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免疫疗法“白马”盛禾生物登陆18A 三款产品临床进展全球最快 下一个MNC“扫货”的对象?
5月16日,盛禾生物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禾生物”)在港股正式对外公开发售,股票代码2898.HK,一手入场价2727.22港元,预计2024年5月24日于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中金公司担任其独家保荐人。

5月16日,盛禾生物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禾生物”)在港股正式对外公开发售,股票代码2898.HK,一手入场价2727.22港元,预计2024年5月24日于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中金公司担任其独家保荐人。在近期港股生物医药“涨”声一片的气氛之下,盛禾生物作为典型的国内Biotech的成功登陆,备受行业瞩目。

盛禾生物专注于免疫疗法的研发,开发了一系列针对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抗体细胞因子产品。9个管线中的IAP0971、IAE0972、IAH0968是其核心产品,既有抗HER2抗体,也有PD-1品种,而且IAP0971、IAE0972与候选产品IBB0979一同,被认定为全球治疗癌症患者临床进展最快的抗体细胞因子之一,其强大的免疫疗法产品矩阵已初见端倪。

免疫疗法作为治疗广泛疾病的新兴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前景。尽管盛禾生物的众多潜力管线能否成功上市尚存不确定性,但在生物医药产业即将穿越下行周期、多家港股Biotech成功将管线高价BD(License-out)的背景下,盛禾生物正式挂牌后的市场表现无疑值得期待。我们期待盛禾生物能够凭借其强大的研发实力和丰富的产品管线,在生物医药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18A迎免疫疗法白马

在生物科技、创新药这条路上突出重围的本就是少数,而港股18A板块提供了一个公开的舞台。

自开板以来,“港股18A”已走过5个年头,共有64家创新药企业在港股18A上市。这五年里,有Biotech的梦想在18A得到实现,也有的泡沫被刺穿。

5月,中国创新药企业获得精准和长期资金支持的首选地之一的港股18A板块即将迎来一位备受瞩目新成员——盛禾生物,其于4月15日通过港股上市聆讯中金公司担任其独家保荐人,并在5月16日在港股正式对外公开发售。

公开资料显示,盛禾生物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专注于用于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创新生物制剂的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核心业务模式包括内部发现、开发和商业化抗体细胞因子和透过直接调节先天性及适应性免疫系统来调节免疫微环境的其他免疫疗法,以解决肿瘤学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市场需求。

现阶段,免疫疗法已经成为公认最先进的生物治疗方法,是治疗广泛疾病(包括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最有前景的新疗法之一。当前最为火热的生物医药赛道——抗体偶联药物ADC,靶向PD-1、PD-L1和CTLA-4的产品都是免疫疗法赛道中的成员。

盛禾生物字诞生之初就瞄准了免疫治疗赛道,目前拥有九款管线产品,三个核心品种是IAH0968、IAP0971及IAE0972。

IAH0968是一种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增强型单克隆抗体(mAb),是全球唯一且临床进展最快的通过去除岩藻糖修饰的ADCC增强型抗HER2单抗,盛禾生物已启动IAH0968针对结直肠癌(CRC)及胆道癌(BTC)的II期临床试验,预期于2024Q4完成CRC的IIb期试验,预期于2025Q3完成BTC的II期临床试验。

IAP0971是一种自主研发的双基团抗程序性死亡-1(PD-1)抗体-IL-15/IL-15Rα异源二聚体双T细胞及NK细胞激动剂,同步获得美国FDA和中国NMPA临床批件,已经完成晚期恶性实体瘤的临床I期试验。盛禾生物计划于2024Q2在中国启动IAP0971作为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NSCLC的单一疗法的II期临床试验。

IAE0972是全球治疗癌症临床进度最快的EGFR/IL-10抗体细胞因子,同步获得美国FDA和中国NMPA临床批件。目前,已启动IAE0972作为2L HNSCC及3L CRC的单一疗法的II期临床试验,并分别于2023年7月及2023年12月在中国招募首名HNSCC患者及首名CRC患者。

截至目前,除核心产品外,盛禾生物还有1BB0979、IBC0966、IBD0333三款产品处于临床阶段,依旧是专注于癌症的免疫疗法。

三款产品被认定全球临床进展最快

对于Biotech而言,价值自然是由其管线决定的,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盛禾生物是开发抗体细胞因子产品的全球领先公司之一,并且是少数拥有临床进展最快的抗体细胞因子候选产品的先行者之一。

以盛禾生物临床进展最快的核心产品IAH0968为例,可以看出其在免疫疗法领域的管线价值和竞争潜力。

公开资料显示,HER2蛋白存在于部分组织细胞表面。它们参与正常细胞的生长,但在肿瘤细胞中可能会过度表达。过度表达的HER2蛋白的存在可能导致肿瘤更快地生长及扩散。过多的癌细胞及组织繁殖可能会导致癌细胞快速生长,且更容易扩散。通过靶向肿瘤细胞表面的HER2蛋白,药物可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研究表明,HER2在约25%至30%的乳腺癌以及包括BTC及CRC在内的众多其他类型癌症中过度表达。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自FDA于1998年批准罗氏开发的首个抗HER2抗体赫赛汀或曲妥珠单抗以来,共有4种抗HER2 mAb在美国及中国获得用于肿瘤治疗的上市许可。马吉妥昔单抗、玛格妥昔单抗、帕捷特及赫赛汀已获FDA批准。伊尼妥单抗(或赛普汀)、帕捷特及赫赛汀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

