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
太朴生命科学投资创始合伙人李文健:以基本面评价搭建医药行业指数 投研赋能产业发展
财联社记者 周晓雅
2024-05-19 星期日
原创
①在他看来,随着医药细分领域发展步伐加快,需要搭建专业行业投研团队;
②投研体系的搭建过程中,注重将医药行业的研究工作长期化、固定化、工程化。

财联社5月19日讯(记者 周晓雅) 中国资本市场细分主题投资中,医药占据举足轻重地位。2010年,A股基金市场首只单一行业基金“挂号”医药股。自此,公募基金行业对医药细分领域的投研走过逾10年的发展历程。

作为其中的亲历者,太朴生命科学投资创始合伙人李文健眼中的医药行业包罗万象,每一个细分领域都具备不同的行业属性且发展步伐日渐加快,需要搭建专业行业投研团队,才能使金融更好赋能产业。

拥有北京大学生物化学硕士、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工程本科的学术背景,李文健先后就职于国泰君安证券、华林证券、鹏华基金、易方达基金,曾是易方达基金旗下首只细分行业基金医疗保健行业基金经理。

期间,李文健产生了搭建医药投研团队念头,于2015年11月选择“公奔私”,随后曾任深圳市中金蓝海资管副总经理、深圳市多和美资管公司合伙人。目前为太朴持信私募基金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管理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分管研究院工作。

专注于医药行业研究和投资逾20年,他强调,医药行业研究工作长期化、固定化、工程化的重要性,通过立足基本面研究的指数编制,他将带领团队以机构的身份赋能医药产业发展。

立足基本面评价体系编制指数

近日,太朴生命科学投资与华证指数合作编制的2只产业类指数——华证-太朴A股生命科学指数、华证-太朴A股生命科学精选50指数正式发布。

其中,华证-太朴A股生命科学指数旨在反映A股市场中生命科学相关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样本券数为345只,每半年度调整一次权重。华证-太朴A股生命科学精选50指数旨在反映A股市场中生命科学相关上市公司中太朴评分相对较高公司的整体表现,每半年度调整一次权重。

在李文健看来,产业是基础,指数是表现。指数有象征性、指标性的作用,能揭示产业景气情况、产业基本发展规律、企业估值定价规律等情况。产业相关指数可以用于研究跟踪产业发展状况。

而太朴生命科学相关的指数是太朴生命科学投资产业研究院基于ESG原则,采用独立研发的基本面评价体系。他介绍,指数开发核心在于基本面评价体系,基本面评价体系能很好反映产业的发展情况。

“该体系源于我们的投资研究平台,该平台是由具备医药证券领域资深买卖方从业经验的投资人员领衔、由不同专业学科的博士或硕士研究员进行跟踪、具备国内外医药领域一二级研究视野、不断接受市场挑战和检验的投资研究平台。”李文健基于该平台,他们进行投资研究平台工程化的开发,构建标准化的跟踪模型和评分体系,以此筛选出相关成分企业。

另外,上述指数还关注ESG原则,在入选前期进行ESG剔除,通过专业的指数公司合作,进行专业化编制,以此保证标准化、严谨性、可公开性和相关版权的保护,后续还将有其他系列细分领域指数推出。

致力于医药投研体系工程化

编制指数的背后,李文健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致力于系统打造国内外生命科学领域的定期、定量、能接受住市场检验的产业研究跟踪体系。

具体来看,该指数充分展现我投资研究团队对生命科学领域行业的估值定价能力;同时,揭示生命科学领域各行业不同的行业特征、景气度情况、基本发展规律、估值波动规律;另外,有助于引导社会资源和资金向更富价值创造能力的企业聚集。

“最重要的是,生命科学领域专业度高、投资研究难度大,我们该指数方便相关金融机构基于我们的指数进行行业跟踪、进行相关金融产品的开发。”李文健称,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促进相关金融机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

事实上,作为专注于泛生命科学领域的专业化产业投资机构,太朴生命科学投资从理念风格、投研体系搭建、团队人员等方面均围绕产业为基,金融服务于产业。

中基协数据显示,太朴生科私募基金为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业务涵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类FOF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类FOF基金;其全资子公司太朴持信私募基金则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还有另一家子公司杭州太朴产研管理咨询,为产业研究中心。公司整体涵盖针对一级市场的早期投资和二级市场的成熟企业投资。

李文健谈到,目前,公司整体要求是长期深耕医药行业,从而形成对行业产业的专业判断,这是与其他投资机构的差异所在。他希望,通过指数化的方式,将医药行业的研究工作长期化、固定化、工程化。

“这里特别强调工程化,这意味着不是随心所欲,而是需要搭建明确的投研体系,才能进行有效的投研管理,而且体系也是经过验证的成熟的模式。”他希望,经由每半年一次的指数权重股调整,将日常的投研工作形成固定的流程,最终成为一个范式,在公司内部传承下去。

此外,内部人员也是一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李文健坦言,此前公司作为一家初创公司,挖掘成熟的投研人才成本高昂,且平台优势并不突出。因此,结合公司偏向产业投资的属性,他们专注于从医药各细分行业挖掘产业人才,而非在券商、基金等行业寻找,希望借助他们身上的产业思维进行更深度产业研究。

立足于深度的行业研究的基础,他表示,公司将聚合产业资源和金融资源,努力找寻能增进生命健康和福祉的技术与企业,并赋能加速其技术产品化、产品规模化、规模产业化的进程,助力技术转化、企业发展,以此推动产业进步。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新闻
抄底成功
相关企业家
联系Ta
联系企业家
为保护双方个人信息请联系您的专属助理进行接洽
我再想想
点击复制
复制成功,请去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