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永安行2024年预亏8000万元-5500万元,或将出现连续三年净利润亏损的情形; ②公司坏账计提金额约1亿元,但同时氢能业务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致整体减亏; ③2024 年初收购浙江凯博获得业绩助力后,永安行目前又有了新的目标联适技术。
本期访谈人物:
宜明昂科董事长田文志
▍个人介绍
田文志博士主要从事肿瘤免疫学及抗肿瘤抗体药物开发研究,是上海市“千人计划”专家、浦东新区“百人计划”专家、科技部火炬中心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复旦大学药学院兼职教授,现任宜明昂科生物医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首席科学家。田文志博士数十年来专注于抗肿瘤产品的开发研究,对肿瘤生物学、肿瘤免疫学有深入的了解,累计发表学术论文32篇,克隆新基因7个,参编英文专著一部,拥有28项已授权专利。
▍第一标签
CD47靶向药物开拓者
▍公司简介
宜明昂科生物医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6月在中国成立,是一家以科研为导向的生物技术公司,致力于开发肿瘤免疫疗法。宜明昂科也是全球少数能够对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进行系统性利用的生物技术公司之一,通过利用先天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克服当前基于T细胞的免疫疗法的局限性,以期解决癌症患者大量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
正文:
“人首先得有梦想,但也不能做白日梦。”宜明昂科-B(1541.HK)创始人、董事长田文志正带领公司走在一条梦想之路,也是“荆棘之路”上。
宜明昂科最鲜明的标签靶点——CD47在全球范围内尚无药物获批上市,而且近期频传国际大厂终止同靶点管线的消息。但宜明昂科仍在坚定推进其CD47管线临床,公司All in CD47的底气和前景到底如何?**
财联社记者在专访过程中发现,微信名为“追梦人”的田文志同时也很务实,他对公司各靶点药物的原理、结构设计等比较优势“如数家珍”,但最终又会回到临床数据来佐证。而且他透露,宜明昂科也正在跟海外药企积极沟通管线产品的海外授权合作,希望为公司补充更多现金流,同时他称公司有信心能在五年内摘B。
|为何All in CD47?
记者:宜明昂科从创立之初就被认为是All in CD47,这样的底气和信心从何而来?
田文志:个人经历而言,我学医,工作后选择做免疫学研究,后来又在美国ImClone公司做抗体药开发,在此过程中加深了对免疫治疗的认知和认可,也做过一些靶向CD47的药物开发。
CD47是非常老的靶点,在红细胞上发现,被称为“别吃我”信号,而肿瘤细胞也通过高表达CD47来自我保护,逃逸巨噬细胞的监视,即免疫逃逸。CD47靶向药设计好可以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PD-1/PD-L1抗体响应率低),通过激活巨噬细胞发挥吞噬肿瘤细胞、让原本的“冷肿瘤”变成“热肿瘤”,以及诱导更多的肿瘤特异性的T细胞免疫反应这三个功效。最终,恢复患者对PD-1抗体的敏感性以及反应率。
同时已经有研究成果表明CD47和癌症患者的预后关系很明确,凡是高表达CD47的肿瘤患者生存率是比较低的。这种很好的对应关系,让我们认为CD47是很好的靶点。
记者:公司目前管线的研发进度,符合您创业时的预期吗?
田文志:宜明昂科2015年6月成立,是国内最早做CD47的公司,现在虽然进度在全球都算靠前,但说实话,目前的研发进度比我创业时的预期还是稍微慢一点,因为我们小公司资源有限,不像大药企有很成熟的平台,我们都是边建平台,边做研发,边往前推进。
记者:关于“CD47药物扛不过三期”的说法,您如何看?
田文志:如果是抗体的话,真可能很难扛过三期。CD47抗体本身有其特殊性,因为抗体亲和力太高了,会引起严重的抗原沉默效应,就必须提高剂量,剂量30毫克每公斤体重,意味着70公斤的病人要用2.1克。这也是吉利德等公司近期终止CD47管线的原因。
而我们的剂量是2毫克每公斤体重,而且我们单药都出现了两例CR(完全缓解)。
记者:宜明昂科是怎么差异化解决亲和力过高问题的?
