联资本、源码资本、云锋基金、金亿投资、君智咨询、中视金桥、浙大网新、高榕创投等知名机构的投资;
                ②今年第一季度,布鲁可实现扭亏为盈,收入约4.66亿元,同比增超200%,利润约4671.1万元(经调整利润1.2亿)。

财联社5月20日讯(记者 徐赐豪) 近日,布鲁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布鲁可”)日前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主板挂牌上市,高盛和华泰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成立10年之久的布鲁可前后获得云锋基金、君联资本、源码资本等知名创投近20亿元融资。据招股书显示,据招股书披露显示2021年、2022年、2023年及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的三个月,分别录得收入3.3亿元、3.26亿元、8.77亿元、4.66亿元。同时,2021年至2023年连续三年亏损累计超11亿元。

今年第一季度,布鲁可扭亏为盈,收入约4.66亿元,同比增超200%,利润约4671.1万元(经调整利润1.2亿)。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亏损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其在新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上的大规模投入有关。这种投入通常是企业在寻求市场突破和长期发展过程中的常见做法。对于投资者而言,应关注公司如何平衡短期的财务压力与长期的战略目标,以及其在供应链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的能力。

融资近20亿元

布鲁可成立于2014年12月,现已成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三大的拼搭角色类玩具企业。据悉,创始人朱伟松此前与林奇、陈礼标等人联合创立了游族网络。游族网络2016年3月22日公告称,朱伟松先生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第四届监事会股东代表监事、监事长职务,朱伟松辞职后将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

从游族网络辞职后,朱伟松选择与林泰君联合创办布鲁可,2017年推出自有IP《百变布鲁可》,2022年推出拼搭角色类玩具(也就是积木人)以及自有IP《英雄无限》。

成立至今,布鲁可已获得君联资本、源码资本、云锋基金、金亿投资、君智咨询、中视金桥、浙大网新、高榕创投等知名机构的投资。

招股书上显示,布鲁可进行过多轮次的增资和股权转让,融资主要划分为天使轮、Pre-A轮和A轮,金额分别为8.57亿、3.3亿、6亿,合计近20亿元。

其中,阿里系的云锋基金投资布鲁可3.3亿,朱伟松出资1.6亿,林奇投资1亿(股份已转让),陈礼标投资7000万元(股份已卖掉大半),君联和源码两家机构也都分别投资了数亿元。

IPO前,董事长、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朱伟松持股为54.95%,执行董事兼总裁盛晓峰持股为2.01%,布鲁可副总裁黄政持股为0.63%;君联资本通过Idea Great Limited、LC Fund分别持股6.72%、0.31%;源码资本通过BlueCo持股5.64%;云锋基金通过Yunfeng Blocks持股3.15%;高榕资本通过Gaorong BLK持股1.19%。

三年连亏超11亿元,收入依赖经销商

布鲁可积木的热卖离不开其对IP的运营。

招股书显示。目前布鲁克已获得超过 30 个知名 IP 的授权,包括奥特曼、变形金刚等。此外,布鲁可还孵化了 2 个自有 IP,包括2017年推出的儿童益智动画《百变布鲁可》和2022年推出的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的“英雄无限”。

截至 2024年 3 月31日,布鲁可共有391款在售SKU,包括面向6岁以下儿童的130款SKU、面向6至16岁人群的243款SKU,以及面向16岁以上人群的18款SKU。

在产品定价上,布鲁可的主流产品价格在19.9元至399元不等。其中,热销的大众价格带产品定价为39元,可以触达更广泛消费人群的平价价格带产品定价为19.9元。

业绩方面,据招股书披露显示2021年、2022年、2023年及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的三个月,分别录得收入3.3亿元、3.26亿元、8.77亿元、4.66亿元,2021年至2023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3%,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的三个月收入同比增长223.8%。

毛利率方面。2021年、2022年、2023年及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的三个月,分别录得毛利润1.23亿元、1.23亿元、4.14亿元、2.42亿元。净利润方面分别亏损5.07亿、4.23亿和2.07亿元。

今年第一季度,布鲁可实现扭亏为盈,收入约4.66亿元,同比猛增超过200%;利润约4671.1万元(经调整利润1.2亿)。

业绩暴增背后得益于经销商网络的扩张。截至2024年3月31日,布鲁可在全国合作有433名经销商,覆盖超过14万个线下网点,包括玩具反斗城、孩子王、酷乐潮玩、沃尔玛等。

在2021年初,它的经销商还只有40家,截至2021年、2022年、2023年12月31日及截至2024年3月31日,合作的经销商数量分别达到226个、356个、418个及433个。

报告期内,线下经销商渠道产生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13亿元、1.57亿元、7.33亿元以及4.33亿元,占各期间总收入的34.2%、48.2%、83.6%以及91%。

目前有17只玩具概念上市公司

据财联社星矿数据显示,A股共有奥飞娱乐等7只玩具业务的主板上市公司,以及小白龙等6只新三板上市公司,此外港股中泡泡玛特、彩星玩具、凯知乐国际以及TOP TOY 四只上市公司也有玩具业务同时,名创优品旗下旗下潮玩品牌TOP TOY也在加速在国内外扩张。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在这17家上市玩具企业公布的2023业绩情来看,其中营收实现增长的有10家,实现盈利的则有11家。

奥飞娱乐、星辉娱乐等借助玩具业务实现了全年营收的扭亏为盈。

奥飞娱乐在2023年财报中披露,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7.39亿元,同比增长3.09%;归母净利润9364万元,同比扭亏为盈(去年同期亏损1.71亿元),实现同比增长154.63%。其中,玩具业务实现营收11.67亿元,入同比上涨17.86%。

星辉娱乐公布2023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7.33亿元,同比增长7.90%;归母净利润2770.85万元,同比增长108.93%,实现扭亏;其中玩具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6%,占营业总收入的22.33%;实现净利润5898.86万元,同比增长405.06%。

在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翰看来,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玩具市场的创新。智能玩具、互动玩具等新型玩具不断涌现,不仅具有娱乐性,还能提供一定的教育功能,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这种科技创新的趋势预计将持续,为玩具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点。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硕士生企业导师裁支培元在接受财联社报记者采访时称,玩具市场作为儿童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未来发展趋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从全球范围来看,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儿童人口的稳定增长,为玩具市场提供了持续的需求基础。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越来越愿意为孩子的教育和娱乐投资,这进一步推动了玩具市场的扩张。”支培元说道。

支培元认为,玩具市场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原材料成本的波动,尤其是塑料和金属等主要原料价格的上涨,可能会增加生产成本,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此外,全球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如贸易壁垒和物流中断,可能会对玩具制造商的生产和销售造成严重影响。

现阶段,玩具概念市场潜力依旧巨大。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全球角色类玩具的市场规模预计在2028年达到540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3%。其中,全球拼搭角色类玩具的市场规模预计在2028年达到99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9%。全球拼搭角色类玩具占全球角色类玩具市场规模的渗透率将从2023年的8%,增长至2028年的18.4%。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玩具、积木品牌正在走向全球。布鲁可已进入了包括美国和东南亚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包括亚马逊、玩具反斗城、7-Eleven 等线上线下渠道进行销售。

创投风向标 新消费日报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