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米磊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股权融资为主,债权融资为辅”的金融供给方式; ②做大国家母基金规模,疏通银行、保险等大规模金融流向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
《科创板日报》4月27日(记者 李明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资金来源,创投资本、股权资本契合科创企业盈利周期长、失败风险大的特点,能够为相关企业提供稳定的长期资金。
在当前如火如荼进行的2024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期间,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就硬科技与新质生产力展开了深入讨论,硬科技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他认为,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以及中国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
中科创星是专注于硬科技领域的早期投资机构。作为“硬科技”理念的缔造者和“硬科技”投资的先行者,中科创星致力于打造以“研究机构+早期投资+创业平台+投后服务”为一体的硬科技创业生态,为科技创业者提供全面专业的投资、孵化及融资解决方案。
昨日,在2024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硬科技投资与发展平行论坛结束后,米磊接受了《科创板日报》记者专访。他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股权投资体系,鼓励银行、保险等大规模金融资本积极出资国家级母基金,发起设立面向科技成果转化的国家科创母基金,支持光子芯片、量子计算、可控核聚变、脑机接口等领域颠覆性技术发展。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要瞄准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科创板日报》:你怎么理解新质生产力?
米磊:新质生产力是总书记立足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演进趋势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内涵的生产力形态。我个人的理解是:“新”指的是一种新的生产力,强调依托新技术,创造新产品,催生新业态新模式,进而产生新动能。“质”指的是高质量生产力,强调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技术含量高、生态效益好、可持续能力强的生产力方式。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在传统生产力量变积累基础上的一次质的跃迁,是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相匹配、更能体现我国未来发展张力的生产力方式,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着力点。
《科创板日报》:从一级市场投资视角出发,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将带来未来哪些产业升级的投资机会?
米磊: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首先是要加快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加快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创新资源投入与分配、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和优化创新环境氛围等各类创新要素的完善,以肥沃的科技创新体系“土壤”,孕育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果子”。
其次,强化和提升知识价值创造的地位。新质生产力包括科学价值创造、技术价值创造、经济价值创造、社会价值创造和文化价值创造等,但归根结底是知识价值的创造,通过鼓励知识价值创造,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播撒“种子”。
再次,进一步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是从科技创新中来,而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只有转化为新技术、新产品,才能释放出强大的新动能,建议国家加快构建“科研、转化、产业”全生命周期创新链条协同融合体系。
第四,加快科技金融体系建设,扶持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发展,加快一流投资机构建设,特别是加快培育长期耐心资本,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充足的血液和养分。
第五,精准抓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瞄准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量子、生命科学、可控核聚变等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发力。
需要“股权融资为主,债权融资为辅”的金融供给方式
《科创板日报》: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什么样的金融供给?
米磊:随着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科技产业形态正在崛起,也必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核心支柱产业。
科技创新具有周期长、风险高、势能强和指数型增长的特点,这决定了其特殊的金融需求:首先是长周期特点决定了需要长周期耐心资本供给。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向超复杂、超微观、超宏观、超极端方向演进,科技创新研发周期也相应拉长。科创板570余家上市企业,平均上市周期为14.46年。而这只是产业化环节,完整地走完科技创新“基础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化”全生命周期历程,则大约需要20—30年的时间甚至更长。
其次,高风险特点决定了需要“股权融资为主,债权融资为辅”的金融供给方式。以银行为代表的间接融资体系,主要盈利为息差。现有银行风险体系决定了早期科技企业贷款成本较高,一个项目贷款出现坏账,可能需要数十个、上百个项目收益来弥补。而股权投资收益主要来自于股权回报,单个项目投资回报率可能在数十倍甚至上百倍,且股权投资采取的是“算总账”模式,单个项目投资失败对其总盘子的影响甚微,相反一个项目成功,就有可能覆盖整支基金的资金规模。
三是势能强、指数型增长特点决定了需要着力培育早期金融供给。科技型企业在成立的前5—10年,主要以投入为主,自身的造血难以维系持续的高研发投入,特别是光子芯片、量子计算、脑机接口、合成生物学、可控核聚变等颠覆性技术领域,可能需要10年以上的持续研发投入。这个阶段银行贷款无法介入、资本市场接力不够、社会资本不愿意投,是金融供给科技创新最薄弱的环节。
做大国家科创母基金规模
《科创板日报》:从你从自身经验出发,谈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私募股权投资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如何构建?
米磊:需要加快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股权投资体系。从科技金融运行体系整体构成来看,银行、保险等大规模金融是源头活水,国家级政府引导基金是蓄水池,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是“郑国渠”,发挥着灌溉科技创新“万亩”良田的“毛细血管”作用。
构建中国特色的股权投资体系,首先,需要立足国情,秉持体系化视角和系统思维,从顶层设计层面推进,培育壮大我国早期耐心资本规模。一是做大国家母基金规模。疏通银行、保险等大规模金融流向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鼓励银行、保险等大规模金融资本积极出资国家级母基金,发起设立面向科技成果转化的国家科创母基金,拉长基金存续期至15年以上,支持光子芯片、量子计算、可控核聚变、新型储能、航空航天、脑机接口、合成生物等领域颠覆性技术发展,以助力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和高质量发展。
其次,是做强市场化股权投资。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投资理念和价值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命题之下闯出一条本土化价值投资之路。引导和鼓励投资机构以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为使命,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以新领域新赛道为主攻方向,统筹兼顾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知识价值,在推进共同富裕以及创造知识原动力中发挥作用。
三是开辟多元化退出渠道。大力推动培育我国S基金发展,拓宽创投机构退出渠道。做活二级市场,严格把握科创板入口关,让真正的硬科技企业能够顺利上市。探索资产净值贷款试点,填补资产变现周期与基金流动性间的缺口。同时,鼓励科创票据市场为科创债松绑,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合格股权投资机构发行5—10年中长期创新创业公司债券。通过系列举措,实现金融资本的良性循环。