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新五丰董事长万其见:行业困难是暂时的,养猪永远是朝阳产业|TheOne掌门人专访
①“ 目前猪周期表现出的行业困难是暂时的,吃肉是刚需,养猪永远是个朝阳产业。”
                ②“从近期指标看行业磨底已形成。下半年大概率会上升,但幅度不好说,至少是会在盈亏平衡点以上。”
                ③在接任新五丰董事长前,万其见已在养猪行业摸爬滚打30多年,熟悉生猪养殖全链条业务。

财联社5月19日讯(记者 李拥军)2023年11月出任新五丰(600975.SH)董事长,万其见可谓受命于艰难之时。该年度全行业生猪养殖头均亏损76元,是自2014年以来首个算总账全年亏损的年份。行业龙头牧原股份(002714.SZ)2023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42.63亿元。今年将迎来上市20周年的老牌生猪养殖企业新五丰,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亏损了12.03亿元。

但在与财联社记者交流时,万其见却仍对养猪行业充满乐观,“目前猪周期表现出的行业困难是暂时的,养猪永远是个朝阳产业。猪粮安天下,(老百姓)永远都要吃肉,市场一直存在。”

(新五丰董事长万其见 受访公司供图)

新任董事长是个行业老兵

这份自信,或许和万其见的经历有关。虽然接掌董事长才半年,但他在养猪行业却已摸爬滚打了30多年,职务从技术员、场长、副经理、总经理到董事长,从育种、生猪、饲料到肉制品的各个环节,生猪养殖全链条的业务他几乎全部实践过。

新五丰隶属于湖南省国资委,是一家以生猪养殖为基础,集原料加工、饲料仓储、种猪繁育、商品猪饲养、生猪屠宰及肉品加工、生猪交易于一体的生猪全产业链布局的公司。值得一提的是,新五丰一直从事供港澳生猪业务,是内地口岸公司中主要的活猪出口商之一。

万其见最早任职于湖南国资委旗下另一家养猪企业天心种业,该公司始建于1977年,是国内大型种猪生产企业之一,差不多也是国内最早规模化、集约化的专业养猪育种公司,

万其见一毕业就在天心种业工作。2022年底,新五丰从控股股东处并购天心种业时,万其见已经做到了天心种业的董事长。2023年11月,万其见任新五丰党委书记、董事长。

在万其见和财联社记者交流的一个多小时里,话题涵盖猪周期、产能去化等行业热点,也包括公司“种猪-生猪-肉制品”产业链布局、产能扩充、科研立项、降本增效等方方面面。万基本上有问必答,个别问题他还会叫来相关职能负责人来专门补充。

未来全世界最好的猪场在中国

财联社记者:这一轮行业下行周期已颇为惨烈和漫长。现在观点比较分歧,有人认为仍在去产能中,有人认为今年会反弹,也有认为会反转的。公司如何看待行业下半年趋势?

万其见:猪周期的问题,是个“天问”,行业恐怕谁也不敢打包票来预测。“猪粮安天下”,政府、企业和老百姓都很关心。我觉得养猪永远是个朝阳产业,吃肉永远是刚需,市场一直存在。

最近两三年行业遇到困难,但要坚定行业信心。过去猪周期比较明显,这一轮打破了过去的规律,磨底时间比较长,跟宏观环境也有一定关系,但总体上看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行业要通过竞争才能更快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从2018年非洲猪瘟以来,我国养猪水平提升很快,走过了国外过去三十年的历程,比如防疫、设备设施、智慧化管理等方面,在全球都应该说是领先的;恒温恒湿、楼房养猪、无人和少人化养猪等,现在进猪舍有严格的消杀防疫要求,应该说,现在全世界最好的猪场都在国内了。

猪种也不像以前主要靠进口。一斤粮食生产多少猪肉,料肉比这个指标提高了很多,这对整个社会都是贡献。

我们对这个产业是充满信心的。竞争倒逼提升,未来只会更好。生猪长时间低价位运行,市场就会淘汰一些落后低效产能,然后价格才能回到理性正常。生猪是个刚性需求,对价格敏感系数不高。农业部将存栏能繁母猪数指标从4100万头调整为3900万头,只减少5%。这意味着很小的产能去化就能回归正常。

但具体到每一个生猪养殖企业,要做到自己不被淘汰,就要提升核心竞争力,降成本,提效率,差异化提升产品质量,提升营销管理水平。

公司先进产能替换落后产能基本完成

财联社记者:新五丰在这一轮猪周期里生猪养殖出栏增速很快,特别是并购了天心种业后,2023年公司生猪出栏量320万头,同比增长75%。逆市扩产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并购天心种业,对新五丰意味着什么?

万其见:新五丰这几年高速发展,产能还是很先进的,过去落后的产能占比基本已经被替代升级。用更多先进产能取代落后产能,意味着更高的效率,更强的竞争力。

管理也在加强。生猪行业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很大。我们一直在深化改革,如激励机制、分配机制的改进。当然,国企纪律约束严,对干部职工作风要求严格也是战斗力的一部分。

天心种业有四十年育种历史,在种猪资源方面属于行业很优秀的。也承担了省、国家层面的育种任务,完全能替代进口,落实“把种源抓在自己手上”。

新五丰并购天心种业后,不止是产能得到扩充,更补强了育种这一关键环节,优势凸显。从并购天心种业看得出,新五丰的发展壮大得到了湖南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的支持,这让我们底气更足。