值得注意的是,玛格妥昔单抗和伊尼妥单抗透过Fc区域的突变具有增强的Fc效应功能。这两种抗体专用于对以往治疗方案无响应的HER2阳性乳腺癌。盛禾生物的IAH0968表现更出色,是中国乃至全球唯一且临床进展最快的通过去除岩藻糖修饰的ADCC增强型抗HER2抗体。

I期临床数据显示,使用IAH0968单一疗法治疗多种前线疗法均失败的晚期恶性或转移性BTC和CRC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40%,疾病控制率(DCR)为80%。

值得一提的是,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盛禾生物的另外两款核心产品IAP0971、IAE0972加上IBB0979是全球治疗癌症患者临床进展最快的抗体细胞因子。可以这么说,盛禾生物的IAP0971、IAE0972及IBB0979均具有同类首创潜力,IAH0968具备同类最佳潜力。

然而,必须承认的是,创新药的研发之路充满挑战,从研发到上市的过程可谓“九死一生”。盛禾生物在招股书中也坦诚地表示,无法保证我们最终能够成功开发和销售我们的核心产品或我们的任何管线产品。

而且,创新药研发自然是耗费巨大的,根据招股书,于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盛禾生物存在亏损。但相较于百济神州、君实生物、信达生物等一些已经“摘B”,曾经巨额投入研发的业内“大佬”,盛禾生物的亏损额倒也不算太大。

但登陆资本市场,募集更多资金“补血”对盛禾生物具有重要意义,在招股书中,盛禾生物指出,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的28.2%将用于IAH0968正在进行及计划进行的临床试验;35.8%将用于IAP0971正在进行及计划进行的临床试验;36%将用于IAE0972正在进行及计划进行的临床试验。

下一个被MNC“扫货”的对象?

曾有人将“港股18A”的表现形容为“九死一生”,一是在于创新药研发需要极高的投入,二是何时能够实现盈利犹未可知,但在过去的2023年,港股18A的Biotech“摘B”的转折点似乎已密集到来。

公开资料来看,2023年即已有多家港股18A的Biotech宣布实现盈利。7月中旬,和铂医药发布公告,预期2023年上半年盈利约200万美元至400万美元,公司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8月4日晚间,诺辉健康宣布,2023H1公司预期实现经调整净利润超过4500万元,公司扭亏为盈。

而在更早之前,还有复宏汉霖、再鼎医药、康方生物、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前辈Biotech成功摘B,但细究这类Biotech开始盈利的背后离不开大额的BD交易。

例如和铂医药,作为尚未拥有商业化产品的创新药企业,2023年,和铂医药的巴托利单抗和HBM7008在内的多款创新产品的授权与合作,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还有康方生物,2022年12月,康方生物公告称,与Summit Therapeutics签订了关于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依沃西的许可协议,康方生物可获得5亿美元的首付款,总交易金额最高可达50亿美元。当时被认为是中国生物医药企业BD交易金额最大的一笔,后被百利天恒打破。

盛禾生物自然是看到了“摘B”前辈们的成功路径,在招股书中,除了加快核心产品的注册及商业化,盛禾生物还表示,“我们将积极寻求与国际领先的医药公司合作的机会,通过对外授权安排推进我们产品的海外临床研究。我们还将扩大我们的国际注册团队,以确保进行我们的全球临床开发和注册计划,并强化我们的主打产品,特别是我们的抗体细胞因子管线产品,包括IAP0971、IAE0972和IBB0979。”

特别的是,盛禾生物的核心管理层多名成员的对外BD交易经验十分丰富。例如盛禾生物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殷刘松博士,曾在辉瑞任博士后研究员参与大分子药物的免疫原性研究,后在上市生物科技公司任至执行总监,拥有16年的免疫学、创新生物制剂开发与管线管理经验,其中八年出任领导职务。殷刘松博士领导了600多个抗体药物发现和优化项目,其中许多项目已进入临床阶段,被提名为70多项创新生物制剂相关专利的发明人,10多个项目已对外授权给声誉良好的生物技术公司。

“除了不断努力提高我们的国际影响力外,与世界知名的制药公司合作亦将进一步证明我们的研发能力,从而提高我们在制药行业中的知名度。我们现有的资产已引起多家跨国公司的关注,我们将积极与彼等沟通以寻求潜在的合作”盛禾生物在招股书中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据医药魔方数据库显示,2023年,中国创新药通过合作和许可方式BD出海的交易数总计56起。其中MNC担任买方的交易就达20起,占比近一半。2024年开年至今,中国创新药通过合作和许可方式BD出海的交易数已有11起,MNC来中国“扫货”趋势愈发明显。

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也是由于中国创新药企业发展较为快速,对于大型跨国药企而言,通过并购、许可授权获取“外部创新”和“内部研发”具有一样重要的意义。

对比被“扫货”的Biotech,例如同样专注在免疫疗法赛道的百利天恒、和铂医药,均有三个共同点:一是选择了正确的治疗领域,技术平台,二是在产品层面实现了差异化;三是高效的执行。盛禾生物在免疫疗法领域的技术领先及优秀的在研管线,与上述公司初登港股18A别无二致,稍需时日,盛禾生物或会成为下一个被“扫货”的对象。

港股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