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以案说法之紫晶案:先赔10亿,涉1.7万投资者,对敢于以身试法公司形成强大执法震慑
①在紫晶存储先行赔付案中,相关机构依法自愿向16986名投资者先行赔付10.86亿元;
                ②监管已亮出“牙”和“刺”,真正让投资者有“获得感”,证监会2023年合计罚没63.89亿元,同比增长140%。

财联社5月17日讯(记者 高艳云)紫晶存储案,可以称之为中国证券监管史上里程碑案件,同时该案位列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根据监管披露的信息,在紫晶存储先行赔付案中,相关机构依法自愿向16986名投资者先行赔付10.86亿元;紫晶存储及实控人以及相关董事、总经理悉数遭到重罚,董事长被采取终身市场禁入,其他多位董监高亦被采取5年或10年不等市场禁入措施,实控人及一致行动人被批捕。

为了真正地能够保护投资者,监管已亮出“牙”和“刺”,真正让违法者有“痛感”,让投资者有“获得感”。证监会2023年合计罚没63.89亿元,同比增长140%。

证监会指出,2024年,将从严打击严重危害市场平稳运行、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社会影响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证券期货市场违法行为,为加快建设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保驾护航。

16986名投资者获先赔10.86亿

2023年4月,紫晶存储因欺诈发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受到证监会行政处罚,是科创板首批因财务造假而强制退市案件,影响巨大。

紫晶存储此前公告披露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因存在欺诈发行行为、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证监会对紫晶存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3668.52万元罚款;对时任公司实控人之一、董事长郑穆给予警告,并处以2164.26万元罚款;对公司实控人之一、董事罗铁威给予警告,并处以1803.55万元罚款。

证监会对时任紫晶存储董事、总经理钟国裕,时任紫晶存储董事、财务总监李燕霞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220万元罚款。对时任紫晶存储监事、总经理助理黄美珊、时任紫晶存储副总经理焦仕志等多名高管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160万元-50万元不等罚款。

与此同时,证监会对郑穆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对罗铁威采取10年市场禁入措施,对钟国裕、李燕霞分别采取5年市场禁入措施。

早在去年12月,作为科创板首批退市企业的紫晶存储公告称,经公司向梅州市公安局了解,根据相关规定,实际控制人郑穆、实际控制人一致行动人罗铁威涉嫌欺诈发行证券罪,被采取强制措施。上述二人羁押在梅州市梅县区看守所。另据公告,二人已被梅州市检察院批捕。

2023年5月,中信建投证券等中介机构共同出资设立紫晶存储事件先行赔付专项基金,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第三方中立机构接受委托担任专项基金管理人,负责基金的管理、运作。

先行赔付工作在三个月内高效完成,累计申报有效赔付金额约10.86亿元,占总赔付金额比例98.93%,申报有效赔付人数约16986人,占总赔付人数比例97.22%。

证监会指出,申报人数、赔付金额及投资者和解率均为历次先行赔付工作中最高,各项工作平稳完成并取得了良好工作成效。紫晶存储先行赔付案实现了行政执法和民事赔偿的有效结合,节约了司法资源、提高了执法效率。通过快速赔偿投资者损失,在前端及时化解相关民事纠纷,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年度十大投资者保护典型案例

5月15日,证监会在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活动当天发布了年度10大投资者保护典型案例。

一是泽达易盛欺诈发行特别代表人诉讼案。该案中,7195名投资者获得2.85亿元的全额赔偿。

二是上述紫晶存储先行赔付案。

证监会同日披露2023年执法情况显示,泽达易盛、紫晶存储欺诈发行案中,公司及责任人分别被证监会处以1.43亿元、9071万元罚款,公安机关对十余名责任人员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两家公司均因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投资者获得超过13亿元民事赔偿,对敢于以身试法的上市公司形成强大执法震慑。

三是投保机构作为股东,代位起诉摩登大道控股股东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案,涉及金额2.4亿元,该案为投保机构在破产程序中提起代位诉讼实现了零的突破。

四是H上市公司虚假陈述“示范判决+专业调解”案。北京证监局推动辖区首例“示范判决+专业调解”落实落地,累计完成413件案件调解,投资者获赔2800余万元。

五是对场外股票配资平台犯罪活动全链条打击处理案。陕西证监局联合公安机关成功侦破一起重大非法经营证券犯罪案件,成功打掉股票配资链条中5个犯罪团伙,涉及交易金额60亿元。

六是苏大维格利用交易所互动平台误导性陈述案。江苏证监局对苏大维格给予警告并处以150万元罚款,对相关负责人给予警告并处以100万元罚款。

七是*ST中捷转增股本向中小股东分配案。*ST中捷在重整中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方式,按照持股比例向所有股东进行分配,有效保护了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八是当事人主动提起R上市公司虚假陈述纠纷调解案。这是首例由纠纷当事人主动申请调解的证券虚假陈述纠纷案件,由中证法律服务中心受理并成功调解,涉及投资者121名,调解金额总计280余万元。

九是上海维万利用不正当手段规避交易限额制度、超限交易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对涉案客户采取纪律处分措施,包括限制开仓12个月,没收违规所得893余万元等。

十是C上市公司虚假陈述“示范判决+专业调解+司法确认”案。深圳证监局指导辖区调解组织在示范判决基础上,累计受理C上市公司调解案件364件,调解成功328件并全部完成司法确认,帮助投资者挽回损失近3000万元。

三大关键词看监管变化

强监管、严监管,亦是对投资者保护极为有效的方式。证监会5月15日发布的《中国证监会2023年执法情况综述》,从这份近四千字综述里的数据和关键词,能看出这一年监管的变化。

监管“数据”呈现激增的变化趋势。2023年,证监会查办证券期货违法案件717件,同比增长19%;作出行政处罚539件,同比增长40%,处罚责任主体1073人(家)次,同比增43%;市场禁入103人,同比增长47%;罚没63.89亿元,同比增长140%;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案件和线索118件。

就监管关键词来看,首先是“严”。去年证监会处罚金额、查办案件数、处罚人数、市场禁入人数都大幅上升,显示出新《证券法》的威力。特别是欺诈发行和财务造假类案件,多家上市公司都被顶格处罚,处罚金额上亿元。另外有几家“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企业,如思尔芯为了上市做假账,在报送阶段被识破,上市未能成功并被罚款数千万。

申报即担责,显示出证监会严防“病从口入”“带病闯关”的力度。

其次是“强”,监管部门的处罚手段越来越多,处罚力度越来越大,对投资者的保护也越来实。

最后是“准”,即抓准坏人,这里包括几类必须严惩重处的对象。如惩治首恶和真正的幕后黑手,在劲拓股份案中,董事长勾结游资炒作自家股票被罚了6.6亿元。

重罚内幕交易,如数知科技董事长,利用身份优势提前掌握了消息进行内幕交易,被罚没3500余万元并终身禁入市场,对于这种“监守自盗”的行为,证监会历来从重从严。

除了“追首恶”还要“惩帮凶”,对于不勤勉、未尽责的中介机构,证监会采取“双罚制”,既罚财产也罚资格,比如中天华茂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年报审计不到位,被罚了5倍业务收入之后,还被暂停业务资格6个月,不仅丢了钱财,还砸了饭碗。

还有一类人,屡查屡犯仍不收手,也是去年证监会从重处理的对象比如某团伙前后操纵7只股票,被重罚15 亿元。

近日,新国九条提出“全面加强金融监管”,4月以来,证监会已作出处罚决定书40余份,罚没金额合计超过7亿元。

券商动态 A股监管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