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固收+收益超4%,机构加速布局红利资产与超跌反弹机会 | 银行理财观察54期
①今年4月份固收+类理财产品近1月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4.1247%,较上月3.0396%增幅明显。
                ②对于含权理财产品而言,阶段性的大势研判对资产配置较为重要。

财联社5月11日讯(编辑 李响)随着近期权益市场回暖,上证指数10日盘中创近9个月新高,达到3163.14点,今年累计涨幅已超6%。财联社了解到,目前多家银行理财公司发力布局权益类投资,含“权”理财产品发行量增多,市场认可和需求度已有所提升。

含“权”理财发行增多,权益类资产对净值贡献开始显现

Wind数据显示,2024年4月非保本理财产品发行2682只,同比增加4.56%。从产品类型看,2024年4月净值型产品中,固定收益类、混合类和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分别发行2584只、40只、8只和18只。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国九条”明确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鼓励银行理财资金参与资本市场背景下,4月份“含权”理财产品出现首发募集资金超20亿元的“爆款”,市场对该类产品的认可和需求已有所提升。

近日,在“WindTalk理财大咖谈”活动中,兴银理财作为首期受邀机构,兴银理财首席权益投资官蒲延杰在活动中表示,今年全行业理财产品发行数量维持高位,已经连续6个月月度发行产品数在1000只以上,并在4月份出现超季节性的增长。同时,在债市持续走牛、股市回暖的情况之下,固收+类含权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稳步回升,权益类资产对产品净值的贡献开始显现。

据普益标准统计,今年4月份固收+类理财产品近1月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4.1247%,较上月3.0396%增幅明显,此外从权益类理财产品来看,4月份平均年化收益率较3月提升超2%,对产品净值的贡献较大。

数据来源:普益标准,财联社整理

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市场利率下行,理财公司面临“资产荒”的背景下,银行理财加大布局权益投资,可提高资产配置的多样性和投资效率,带动银行理财业务进一步创新发展,丰富产品体系,扩展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区间,满足不同风险收益偏好投资者需求,为投资者创造可持续、相对稳定的收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大盘指数多数创年内新高,含权产品积极布局红利、超跌反弹机会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权益类理财产品从长期表现来看,风险依旧远大于现金管理类或固收类产品,这对理财公司投研能力、风险和收益控制能力等均提出了考验。

蒲延杰认为,相比理财产品的净值收益率,理财客户更关注净值波动率、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对于回撤的容忍度较低。因而对于含权理财产品而言,阶段性的大势研判对资产配置较为重要。

在蒲延杰看来,2024年权益市场的表现比较有代表性。在2月初权益市场呈现出了一定的流动性风险的暴露,市场的急跌不是基本面的问题,而是微盘股流动性带来的恐慌,因此从大势研判上兴银理财团队认为此刻权益市场已经超跌,值得系统性看好。等到市场修复到3月份的时候,流动性的修复已经告一段落,行情剩下的驱动要素主要来源于基本面上行,留下基本面趋势向好的标的。

对于下阶段的投资策略,兴银理财还是会积极参与成长股和传统核心资产反弹机会,整体呈现红利资产和成长股的哑铃配置,并采用高股息+超跌+成长三段式投资策略,蒲延杰表示。

在蒲延杰看来,A股多数宽基指数估值仍处于历史中低位,以沪深300为例,PB位于10年10%以下分位数。此外从全球资产配置视角,相比美股和日股来说,A股和港股价值在提升,叠加一系列政策呵护市场,总量相关政策将在二季度逐步兑现至实物工作量的宏观环境下,股市上行趋势有望持续。

从10日大盘指数来看,上证指数盘中创近9个月新高至3163.14点,年初至今涨幅已达6.03%。此外以红利、大蓝筹资产为主的上证50盘中同样创半年内新高,年初至今涨幅已超8%。

银行理财 银行理财观察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