我们对穿越猪周期充满信心。也希望行业共同提升性能,实行差异化竞争。

新质生产力助力降本增效

财联社记者:您刚才提到用先进产能替换落后产能,我们也关注到公司3月举行了有院士参加的高质量发展科研立项评审会。公司作为国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科学养猪等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万其见:企业要创新,要有更好的发展,一定要有科技支持。养猪现在应该说是个高科技活儿,也是新质生产力的体现。

新五丰的科研创新成果要能用在实处,我们做这些立项,都是立足于生产实际需要,比如疫病的控制、非洲猪瘟的控制,也包括育种体系。

按照现有产能,如果料肉比能降低0.1,就能带来上亿元的收益。除了饲料源头外,猪的基因也是很重要的,现在通过科技搞基因组育种,对效率和效益的提升都有很大帮助。

另外,新五丰现在以养殖为主,未来要成为食品供应商,更多的去卖肉。好的肉就能卖出更好的价钱。同样是牛肉,为何雪花牛肉卖得贵?雪花牛肉的肌间脂肪含量比普通牛肉高、口感好就是一个因素。我们也要想方设法增加猪肉的肌间脂肪。肌间脂肪含量高,吃起来口感就更好,像雪花牛肉那样能卖出高价。希望能把肉品的肌间脂肪从1%提到3%。

当然,科研立项也包括企业的数字化水平,用来提升管理效率。应该说3月份科研立项评审会上的10多个项目,都是基于实际需要,希望通过科技赋能来适应市场的变化。

财联社记者:猪周期的内卷,对猪企的成本管控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新五丰采取了哪些降本增效措施?在产业链方面,公司未来准备如何延伸?

万其见:应该说降本增效永远在路上,公司最近几年更是加大了力度。主要采取了这么几项措施:

一是提升产能标准,用更好的设施设备来养猪。过去猪舍冬天12度,现在18度,温度上来了,母猪就能少吃饲料减少成本。此外,在母猪能繁周期,胎均产仔数、料肉比、缩短出栏天数等方面,通过科技赋能来提升降低成本能力。

人的因素也是永远不可忽视的,要调动员工积极性来降本增效。加大绩效考核力度,产出和效益与个人收入挂钩。对市场做认真分析,踩准出栏节奏,调整出栏结构。比如这段时间仔猪价格到了600元,这是一个很好的价格,我们就加大仔猪出栏。

另外要发挥集团优势,比如和种业公司联合采购来降低采购成本。

产业布局方面,目前是以养殖为主,未来要延伸产业链,要从卖猪往卖肉、卖肉制品这个方向发展。

屠宰产能要进一步加大。湖南长株潭广联生猪交易市场有限公司屠宰年产能70万头;湖南舜新食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宁远舜新屠宰冷链配送项目,投产的屠宰生猪年产能为50万头;湖南双新食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郴州市苏仙区城北屠宰场搬迁提质扩容项目,生猪屠宰年产能为85万头,将在今年七八月份投产。

过去屠宰的主要在省内,现在增加郴州的布局,瞄准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冷鲜肉、肉制品都在做。新五丰有62年的供港历史,香港供猪是竞拍制,去年我们拿了72次冠军(卖价最高的)。出口香港的猪,每头能增加350到400元收益。香港一天消耗3000头猪左右,一年需求100万头左右。过去几年在扩产能,粤港澳开发力度不够,现在产能上来了,要加大力度。

冻肉方面,目前大约有1万吨的库存。新五丰是湖南主要的中央储备企业,主要承担了国家和省里的收储业务。竞拍制入储,货归国家统一调度,以保供为主。冻肉带有一定的期货性质,但公司是低储高抛,平衡猪周期。通过国家储备的出、供环节,一体化运作基本没有风险。

新五丰旗下“U鲜肉品”做得早,但发展不尽如人意,主要是消费者习惯去农贸市场买肉。但U鲜在农贸市场这个渠道,价格竞争力还是不够。过去几年精力放在扩产能、搭结构、防猪瘟、降成本上比较多,今年以来,随着新五丰战略调整,我们有更多的精力物力来重视这块。

并购天心种业增厚发展优势

财联社记者:您在天心种业工作了30多年,对天心应该非常熟悉了,新五丰并购天心种业后,种猪产业会不会成为新的利润点和业绩支撑点?

万其见:生物种业是国家未来战略重点之一,新五丰和天心合并以后,在这一块未来会做得更好,会成为公司新的业绩支撑点。

育种对于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比较大,料肉比方面“父本”的选择,繁殖性能方面的高繁猪,肌间脂肪率这些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取决于育种。

现在育种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常规育种靠表形育种,环境影响很大。现在基因组育种,通过建模、采样测序分析评分进行选择,基因育种在全球发展速度非常快。在基因育种方面,我们应该处于中等往上走的过程中,遗传进展(120公斤出栏天数)比过去提前了5天。料肉比也提升了。过去一头种猪要用起来,3代传递大概要3年,现在大概一年半。随着技术应用的加大,有些成本在大幅降低。

人才方面,新五丰本科以上学历的有500多人,硕士有70来人,博士、博士后有5人。我们和研究机构也有合作。

公司虽然去年有一些亏损,整体发展还是比较稳健的。现金流方面,前期通过资本市场做了一些储备,省里和金融机构在资金方面也都比较支持我们。

行业怎么看?大企业是在扩产能,但整体看,还是在挤出低效产能。分工更专业,大集团在扩母猪,小的企业主要承担育肥任务。

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截至3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3992万头,连续9个月回调;4月猪饲料总销量同比下降16.99%,环比下降3.68%。从这些指标看,供应量在减少,应该说行业磨底已形成。下半年大概率会上升,但幅度不好说,至少是会在盈亏平衡点以上。

The One 掌门人系列专访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