田文志:我们开发的不是抗体,是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融合蛋白,经过我们基因改造选了一个片段,然后和Fc形成一个重组蛋白,又通过糖基化的改造,最终达到了我们目前开发的产品完全和人体红细胞不结合的目标。可以阻断“别吃我”信号,同时激活“吃我”信号。我们融合蛋白技术在中国、美国、日本、欧盟都拿到了专利授权,形成了技术壁垒。
这也是为什么我老提这个概念——DBD(Drug-by-Design),只有通过对靶点有深入的理解,充分了解它相关毒性、生物学活性后,才能设计一个安全有效的分子。设计理念能否经过临床验证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设计是一方面,实际是另外一方面。
|面对质疑,用临床数据说话
记者:近期一些国际大厂终止CD47的情况下,您怎么应对内外部的质疑声?
田文志:不需要讲太多,所有的创新药只有一个条件,做到安全有效,靠临床数据讲话。
我们同时积极参加行业会议,让专业人士来评判临床数据,今年6月份ASCO会议,我们有两个二期临床数据被选作口头报告。我们还需要更多时间,提供更多的临床数据,让行业认可我们。现在也有很多机构在和我们探讨IMM01这个项目的合作,包括美国知名的做血液瘤研究的 City of Hope研究所,想用我们的IMM01和PD-L1抗体联用,开发一些特定的淋巴瘤适应症。
记者:您有信心宜明昂科的CD47能够率先跑出来或者效果更好?
田文志:目前来看我们有坚强的信心,我们已经完成了三个癌种的临床二期患者入组:一个是IMM01与阿扎胞苷联用,针对两个白血病,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第三个适应症是IMM01与替雷利珠单抗联用,用于前期经过PD-(L)1治疗以后复发耐药的经典霍奇金淋巴瘤。
我们也申请了这三个适应症的三期注册临床,现在拿到三期临床批件的是经典霍奇金淋巴瘤这个适应症,正在三期启动过程中。
与此同时我们坚持用数据说话,我们对这几款管线都很有信心。临床300多例病例已经基本验证了公司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相对于其它公司的相关管线,宜明昂科的二期临床实验数据显示客观缓解率(ORR)和完全缓解率(CR)都高出较多。未来希望公司能成为全球范围内第一个将CD47靶点药物做到上市的企业,取得突破性进展,从而证明这个靶点是可以成药的。
记者:目前的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的三期入组情况怎么样?
田文志:我们在刚启动的阶段,计划最早明年底做一个中期分析,根据CDE给我们的反馈,如果III期临床的中期分析数据能够达到一定的界值,我们可能有机会申请附条件批准上市,会大大加快上市进度。
还有CMML(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适应症,在国内也是中期分析数据达到一定标准有可能申请附条件批准上市。而且该药物在去年11月份获得美国FDA孤儿药认证,我们未来计划用中国临床数据,在美国直接申请上市(美国可能需要做个小样本的桥接),因此正在跟FDA联系开pre-IND会议,希望拿到突破疗法认证。
|积极推进BD合作
记者:公司进展最快的管线也要预估明年底才能三期中期分析,但公司多个管线在推进,同时尚无药品上市,公司会有哪些策略来应对潜在的现金流压力?
田文志:公司目前账上现金情况还是不错的,可以稳定支持公司重点临床项目推进。同时我们也在寻求更多融资可能。比如,有些政府基金的态度就比较支持,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投资者,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对接银行贷款等。
对我们来讲,CD47是一个具有指标意义的靶向药物。公司会集中精力在与PD(L)-1联用的三期临床上,我认为成功的概率非常大,因为CD47最需要解决的安全性问题我们已经解决。
而对于其它管线,我们会策略性地把时间拉长,并对一些管线进行调整。同时我们也在做BD,正在积极推进一些项目的海外权益转让,目前有海外潜在意向对象在谈。
记者:对于三期临床的CD47项目,后面的商业化和产能有何规划?
田文志:我们进展靠前的三个项目都已经委托CDMO来帮我们生产。商业化方面,我们也正在跟大药企来谈CSO合作。
记者:对于生物医药行业目前的环境和公司未来的地位如何看?
田文志: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学习过程,生物医药行业也是。前几年“一窝蜂”过热了,后两年又过冷,过冷的因素包括投资人需要理性回归、地缘政治和政策影响等。
目前我觉得行业周期最晚到今年底,就基本见底。国家层面针对创新药已经有专门的政策提出来,北京等地也出台了支持创新药政策,非常期待各地支持政策出台,我们最关注的是支付体系方面的支持。
我们以满足未满足临床需求为出发点,凭借扎实的创新药研发平台,有信心能在五年内摘B,未来希望能够对标信达、康方这样行业内优秀的企业。在三至五年后稳健发展的基础上去争取从Biotech转型为Biopharma。
记者:王俊仙 卢阿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